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有凑巧,在完成《法哲学》一书的初译之后,接到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陈洪捷老师的邀请,于昨天参加了在北大教育学院举行的主题为“历史和跨文化视野中的人之图像(Menschenbilder in historischer und interkultureller Perspektive)”的中德研讨会。这个题目我当然很感兴趣,只是比较遗憾,目前的德语水平还不能容许我象用英语一样自由和充分地理解别人的观点以及表达自己的观点。虽然大致能听得懂人家在说什么,但一整天下来也累得很,第二天的会也就没再去参加。不过,最大的收获是在德文维基百科上号称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历史理论家之一的Jörn Rüsen教授做的报告:“人是什么?——人道主义的回答”。这个报告以西方人道主义传统为出发点,对中世纪结束以来西方人道主义的历史发展线索从世俗化、普世化、自然化、理想化、历史化和个体化几个方面作了概要性的说明,指出了这一传统在当下,尤其是在全球化背景下,面临的挑战,并主张应在西方人道主义的基本内涵之上,建立一个兼容性的,非西方中心主义的人性概念。74岁的老头,背已经有些微驼了,但精神矍铄,口齿清晰,中气十足,报告言简意赅,风趣幽默,最后还在幻灯片上打出一则史努比四格漫画。漫画里查理布朗坐在树下苦苦思索,“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史努比则在一边和一个女孩唧唧有声地亲嘴,意思说这就是人生的意义啊。我忘了那画里史努比有没有说“那就是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