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 作者:周小兵 页数:213 字数:202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城市美学漫谈》主要介绍了关于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观、美观、城市美观;感、美感、城市美感;化、美化、城市美化;育、美育、城市美育;从美学角度谈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等内容。
书籍目录
引论关于城市环境艺术设计
第一节 中国古代城市是城邑与墟市相结合的产物
第二节 环境艺术有待纵览——淡环境的时间性
第三节 从文字的角度谈中国古代“和”的技术设计观
第一章 观、美观、城市美观
第一节 谈“观”
第二节 审美静观方法述略
第三节 城市美观:山水城市
第二章 愿、美感、城市美腰
第一节 说“感”
第二节 美感的来源与类型——以书法线条为例
第三节 城市美感:人文城市
第三章 化、美化、城市美化
第一节 释“化”
第二节 美化——从乔布斯及当代中国城市美化运动说起
第三节 城市美化:科技城市
第四章 育、美育、城市美育
第一节 论“育”
第二节 美育与环境审美教育
第三节 城市美育:宜居城市
结论从美学角度谈城市环境艺术设计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不全是文字内容,就后人来看,其文字书写在编排上并无一定之规,时而与龟的裂纹平行书写,时而旋转九十度垂直书写,因而这时还无从谈起书法线条之美感。因为这时如果说有书法的话,也是由人无意识成就的。这些线条是对龟纹形态发生的简短的、注释性的文字,它的内容不是成篇的,线条在书写形态上的考虑不充分,不能与实用性的占卜相区分。此后,战国时期青铜器的发展,以及宋代之后人们对天然石块的普遍推崇,才是书法文化形成的开始与现实基础,也是书法线条美感的思想来源。这样的现实基础的开创者,是拥有王权的酋长或王族,他们用象征权力的青铜器及浇铸而成的钟鼎文形成了“书”之规及“法”之认同。书法美感之生成,莫外于此。另一方面,石材及石材上的雕刻包括碑刻等大量运用,及“用玉比德”的君子之风的形成,都使书法线条直接比对于金石玉器上的天然纹理,从而成为审美判断的基准。 2.书法线条美感来自于古人与山川共栖的相通感 金石玉器上的天然纹理是自然而然的,也是微小精细的;而自然界也存在着宏观的一面,如山川河流,大地阡陌,林林总总,同样美不胜收。这些在自然中广泛呈现的壮美的线条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思。书写者取材于此,沉浸其中,与山川共栖,形成人与自然的机体上的相似及情感上的相通。所以,通过“师法自然”而书写出来的文字是最具美感的。文字本身具有神采,书法还要用字的独特的线条提炼“万物的神采”。比如,笔墨在宣纸上平铺出来的线条有一种浸润感和立体感,它与远处的山脊线带给人的天地氤氲之感,是如此的相似,人们营造并陶醉于书画之小天地,时时可以打开这一扇“小窗”,面对着心目中的远山。此时不仅室内外气流是相通的,更重要的,人与物、人与远山亦是相通的,“美”当从此而来。 3.书法线条美感来自人生苦短岁月艰涩的沉痛感 书法的最高境界是“人书俱老”。文章之老到靠长吟,靠情感的历练。书法也一样,靠手上的磨炼及情感的积淀。“人生苦短”,是对书法与书法家的生命的最好注解,如果没有精神之高远、普罗大众之无奈以及死之必然,则书法,或其他所有艺术还有存在的必要吗?生命之个体在生死之间所能激发的能量倘若不是有限的,而是无限的,则艺术家可以不老,艺术之新陈代谢进行不下去,艺术还会有那种焕发青春的魅力吗?“老当益壮”只是艺术家期待的理想的青春与自由,书法家选择用更加沉着而丰富的线条来表达这种愿望,而此时在书法家心底流淌的,其实是人生苦短、岁月艰涩的沉痛感。物质上的极大丰富弥补不了日益老迈的感觉,反而加剧了这种感觉,因此,这时书法家写出来的线条就会别有一种沧桑感,这就是美感的另一重境界了。
编辑推荐
《城市美学漫谈》从“观”、“感”、“化”、“育”论述了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具有较强艺术性与学术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