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纠纷非讼解决机制研究

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刘友华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1-04出版)  作者:刘友华  

内容概要

《知识产权纠纷非讼解决机制研究:以调解为考察中心》内容简介:全球化时代,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与重要战略武器。正因为如此,各国竞相制定知识产权战略,以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之功能。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我国现行知识产权司法实践特别强调调解,尤其是诉讼调解,这凸显了知识产权纠纷非讼解决机制具有较强的新颖性与现实性。
调解作为在第三方的帮助下由当事人自主决定以解决争端的纠纷解决形式,“可能自从地球上存在三人或多人时就已存在,千余年来,在东亚与非洲得以广泛地实践与运用”。近年来,被誉为“东方之花”的调解,作为一种并非新的纠纷解决技巧日益盛行,重新回到了纠纷解决机制的中心。
该书对国内外研究现状有较为全面的把握,并在充分吸收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知识产权纠纷的类型化与分流模型,构建了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可行的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机制。该书是我国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研究领域的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作者简介

刘友华,男,1977年生,湘潭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副教授、知识产权学科组组长,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湘潭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主任,湖南省精品课程“知识产权法”主讲人,主要从事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出版《知识产权纠纷非诉解决机制研究》等著作权2部,主编《知识产权法学》、《知识产权法前沿问题研究》等教材10余部,在《法学》、《知识产权》、《中国版权》、《电子知识产权》、《社会科学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CSSCI论文15篇,主持湖南省软科学重点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科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项目等8项,参与国家社科重大攻关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国家知识产权局软科学项目等10余项,曾获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优秀成果三等奖(2004)与湖南省知识产权研究会优秀成果一等奖(2003)。

书籍目录

序导论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二、研究的目标、方法与创新三、全书的基本框架第一章 知识产权纠纷与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1.1 作为民事权利的知识产权:共性与个性1.1.1 作为传统民事权利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的私权本质1.1.2 作为无形权利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的特征1.1.3 知识经济背景下的知识产权:从权利保护到权利的经营、战略管理1.2 纠纷与知识产权纠纷1.2.1 纠纷与民事纠纷1.2.2 知识产权纠纷的特殊性1.2.3 知识产权保护的特殊性1.3 我国知识产权纠纷的解决机制1.3.1 知识产权纠纷的解决方式1.3.2 知识产权诉讼机制的运行现状与问题第二章 知识产权纠纷非讼解决机制:现状与问题2.1 知识产权纠纷非讼解决的主要类型及其优势2.1.1 纠纷非讼解决的主要类型2.1.2 纠纷非讼解决方式适用于知识产权纠纷的优势2.2 我国知识产权纠纷非讼解决的现状与困境2.2.1 我国知识产权纠纷非讼解决的现状2.2.2 知识产权纠纷非讼解决方式适用的困境2.3 我国知识产权纠纷诉讼调解的现状及其评价2.3.1 我国知识产权纠纷诉讼调解的司法政策及其批判2.3.2 我国知识产权纠纷诉讼调解的实践与反思:不能承受之重第三章 知识产权纠纷的类型化与非讼解决机制的适用3.1 知识产权纠纷的现有分类及其评价3.1.1 现有知识产权纠纷的分类:以客体要素为中心3.1.2 对纠纷当事人个体行为的考察:纠纷类型化的基础3.2 知识产权纠纷的类型化:以当事人利益诉求为基础3.2.1 知识产权纠纷当事人的两种基本利益框架3.2.2 知识产权案件中当事人的损失3.2.3 知识产权纠纷类型3.3 知识产权纠纷的解决模式与非讼解决方式的适用3.3.1 不同类型知识产权纠纷的解决与非讼解决方式的选用3.3.2 以“非讼解决意见书”为基础区分当事人类型:纠纷类型化的关键3.3.3 知识产权纠纷非讼解决机制的运行分析视角第四章 知识产权纠纷非讼解决的可能性分析:博弈论4.1 博弈论与当事人策略行为4.1.1 博弈论与纠纷解决4.1.2 影响当事人诉讼策略与行为选择的因素4.2 合作双赢的纠纷解决策略何以可能:从“零和博弈”到“非零和博弈”4.2.1 企业联盟与战略合作:全球化背景下知识产权作用于商业领域的要求4.2.2 信任与信息交流:合作双赢的基础4.2.3 调解的本质:合作双赢的范例4.3 双赢视野下的知识产权纠纷解决:“非零和博弈”的纠纷解决方法4.3.1 “非零和博弈”的纠纷解决方法4.3.2 “非零和博弈”方法在知识产权纠纷解决中的适用第五章 知识产权纠纷非讼解决的实证视角:双赢抑或两败俱伤?5.1 国内知识产权纠纷的调解与双赢:以“奥拓”案与“正泰”案为例……第六章 知识产权纠纷非讼解决机制中调解的制度建构结语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二是大多局限于传统民事纠纷领域,未凸显迥异于民事纠纷的知识产权纠纷之特殊性。事实上,知识产权与民事权利在权利的产生、行使及保护等诸多方面均存在内在差异,因而,知识产权纠纷解决必然要求深入分析知识产权的内在特性。“如果只是把握棘手问题的表层,它就会维持现状,仍然得不到解决。因此,必须把它‘连根拔起’,使它彻底地暴露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开始以一种新的方式来思考。”近年来,学界对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有一定的研究,但在系统性与前瞻性方面有待加强。目前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基于知识产权诉讼程序内部对审判制度的完善研究,如蒋志培先生对知识产权诉讼的程序问题作了有益探讨,张耕先生在《知识产权民事诉讼研究》一书中也对知识产权诉讼的程序问题作了一定探讨,程永顺先生则从专利诉讼角度探讨了知识产权诉讼的程序完善;二是侧重于知识产权诉讼外部即诉讼与非讼方式关系,对知识产权纠纷的诉讼调解的研究,如周晓冰法官从实证视角分析了诉讼调解的效果与适用;学者俞晓霞、金亦红从诉讼程序内部的视角,探讨了知识产权纠纷诉讼调解制度的重构。上述研究尽管对增强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的可操作性、提高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效率有一定价值,但亦有其缺陷:一是缺乏独立的知识产权纠纷的非讼解决研究,未从宏观角度探讨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解决机制的关系、运行与协调,而仅仅局限于纠纷解决方式内部的研究,难免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嫌。

编辑推荐

《知识产权纠纷非讼解决机制研究:以调解为考察中心》是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知识产权纠纷非讼解决机制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