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多元

出版时间:1997-11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作者:千叶正士  页数:300  字数:220000  译者:强世功/等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虽然是在单篇论文的基础上编辑而成的,但它的主题是一致的。这就是对西文正统法律理论和这种理论背后所潜藏的“法律帝国主义”进行批语以及对非西文法及其背后的文化传统予以尊重,由此在“法律多元”概念框架里来讨论法律移植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在基于日本本土的经验研究之上,作者试图在“法律文化的同一性原理”的前提下,来包容西文法和非西文法,并化解它们之间的矛盾。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千叶正士 男,日本东海大学法学
部教授,日本法社会学会主席。
范 愉 女,1953年生,法学博士,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副教授。
王宇洁 女,1970年生于陕西,中
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研究生。
董 炯 女,1972年生于上海,北
京大学法律系博士研究生。
彭 冰 男,1972年生于安徽,北
京大学法律系博士研究生。
强世功 男,1967年生于陕西,北
京大学法律系博士研究生。
赵晓力 男,1971年生于陕西,北
京大学法律系博士研究生。

书籍目录

编写说明致谢和说明前言 第一章 重新思考法律多元第一编 超越西方法学 第二章 对“传统与现代”之效用的质疑  一、现代化问题  二、关于“法律与发展”的讨论  三、“传统与现代”二分法的无效性  四、结论 第三章 西方法学的文化普适性和特征性  一、导言  二、法律与文化:西方法学中的新视野   三、当代法学的西方特征  四、结论第二编 日本法律文化中的法律多元 第四章 移植法与固有法在学区制中的相互作用  一、导言  二、小学区体制的特征  三、制度实施的结果 第五章 作为一种非官方法律原理的若干精神  一、导言  二、Weber理论比照下的日本工作伦理  三、法律意识中的干涉变量  四、苦干精神在日本法律文化中的功能 第六章 支持着对官方法的态度的非官方法律原理  一、导言  二、日本的非官方法律原理  三、其他社会中的非官法律原理 第七章 官方法通向非官方法的渠道   一、导言  二、官方法正式认可的渠道  三、非正式地受非官方法支持的渠道  四、使得沟通渠道畅通的法律原理第三编 运作中的法律多元的分析理论 第八章 多元主义法律态度的分析变量   一、导言  二、五个分析变量 …… 第九章 法律的三层结构 第十章 固有法的同一性原理 第十一章 法律文化的同一性原理 第十二章 多元法律的三重二分法第四编 另一种法律多元 第十三章 基于法律文化和跨法律文化的法律多元附录:法律文化的操作性定义 人名索引主题索引译后记

媒体关注与评论

  “法律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1995年初,为中国文化研究所 下设机构。其设立之旨,在于将私人交谈转变为公共话语,通过 平等的交谈和论辩取得最低限度的共识,并在此基础上建构自主 的学术空间和建立学术共同体。为此,“中心”以自由松散的合 作方式集合了一批青年法律学者和学生,以期为他们提供一个交 流思想、砥砺学术、发挥集体创造力的自由空间。“中心”还希 望通过开展严肃认真的学术讨论和学术批评,逐步建立新的评判 标准和评判机制,探求法学研究规范化与本土化的途径,寻找理 论创新的可能。  《“法律文化研究中心”文丛》将反映与“中心”有关之学术 活动及研究成果。“文丛”不拘形式,不求规模。举凡专著、文 集、选辑、译著、资料整理,但能表明“中心”之学术追求,且 符合“中心”厘定之学术标准,皆可收入其中。其甄选评定事 宜,由专门成立的编辑委员会负责,以保证“文丛”之学术品 质。

编辑推荐

  “法律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1995年初,为中国文化研究所 下设机构。其设立之旨,在于将私人交谈转变为公共话语,通过 平等的交谈和论辩取得最低限度的共识,并在此基础上建构自主 的学术空间和建立学术共同体。为此,“中心”以自由松散的合 作方式集合了一批青年法律学者和学生,以期为他们提供一个交 流思想、砥砺学术、发挥集体创造力的自由空间。“中心”还希 望通过开展严肃认真的学术讨论和学术批评,逐步建立新的评判 标准和评判机制,探求法学研究规范化与本土化的途径,寻找理 论创新的可能。  《“法律文化研究中心”文丛》将反映与“中心”有关之学术 活动及研究成果。“文丛”不拘形式,不求规模。举凡专著、文 集、选辑、译著、资料整理,但能表明“中心”之学术追求,且 符合“中心”厘定之学术标准,皆可收入其中。其甄选评定事 宜,由专门成立的编辑委员会负责,以保证“文丛”之学术品 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法律多元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这是一本了解法律多元的好书,启发思维。虽然,作者是叙述日本的情况,但是,其理论适用范围却极宽,对于各国,尤其是法制后发国家建设自己的法律制度具有很好的启示。其综合性的事业正式马克思所定义的系统观点,所以,学者并不因为信仰而影响学术水平,世界上的思维工具是通用的,不可能被某一个信仰所专利。只有比较才有鉴别,才有进步,只有分析才有说服力。这是一本学习和研究法律必不可少的好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