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作者:何勤华,李婧 编著 页数:433
内容概要
外国法制史(Foreign Legal History)是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研究除中国以外的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以及各种类型的法律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一门科学。作为一门学科和一门课程,它主要描述外国法律制度的发展历史以及阐发-9此相关的各种问题,以帮助大学研究生和本科学生了解法的起源、发展、演变的基本线索,加深认识推动法律发展之社会历史背景,以及把握这种发展演变的规律。 具体言之,外国法制史的对象和范围为: 第一,历史上不同类型的法律制度(如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的产生、本质和表现形式,即立法的历史。 第二,上述历史上不同类型的法律制度的实施以及司法机关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即执法、司法的历史。 第三,历史上不同类型的法律制度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对社会经济、政治、宗教、文化和意识形态发展所起的作用,即法的作用的历史。 第四,历史上不同类型的法律制度是如何兴衰存亡、发展演变的,即法的发展演变规律。
作者简介
何勤华,男,1955年3月生,上海市人。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现任华东政法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著有《中国法学史》、《西方法学史》等作品,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外法学》飞法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百七十余篇。1999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称号。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会长。2009年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楔形文字法 第一节 楔形文字法概述 第二节 汉谟拉比法典 第三节 楔形文字法的基本特点和历史地位第二章 古印度法 第一节 古代印度法概述 第二节 古代印度法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古代印度法的基本特点和历史地位第三章 古希腊法 第一节 古希腊法概述 第二节 雅典法 第三节 古希腊法与古东方法的关系第四章 罗马法 第一节 罗马法的形成及其特点 第二节 罗马私法的体系及其基本内容 第三节 罗马法的复兴及其对后世立法的影响第五章 日耳曼法 第一节 日耳曼法概述 第二节 日耳曼法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日耳曼法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第六章 教会法 第一节 教会法概述 第二节 教会法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教会法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第七章 伊斯兰法 第一节 伊斯兰法概述 第二节 伊斯兰法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伊斯兰法的特点和历史地位第八章 英国法 第一节 英国法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英国法的渊源 第三节 宪法 第四节 行政法 第五节 民商法 第六节 侵权行为法 第七节 刑法 第八节 诉讼法 第九节 英国法的历史地位第九章 美国法 第一节 美国法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宪法 第三节 行政法 第四节 民商法 第五节 经济与社会立法 第六节 刑法 第七节 司法制度 第八节 美国法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第十章 法国法 ……第十一章 德国法第十二章 日本法
章节摘录
在序言部分,汉谟拉比列举和颂扬了自己的丰功伟绩,自称是“众王之神”,是“古巴比伦的太阳”。序言部分还集中宣扬了“君权神授”、“君权至上”思想:天之神安努(Anu)、风与权力之神恩利勒(Enlil)和古巴比伦城的主神马尔都克(Marduk),以统治全人类之权,使古巴比伦成为万方之最强大者,并在其中建立一个其根基与天地共始终的不朽王国,然后,“安努与恩利尔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使我有如沙玛什,昭临黔首,光耀大地”。与此同时,序言也包含了一些原始的公平正义、司法为民的观念:制定法典是为了“让正义遍及整个国度,消灭作恶者,防止强者压迫弱者”。法典的正文部分共282条,主要涉及法院与诉讼,军人份地、租佃、雇用、商业高利贷,债务关系以及其他财产关系,婚姻家庭和继承,损害赔偿,劳动和劳动工具,犯罪与刑罚等。其内容之丰富,体系之庞大,在人类早期法中实属罕见。1904年,德国法学家乔治·S.邓坎(George s.Duncan)在他的《摩西法典和汉谟拉比法典》一书中对《汉谟拉比法典》的282条条文作了梳理以后,认为该法典按其顺序进一步可以分为35个类别,如对欺骗行为的裁判、对盗窃行为的惩罚、为王室服兵役的责任、田地的租借使用、未经允许而砍伐树木之后的民事赔偿、商人之间的委托、卖酒妇的规定、债务纠纷、婚姻财产、各种乱伦行为的处罚、买卖奴隶、神妓的继承权、通奸行为的处罚、各种民事侵权行为责任等。从《汉谟拉比法典》的结构和内容看,它典型地体现了古东方法诸法合体、民刑不分的特点。与中国古代《法经》、《唐律疏议》、《大明律》、《大清律例》等法典不同,《汉谟拉比法典》虽然也是诸法合体、民刑不分,但它却是以民事为主,法典80%的内容都是民事规范。即使有些刑事规范,也主要是为了确保民事法律规范的实施。
编辑推荐
《新编外国法制史》:“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