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作者:叶传星 页数:34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法理念是连接着法制与社会、法制与法学、价值规则与生活世界、制度创新与观念改造等的一个重要中介。法理念是法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法理念的更新是法学范式转换的一个风向标,把握法理念也是深入观察一个社会法制状况的重要切入点。
法的理念是法律制度的精神内核,集中体现着法律制度整体的本质、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法律理念的转换折射出一个时代法律与社会变迁的精神轨迹。从法律理念的更新和重构中我们可以窥见法律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身影。当然,法律理念的更新转换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法律事件,甚至首要的并不是法律事件。法律和社会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和一体性决定了只有在世道变迁的大历史中才能找到法理念变迁的内在根据。就我国法理念的更新和转换而言,就是要在当代中国正在展开的社会全面转型的大背景中,在追求社会和谐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来观察和理解法理念更新和转换的基本方向和内在原因。在当代中国社会整体性转型的进程中,探讨法理念更新和重构的必要性、必然性和基本方向,对认识法理念如何引领我国法治化改革进一步走向深入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叶传星,男,山东定陶人,1968年生,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治学方向:法哲学、人权法、法社会学。
书籍目录
前言
第1章 革命主义法理念的盛衰
1.1 前改革年代的国家治理理念
1.2 革命主义法理念的内容
1.3 革命主义法理念的自我校正
1.4 革命主义法理念的“反本开新”
第2章 发展主义法理念的兴起
2.1 当今中国的发展主义理念
2.2 发展主义理念下的法律现代性追求
2.3 法制发展进程中的渐进主义
2.4 法制发展进程中的立法主导主义
第3章 转型与失序:法理念转换的社会背景
3.1 转型期社会矛盾的集中爆发
3.2 正式制度的供应不足
3.3 非正式制度的供应不足
3.4 社会转型与有效治理之间的时间差
第4章 重建社会主义理念:法理念转换的理论前提
4.1 社会主义理念的自我更新
4.2 重建政权的合法性根据
4.3 重新诠释人民民主理念
4.4 超越唯所有制论的纠缠
4.5 革新社会平等的理念
4.6 尊重个人的尊严
第5章 社会协商论:法理念转换的逻辑支点
5.1 社会协商论的理论背景:三种秩序建构模式
5.2 法律的社会协商论要旨
5.3 社会协商论的法律实践价值
第6章 重构法正义观:法理念转换的核心
6.1 超越阶级至上主义的法正义观
6.2 超越效率至上主义的法正义观
6.3 超越国家中心主义的法正义观
6.4 超越权贵主义的法正义观
第7章 规则之治的困顿:法理念的制度化
7.1 法律治理的建构性与自发性
7.2 法律治理的一元性与多元性
7.3 法律治理的自治性与开放性
7.4 法律治理的统一性与地方性
7.5 法律治理的均衡性与非均衡性
……
第8章 通往信仰之路:法理念的生活化
第9章 迈向人本主义的法理念
章节摘录
版权页:理论已经成为我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发展成果。这一理论也秉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更主动地充实具有时代性的内容,更自觉地贴近与人类文明发展大势,更积极地回应中国发展中的人民呼声,更有力地打破不切实际的幻想和画地为牢作茧自缚的种种教条。法治注重技术性的制度设计,关注从规范的角度来实现具体的治理,确有某种去意识形态化或者超政治性的特点,这当然只是问题的一方面,这种所谓的去意识形态化的技术性或专业性,也根本不大可能绕开社会基本制度对法律制度的影响的问题。只有在重大的基本社会制度的设计理念上达成共识,或者借用个说法进行某种政治决断,才谈得上技术层面上的法律进步。诸如权力分立、人民主权之类的法治理念和制度,首先是一种政治治理意义上的决断或选择,而非一种首先是单纯的法律理念。没有这个政治前提,就谈不上具体的法治治理。在这个意义上说,法律是服从政治的,法治建设中的最重大问题都是政治性的,法治进程是受到社会主导意识形态或理论强烈影响的。
编辑推荐
《当代中国的法理念:以构建和谐社会为背景的考察》是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