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3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作者:徐国民
内容概要
《社会分工的历史衍进与理论反思: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指向的研究》依据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多学科交叉融合和系统分析的研究方法,从社会分工的基本概念入手,着重对社会分工的历史进程,社会分工的本质、类型和根源,社会分工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会分工演化的客观规律,马克思“消灭分工”论断的内涵与实现过程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社会分工等方面内容层层深入地进行探讨和研究,以求深化人们对社会分工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作者简介
徐国民,男,1972—,安徽南陵人,2009年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2011年度上海市“阳光学者”获得者。现为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部主任兼党支部书记、副教授。先后于《求实》、《求索》、《兰州学刊》、《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思想理论教育》、《华东理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目前主持教育部课题1项、上海市教委课题1项、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重点课题1项、华东理工大学校级课题2项,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重点课题。
书籍目录
内容摘要 导论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l 二、社会分工的概念/l0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20 四、研究思路、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23 五、创新和不足之处/27 第一章社会分工的历史衍进 第一节从自然分工到社会分工的演变 一、自然分工/34 二、早期人类社会三次大分工/40 第二节资本主义社会分工 一、工场手工业分工/52 二、机器大工业分工/58 三、自动化工厂分工/62 四、国际分工/74 第三节社会主义社会分工 一、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分工 /81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分工/84 第二章社会分工的本质、类型及其根源 第一节社会分工的本质 一、社会分工是人类劳动的社会存在形式/91 二、社会分工是生产方式的直接体现/95 三、社会分工是人类文明程度的标志/104 第二节社会分工的基本类型 一、生产性分工与社会性分工/110 二、自然分工、自发分工与自觉分工/112 三、生产劳动分工与非生产劳动分工/114 四、社会内部分工与工厂内部分工/ll7 五、国内分工与国际分工/l20 六、有效分工与无效分工/l22 第三节社会分工产生的根源 一、内在根源:需要的多样性与自身劳动 能力的局限性之间的矛盾/l25 二、历史条件: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 历史阶段和相对剩余劳动产生/l28 三、推动因素:交换及其发展/l31 第三章社会分工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节社会分工与生产力 一、社会分工的发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l35 …… 第四章社会分工演化的客观规律 第五章 马克思“消灭分工”论断的内涵与实现过程 第六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社会分工 结束语:走向自觉的社会分工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随着猎物的不断增多,人们把一时消费不了的、幼小的野生动物圈养起来,开始了驯养动物的劳动。恩格斯指出:“野蛮时代的特有的标志,是动物的驯养、繁殖和植物的种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到了野蛮时代的中级阶段,畜牧的驯养和繁殖以及较大规模的畜群的形成,使人类在适于畜牧的地方便转为游牧生活,尤其是在水草丰美的河谷和草原地带,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就逐渐地发展成了游牧部落。恩格斯指出:“牲畜的驯养和繁殖以及较大规模的畜群的形成,看来是使雅利安人和闪米特人从其余的野蛮人群中分离出来的原因。”“闪米特人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草原上,雅利安人在印度、奥克苏斯河、药杀水、顿河和第聂伯河的草原上”过着游牧生活。后来,随着人口的增多和季节气候等原因导致的草场的变化,游牧部落也出现了迁移的情况。据考证,游牧部落中的确存在着迁移的情况。 在游牧民族形成的同时,另有一些原始人群和游牧民族的一部分发展起种植业。原始人群在最初采集劳动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地发现了一些可供食用的植物,也出现了零星的植物栽培。后来,随着给驯养的家畜准备饲料,牧草栽培和谷物种植便成了必不可少的条件,于是,植物栽培劳动慢慢发展和固定下来,形成了原始的种植业。恩格斯指出:“十分可能,谷物的种植在这里起初是由牲畜饲料的需要所引起的,只是到了后来,才成为人类食物的重要来源。”
编辑推荐
《社会分工的历史衍进与理论反思: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指向的研究》认为,社会分工是人类劳动的社会存在形式,它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宏观到微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社会分工的发展,一方面表现为社会劳动细化、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不同所有制形式下社会分工的更替。前者是社会分工与生产力之间相互作用的客观趋势,后者是社会分工在不同所有制和分配形式下的阶段表征。因此,社会分工既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又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运动关系,它是生产方式的直接体现。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