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96-9 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段七丁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山水画迄今大约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其独特的民族风格与艺术魅力,对东方绘画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我们民族绘画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山水画的产生,是我们的先民们在创造文明的过程中,发现了自然美,并给予艺术表现的结果,是文明的进步反映。人类从自然中来,在其中生存、养育、发展,并且终将再回到自然中去。大自然的博大与不息的生机,对于人的有限认识来说是无限的,因此人类在对自然的认识中,开拓与发展了智慧和文明。并在不断的认识、发展与启迪中宏扬、丰富了人生的追求与创造的意识。大自然陶冶了人的情操,展阔了人的胸境。这种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其亲和之情是千丝万缕的。因此,在中国,人们对自然美的表现是以抒发自己的情思,将自己对自然感悟后得到的意境表达,结合在相应的绘画形式之中。这就是中国山水画的最大艺术特色。基于此,中国山水画,历来就不是以再现客观自然或纯主观形式美为表现目的的。这一点是学习传统山水画,首先需要明确的中国山水画的艺术属性。同时,由于人类的文明进步,认识的发展,个性情思的丰富,在大千世界中的体验与感悟亦是方方面面的。对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博大精神,作为绘画表现也是随着时代发展而永恒发展的。 从表现形式上,山水画分为工笔、工兼写、大写意三人类。每一类又分为水墨、淡彩、重彩,以此便形成了山水画的9种表现形式。本书介绍的即是工兼写的淡彩,这种形式在传统中称为“浅绛山水”。它由元人始创,其表现风格,上承五代、北宋、下启明清,相对具有更多的代表性。技法体系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最为系统全面,因此是教学中最主要的学习内容,现在的山水技法书都是对这种工兼写的淡彩形式的技法讲解。通过这些技法学习,掌握了基础,一方面可以直接进入个性创造的天地;另一方面也为更系统地深入传统的工笔、写意领域,或水墨重彩领域创造了条件。对学习者的个性发展既打下了基础,又留下了余地。 这本《中国山水画技法》是以山水画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的,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概况,以传统技法的发展常识为主。这样更有利于技法的学习。其余三部分是技法的叙述,按临摹、写生、创作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分章。目的在于使初学者较系统地掌握这一传统绘画艺术的基本表现规律,初具山水画的审美能力与表现能力。
书籍目录
导言一 山水画概况 1 南北朝 山水画的兴起 2 隋唐 青绿重彩为主流,水墨起步创格 3 五代 山水画重体验的时代,水墨南北画派的形成 4 两宋 山水画的鼎盛 5 元代 意笔的崛起 6 明清 俱古以化,派系纷云集大成 7 近现代 冲激中的探索二 临摹 1 目的、要求、方法 (1)基础临习 (2)原作临摹 (3)对临与背临 2 树法 (1)根 (2)干 (3)枝 (4)叶 (5)树的组合 3 山石法 (1)勾法 (2)皴法 (3)造势 4 云水法 (1)云烟画法 (2)画水 5 点景法 (1)目的·要点 (2)方法 6 设色法 (1)山水画的设色特点 (2)浅绛山水的三种主色 (3)常规方法 7 浅绛山水的绘制步骤 (1)水墨初写 (2)着色三 写生 1 形式、选景 2 方法、步骤四 创作 1 立意 (1)意境的产生 (2)意境的个性与表现 (3)决定形式和设计绘制程序 2 章法 (1)宾主 (2)开合 (3)空间 (4)布势 3 制作 (1)草图 (2)变化生发与应变 (3)统一收拾 4 画幅形式 (1)画幅形式与表现、欣赏的关系 (2)传统中的几种主要形式 5 题款 钤印 (1)题款的形式、内容 (2)题款的位置 (3)钤印五 附图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