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1-12 出版社:第1版 (2001年1月1日) 作者:陈兴良编 页数:705 字数:600000
内容概要
理论是实践的引导,因而理论是超越现实的。惟此,理论才能对实践起指导作用。对于我国刑事法治建设来说,也是如此。没有对前沿性的刑事法理论的研究,刑事法治就不可能实现。本卷秉承《刑事法评论》一贯的编辑宗旨,推出刑事法理论的新成果。 在“刑事诉讼理论”栏目中,我的新作“刑事程序的宪政基础”一文从宪政的角度对刑事程序的人权保障机能进行了探讨。我国虽然一直有宪法,但宪法往往只具有陈列的意义,对于现实生活没有规范作用,对于部门法没有规制作用。因此,虽有宪法却无宪政。在这种情况下,宪法只不过是一纸具文而已。随着法治建设的发展,宪政的问题越来越多地被提到学者的面前。宪法学者开始从静态宪法到动态宪法、从刑式宪法到实质宪法展开宪法理论的新探讨,宪政这一曾经沉寂的术语开始悄然复活,并日益成为宪法理论的关键词。不仅如此,其他部门法学者也从本部门的实际问题出发,触及宪政问题。可以说,合宪性是对合法性的一种审问,是最高层次的合法性,乃至于是对合法性的正当性审视。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它表明我国部门法的研究正在向着更高的理论层次攀登。各部门法都以不同的角度实现着宪法的价值内容。其中,刑事诉讼法与宪法具有更为紧密的关联。宪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障功能主要是通过刑事程序实现的。
书籍目录
主编絮语[刑事诉讼理论] 刑事程序的宪政基础 一、刑事程序中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的演进 二、刑事诉讼中人权的宪法确认 三、中国刑事程序的宪政构造 自由心证制度的当代命运 一、自由心证制度的历史考察 二、自由心证制度的哲学基础 三、自由心证制度的内容嬗变 四、自由心证制度的证据规则 五、自由心证制度的中国命运 六、结语 质证规则研究 一、质证规则的理论分析 二、质证规则的法律分析 三、余论[劳动教养研究] 劳动教养制度及其改革 一、劳动教养制度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二、劳动教养制度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三、劳动教养的改革方案与选择 四、结语 劳动教养刑法化之根据求证 一、劳动教养刑法化之理论根据 二、劳动教养刑法化之现实根据 三、劳动教养刑法化之法律根据 劳动教养立法的理论探索——中国劳动教养立法理论研讨会实录[理论前沿] 刑法:从刑式到目的——以法的一般发展为背景 一、序说 二、法治转型 三、理论更迭 四、刑法学史话 五、探寻刑法目的的种种努力 六、关于契机 七、结语[刑法学人] 一封关于研究共同犯罪学术问题的信——怀念尊敬的蔡枢衡先生 蔡枢衡的刑法思想研究 一、蔡枢衡的生平和著述 二、刑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三、刑法的变迁 四、中国刑法应有的形态 五、中国刑法学的特殊品格[刑法社会学研究] 惩罚与法治:中国刑事实践的法社会学分析(1976年一1982年)[上篇] 一、导言 二、惩罚的弥散化 三、正义的胜利 四、法治的兴起[专题研究] 司法权的类型学分析 一、司法权的类型释义 二、国家本位型司法权 三、程序本位型司法权 四、目的本位型司法权 机能刑法观的后退与挫折 一、序言 二、刑法的将来 三、机能刑法观的后退 四、一元刑法观的挫折 五、结语 论罪刑均衡的经济性蕴涵 一、问题的提出:经济学视角的罪刑均衡 二、范畴及范式:罪刑均衡经济学蕴涵之前提 三、犯罪成本:罪刑均衡考虑的变量之一 四、刑罚成本:罪刑均衡考虑的变量之二 五、罪刑均衡的经济性蕴涵:犯罪成本与刑罚成本的统一 六、结论 犯罪故意的理论诠说 一、认识因素的解读 二、意志因素的解读 伪造罪论纲 一、伪造罪概述 二、伪造罪的范围与分类 三、伪造罪的构成特征 四、伪造罪的认定 律师泄露秘密罪比较研究 一、法律模式 二、构成要件分析 三、排除刑事责任的条件 论行刑权构建的两种走势 一、我国行刑权运作现状与改革思路的一般性分析 二、思路之一:确立裁判权在刑事司法权中的主导地位,减少机制内耗 三、思路之二:保留现有分散性的行刑权格局,减少改革震荡 四、从长远角度看,行刑权结构变化宜与社会亲和 五、结论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