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若干问题论析

出版时间:2009-10-01  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黄蓉生 编  页数:221  

前言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年一甲子,60年旧貌换新颜。新中国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壮丽篇章,必将作为人类争取自由解放和文明进步的光辉一页载人史册。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60年来,哲学社会科学战线认真贯彻中央要求,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与实践齐发展,充分发挥了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  学校的哲学社会科学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和学校事业发展的进程,在探索中发展,在改革中前行,不断取得重要成果,涌现出了如吴宓、张敷荣、罗容梓、普施泽、方敬、邓子琴、高振业、孙培良、邓胥功、苏葆桢、刘一层等一大批著名专家学者。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其中蕴含的深刻理念,不仅成为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性指针,也为哲学社会科学在新时期的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1992年10月,学校召开了第一次科研工作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意见》,对科研工作的运行机制作了重大改革;明确哲学社会科学要加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研究,加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以及改革开放中的重大问题研究。这一时期,在学科建设方面,获得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3个,硕士学位点24个,形成了课程与教学论、基础心理学、教育学原理、中国现当代文学等一批有影响的优势学科,走出了如熊正瑜、许可经、张宗禹、刘又辛、魏兴南、何剑薰、刘兆吉、任宝祥、杨群章、黄希庭等一批知名专家学者。  进入新世纪,党和国家更加强调和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2001年至2002年间,江泽民在北戴河、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表了关于重视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讲话。2004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

内容概要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形成、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范畴、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基于战略全局高度的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构成、探索和回答三大基本问题的地位、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贡献、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基础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等。

书籍目录

总序导论一、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形成1.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范畴2.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3.基于战略全局高度的提出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方位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构成2.探索和回答三大基本问题的地位3.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贡献三、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基础1.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2.总结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3.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四、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1.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2.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3.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五、科学发展观的核心1.以人为本的深刻蕴涵2.归根结底在人民3.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六、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1.全面协调可持续的丰富内涵2.把握四位一体总体布局3.坚持走文明发展道路七、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1.统筹兼顾的方法论意义2.统筹兼顾的丰富内容3.掌握统筹兼顾的科学思想方法八、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1.基本路线的由来及发展2.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3.一以贯之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九、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2.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3.在社会和谐中促进科学发展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1.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2.注重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3.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十一、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1.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到实处的关键2.把加强党的建设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3.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十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继续解放思想2.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3.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用过程中,优化人自身的素质结构及与相关事物之间关系的要素与结构,提高适应环境、认识事物、变革事物、驾驭事物、创造事物与创造和谐关系的智能,提高人生的价值与精神境界。每个人的发展,都是以他人和过去的社会发展为基础,以为他人和未来的社会发展创造与提供了多少有利的条件这一客观实际为标志,不是以拥有的权力、占有的财富、获得的荣誉为标志,从而在实践上实现自身与他人、个体与群体的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和谐发展,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具体统一。  经济学上的发展,是数量的增加、质量的提高、速度加快,效率的提升等,是为人的发展,为人类个体、群体、整体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发展,创造与提供更有利的物质条件。  政治的发展,指制度健全、社会民主、管理科学,是为人的发展,为人类个体、群体、整体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发展,创造与提供更有利的社会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社会运行条件。  文化的发展,指文化产品丰富,发展模式健全,是为人的发展,为人类个体、群体、整体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发展,创造与提供更有利的精神条件。  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人的发展,是在对立、转化、统一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优化社会要素、组织与关系的结构,为人类个体、群体、整体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发展,创造与提供更有利的社会环境——基础条件。社会的发展,是人类整体发展的综合表现,要通过人类个体、群体及其相互关系的发展来实现。政治改革、经济改革、文化改革、教育改革、各种社会改革,都要用是否为人的发展(以人为本),为人类个体、群体、整体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发展(以和谐为本),创造与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这一客观实际,来衡量、评价、判断它的科学性、合理性、先进性。  发展观,是人们对发展问题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包括对发展的本质、发展的动力、发展的主体、发展的条件、发展的道路、发展的模式和发展的战略等,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问题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第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范畴  马克思主义不是从来就有,也不是永恒不变的,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科学发展观若干问题论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