批判与重构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岳伟  页数:342  
Tag标签:无  

前言

  教育哲学是教育研究中最具理论色彩的内容,也是我国目前教育学原理学科中唯一从哲学角度探讨教育问题的学科,因此,从教育哲学的学科归属来看,它既是哲学的应用学科,又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不过,从中外教育哲学学科存在的实际情况看,似乎哲学界对其不够重视,这正如当代美国教育哲学家奈尔·诺丁斯(Nel Noddings)所说:“与其他哲学分支不同的是,教育哲学很少在哲学系中开设,如同法律或医学哲学经常在法学院或医学院开设一样,通常教育哲学是在教育学院或教育系开设。”①不过,课程开设是一回事,从事研究则是另一回事。从历史上看,无论中外,真正的教育哲学研究乃是来自哲学家对教育理论的关注,历史上沉淀下来的教育理论精品,离开了哲学家的贡献,几乎没有多少内容。难怪中外教育哲学大家都发出感叹,真正的教育理论离不开哲学的支撑。王国维说:“不通哲学而言教育,与不通物理、化学而言工学,不通生理学、解剖学而言医学,何以异?”②张岱年先生认为,中国古代哲学是教育家的哲学,哲学与教育哲学、哲学家与教育家几乎是同一的。

内容概要

  《批判与重构:人的形象重塑及其教育意义探索》共分8个章节,从时代背景出发,通过对现实教育问题的批判性分析,揭示了教育物化危机的深层根源在于理性人形象的自我认识。具体内容包括人的形象的概述、教育物化问题的透视、“理性人”形象及其批判的双重反思、思维方式的范式转换、人的生成性形象与教育观的变革等。《批判与重构:人的形象重塑及其教育意义探索》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作者简介

  岳伟,山东临沂人。教育学博士。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哲学研究。先后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教育发展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社会科学战线》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编学术著作多部,参与和主持省部级教育科研课题多项。

书籍目录

引言 “认识你自己”之于教育学的永恒性和现实性一、人为什么要“认识你自己”二、“认识你自己”之于教育学的永恒性三、“认识你自己”之于教育学的现实性四、人的自我认识与人的形象第一章 人的形象的概述第一节 关于人的形象的相关研究述评一、关于“人的形象”本身的研究二、关于人的“形象”的研究三、评价与展望第二节 人的形象概念的界定与价值分析一、人的形象的概念二、人的形象的价值分析第二章 人的生存困惑与教育的出场第一节 人的生存困惑与问题根源的探讨一、生存困惑的现实分析二、“理性人”形象的自我认识:生存危机的深层根源第二节 问题的寻解与教育的出场一、对教育的期待:相关思想的解读二、对教育研究的期待:从关于教育学前景的一个预言说起三、需要澄清的几点忧虑第三章 教育物化问题的透视第一节 关于物化概念的论述一、什么是物化二、为什么要使用物化第二节 教育物化问题的现实分析一、功利主义的教育目的二、机械化的教育过程三、教育的物化与人的失落第三节 教育物化问题的实质探讨一、关于教育危机根源的已有认识二、“理性人”形象:教育物化的深层根源第四章 “理性人”形象及其批判的双重反思第一节 “理性人”形象与教育思想的流变一、历史的梳理二、现实的反思第二节 对“理性人”批判的几种人的形象述评一、“机器人”形象与教育二、“自然人”形象与教育三、“游戏人”形象与教育第五章 思维方式的范式转换第一节 本质主义思维及人的形象抽象化的反思一、思维方式的意义分析二、本质主义思维方式的内涵三、本质主义思维与人的形象的抽象化第二节 本质主义思维的消解与生成性思维的提出一、生成性思维方式提出的科学背景二、生成性思维方式的特性三、生成性思维把握“人”的主要方式第六章 人的生成性形象的诠释第一节 人的生成性形象的总体把握一、人的生成性形象是可以成立的二、“生成”是新思维范式中的“生成”三、人的生成性形象不是一种僵化的实体第二节 人的生成性形象的具体阐释一、关于“生成”概念的分析二、人的生成性形象的阐释第七章 人的生成性形象与教育观的变革第一节 人的生成性形象与“什么是教育”的再审视一、教育是人类的一种“建构生成”的实践活动二、教育是主体间的一种“双向建构”的“交往实践”活动第二节 人的生成性形象与教育目的观的重构一、现实教育目的观的认识与反思二、促进人的自我实现:教育目的观的重新定位三、自我实现教育目的观的意蕴第三节 人的生成性形象与教育过程的重新理解一、“过程”本身就是“实在”:教育过程的意义探索二、在“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之间:教育过程的特性分析第八章 人的生成性形象与教育实践的转向第一节 生活世界:人的自我生成之域一、生活世界理论的梳理二、回归生活世界意味着什么第二节 教育实践的生活世界转向一、回归生活世界的两种态度二、现实生活世界的遗忘:一个真实的教育问题三、怎样回归生活世界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人的形象的概述  人的问题是教育理论的基础性问题,人的形象是需要展开研究的教育问题本身。什么是人的形象?人的形象有什么样的教育价值?它与教育理论、教育实践的深层关系是怎样的?这就是对人的形象进行研究时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先来看一下关于人的形象的相关研究。  第一节 关于人的形象的相关研究述评  人的问题是当前众多学科关注的热点问题,因而人的形象也必然是很多学科关注的对象。由于研究目的所限,故而不可能对人的形象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的梳理,在此选取的主要是教育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对人的形象的现有研究分成不同的种类。根据研究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可以把对人的形象的现有研究分为两种类别:一种是关于“人的形象”本身的研究,这种研究着眼于回答:什么是人的形象?人的形象有哪些特性?人的形象的教育价值是怎样的?另外一种是关于人的“形象”的研究,这种研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的形象是怎样的?历史上出现过哪几种人的形象?对教育有什么样的影响?

编辑推荐

  人的形象是教育理论建构和教育实践展开的支点。对教育研究而言,人的形象是一个不容忽视、不可回避的课题。《批判与重构:人的形象重塑及其教育意义探索》从时代背景出发,通过对现实教育问题的批判性分析,揭示了教育物化危机的深层根源在于理性人形象的自我认识。在此基础上,《批判与重构:人的形象重塑及其教育意义探索》对理性人及与之相对的另外几种人的形象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指出它们深层的一致性在于本质主义思维方式。从思维方式的变革入手,《批判与重构:人的形象重塑及其教育意义探索》对人的生成性形象及其教育意义进行了诠释。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批判与重构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