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作者:孙选中
前言
一、问题提出 自20世纪下半叶开始,政府行政改革已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新的社会发展和环境变化而进行的战略性的重大变革。如果要对上个世纪以来各国政府改革的进程进行逻辑描述的话,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它呈现出了三种形态的政府管理模式的更替,这就是从“传统政府统治模式”到“新公共管理模式”再到“服务型政府模式”的演变。当前,不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人们都把政府下一步的改革聚焦在了“服务型政府”上,因此,关于服务型政府的研究就成为了政府改革的新的研究热点。
内容概要
《服务型政府及其服务行政机制研究》运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了“公民本位”的服务型政府进行服务行政的机制结构关系,特别是基于公共管理的“效率与公平”的主题,剖析了管制型政府所存在的公共服务的偏颇,并探讨了以公民为本位的服务行政对传统政府行政的超越。具体分析了体现公民本位的“满足公民所需”、“尊重公民意愿”和“重视公民参与”的行政观念,重点研究了政府服务行政的“公利机制”、“回应机制”和“整合机制”这三种机制因素。通过这样的分析,一方面能够从服务行政的各种要素的内在联系上揭示出服务行政特定的联系方式和运行机制,另一方面能够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构建服务型政府应该进行的不同层面的机制变革。 首先,公利行政机制确定了政府“满足公民所需”的服务行政的导向和出发点。通过公众需求和期望的剖析,提炼出公共利益的具体导向要素,指出了政府服务应该关注公众的不同类型的期望,并以此为导向实行政府的服务行政。 其次,回应行政机制确立了政府“尊重公民意愿”的服务行政的责任和互动过程。政府回应实质上就是为公民着想和对公民负责,必然要对政府进行重新定位,改变其传统的以权力为基础而傲视公民的权威角色。 最后,整合行政机制界定了政府“重视公民参与”的服务行政的扩展和参与机会。政府服务不应该也不可能包揽一切,整合行政机制可以使政府的服务界面从提供产品的服务扩大到提供机会的服务,通过不断协调和整合各种优势资源,积极建立和维系各种公共的社会关系,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书籍目录
序第一章 本书研究问题审视一、服务型政府的兴起及研究综述(一)政府管理模式的更替(二)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二、问题的提出及分析视角(一)本书研究的主要问题(二)本书分析的基本视角三、研究的相关概念约定(一)服务型政府(二)服务行政机制(三)公共利益主体四、研究价值及创新探索(一)问题的研究价值(二)本书的创新探索第二章 政府服务行政的逻辑分析一、政府行政变革的内在逻辑(一)主导机制的逻辑变革(二)治理模式的逻辑变革(三)行政观念的逻辑变革(四)公共管理的逻辑变革二、政府服务行政的研究基础(一)政府服务行政的客观必然性(二)政府服务行政的价值基础(三)政府服务行政的理论基础三、服务行政与管制行政的关系(一)管制行政中的服务问题(二)服务行政中的管制问题四、政府服务行政机制分析构架(一)“机制”问题的研究意义(二)本书的整体分析构架(三)整体分析的基本阐释第三章 政府服务行政的公利机制一、政府服务行政的公利问题(一)“公利”概念及其内涵(二)政府服务与公共利益二、公众需求与政府服务(一)“满足公民所需”的理念(二)需求问题及其研究特点(三)公众需求的产品与服务三、公众期望导向的行政机制(一)公众期望及其类型(二)政府服务与公众期望(三)公众期望导向管理四、政府服务行政机制与管理(一)服务行政的特点及原则(二)服务行政的管理方法(三)服务机制的功能与行政原则(四)公利导向的服务管理第四章 政府服务行政的回应机制一、政府服务行政的回应问题(一)政府回应的基本内涵(二)“尊重公民意愿”的理念(三)传统机制缺乏回应的原因二、政府回应的特性及原则(一)政府回应的责任性(二)政府回应的互动性(三)服务行政的回应原则三、政府回应的主要方法(一)政府回应的不同目标(二)政府回应的信息沟通(三)政府回应的基本流程四、政府行政中回应机制的作用(一)政府决策过程的回应系统(二)政府决策制度中的回应机制(三)回应行政对政府的变革作用第五章 政府服务行政的整合机制一、政府服务行政的整合问题(一)整合概念的基本涵义(二)权力治理与整合治理(三)外部因素与整合要求二、整合机制的核心理念及原则(一)治理与善治的内涵(二)善治的构成及特性(三)基于善治的整合原则三、整合机制的内在关系构成(一)政府整合机制的客观依据(二)政府整合与市场机制(三)整合机制与民营化……第六章 我国政府服务行政改革探讨第七章 研究结论参考文献致谢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本书研究问题审视 三、研究的相关概念约定 (一)服务型政府 1.服务 随着现代企业重视顾客服务的经营观念和为消费者提供各种服务的经营活动的不断发展,“服务”一词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和现代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因此,在新公共管理的新的管理理念中也频繁地使用了“服务”一词。然而,到底什么是服务,却很少有人对此进行明确的界定,特别是公共管理领域,人们更是把它作为一个似乎非常明确不需要作出界定的一个概念频繁地加以使用。在本书的研究中,由于“服务”一词是本书的核心概念之一,因此很有必要在此进行分析和约定。 从现有一般文献的检索中可以看到,涉及对“服务”概念进行的研究文献中,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关于“服务”的解释和说明:其一,更多的是把“服务”作为一个“产业”来界定和研究,也就是从“服务业”的角度来关注和说明“服务”。比如,有学者就认为:“服务或劳务,也称第三产业或第三次产业,这是同一个概念。”其二,有些学者试图从服务的词源上来界定服务的概念,认为“英美用语中的‘服务’一词,中心意思是‘为他人做有益的事’。由此引申开来,这个词既意味着一般是为其他人工作,也意味着是一种职业。还有,为他人(在抽象的意义上指社会)提供所需要的东西的工作以及从事这一工作,通通都叫做服务”。这样的解释与我们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几乎是一致的,即“为集体(或别人)利益或为某种事业而工作”。我们如果把这两个角度关于“服务”的解释加以归纳,可以说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其一,服务是一项为集体(或别人)利益或某种事业的活动,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和个人事项的活动,它的动机和目的首先是利他,而不是利己。其二,服务是一种职业性工作。这种职业是为了集体或别人的利益或某种事业的实现,它与其他职业领域如生产、开采、建筑等领域一样都具有以为他人提供某种有价值的产品来获得社会的认同,并拥有存在的价值。因此,服务的提供者和服务的接受者之间就身份地位来说,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而仅仅是因社会分工所带来的,就此而言,服务是发生在两个平等的社会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他们之间不应该有强势与弱势、侍奉与奴役的行为特征。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