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4-1 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安国 页数:24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本集子中的大部分文章,有的是重读,有的是初读,我觉得他的确是在十分严肃地从事自己的理论研究工作。这本集子收了任教自1980年至今年初的共11篇专论和文章。如书名所提示,文集大致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部分是近现代和声研究,包括他的硕士学位论文;一部分是对我国当代作曲家及作品研究,属于联系当前实际的课题。从内容看,文集的学术性很强,但读者无颖由于将能愉快地分享任教的精彩研究成果而得益,就这一点来说,我椇读者是不会失望的。而我想在这里特别谈一下的则是我作为读者之一的另外一些读后感。这本文集至少还有两点给我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即从这些文章中所充分流露出来的,任教对于当前我国音乐新创作的满腔热情,以及他对待理论研究工作的不事空谈、扎扎实实的科学态度。我不知道能否说这就是作为当前音乐理论新军的成员之一的王安国的颇值得重视的特点的一部分。 本文拟对我国当代音乐作品和声创新的齫技法作一概略的归纳,并阐明自己对这一问题的基本认识以应音乐创作、理论研究及作曲教学之需。
作者简介
王安国
1942年3月12日生于贵阳市,汉族,中共党员。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教授。
1957-1964年,在贵州大学艺术系理论作曲专业学习并本科毕业。1964-1978年,在遵义歌舞团担任作曲、指挥。1979-1981,武汉音乐学院作曲技术理论研究生,获首批学位。1982-1986,湖南师范大学任艺术系副主任、音乐系主任。1986-1993,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特约研究员。1993年起,首都师范大学任教;1994-1997年任音乐系主任。
书籍目录
序——对创新的满腔热情和理论工作的科学态度我国当代音乐作品的和声创新问题对我国和声学科发展近景的探测论巴托克调式体系的综合性与多重性巴托克《八首钢琴即兴曲》中的极音和弦我国音乐创作“新潮”纵观“新潮”音乐——一个特定的历史文化过程“我们前面的路还很长、很长”——武汉“青年作曲家新作交流会”综述对我国当前音乐创作情况的两点估计——1987年1月16日在中央音乐学院座谈会上的发言评谭质《第一弦乐四重奏:风·雅·颂》朱践耳管弦乐近作研究新时期的中国音乐创作跋——读《我国当代音乐作品的和声创新问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