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 作者:金弘大 页数:30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文的研究围绕王羲之书法展开,同时也对王羲之以前、同时代及之后的书法进行了观察、分析、比较和整理。与以文献为中心的研究方法不同,本文直接将王羲之书法每个具体笔画的造型特征进行直观的研究,得出与以往不同的结论。
作者简介
金弘大,1974年出生,韩国籍,清华大学艺术学博士,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曾在韩国艺术的殿堂、京畿大学艺术学部任教,任国立中央图书馆古典文献解释员、权域文化研究所研究员、焕基美术馆研究员。在中国及韩国核心期刊发表了《朝鲜时代仿作绘画研究》、
《17世纪彩色顾氏画谱研究》、
《朱之蕃丙午使行(1606)和他的书画研究》、《以王羲之书法为中心的中断笔研究》、
《蔡邕《笔论,原意考》等多篇论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研究目的
第二节研究方法
一、观察、描述
二、比较、整理、分类、命名
三、寻找笔画或字结构的发展脉络
第三节 研究范围
第四节 研究思路及本文结构
一、研究思路
二、本文结构
第五节 研究难点及局限
第六节 研究成果
第七节研究概况
第二章 书写工具及书写方法
第一节 简牍的特征及书写方法
一、简牍
二、简牍书写方法
第二节 纸的特征及书写方法
第三节 晋代以前的毛笔
第四节 毛笔的运动特征及贼毫
第三章 王羲之书法中断特征
第一节 中断笔特征及概念
第二节 中断笔的种类
一、单笔中断笔
二、交叉中断笔
三、连中断笔
第三节 王羲之书法里的中断笔
第四节 中断笔的来源及发展脉络
一、战国、秦汉时期书法里的中断笔
二、3一一4世纪书法里的中断笔
三、后代书法里的中断笔
第五节 中断笔的出现原理与写法
第六节 中断笔的视觉效果及鉴赏
第七节 假象速度
第八节 中断笔造型的基本类型
第四章 王羲之书法中空特征
第一节 中空笔特征及概念
第二节 中空笔的种类
一、单笔申空笔
二、连接中空笔
三、交叉中空笔
第三节 王羲之书法里的中空笔
第四节 中空笔的来源及发展脉络
一、战国、秦汉时期书法里的中空笔
二、3一4世纪书法里的中空笔
三、后世书法中的里空笔
第五节 中空笔与飞白
第六节 中空笔的视觉效果及鉴赏
第五章 王羲之书法非对称特征
第一节 非对称笔特征及概念
第二节 非对称笔的种类
一、单笔非对称笔
二、连接非对称笔
三、转折非对称笔
四、交叉非对称笔
五、比较非对称笔
第三节 王羲之书法里的非对称笔
第四节 非对称笔的来源及发展脉络
一、战国、秦汉时期书法里的非对称笔
二、3一一4世纪书法里的非对称笔
三、后代书法里的非对称笔
第五节 非对称笔的视觉效果及鉴赏
第六章 王羲之书法立体特征
第一节 立体笔特征及概念
第二节 立体笔的种类
一、单笔立体笔
二、连接立体笔
三、交叉立体笔
四、特殊立体笔
第三节 王羲之书法里的立体笔
第四节 立体笔的来源及发展脉络
一、战国、秦汉时期书法里的立体笔
二、3—4世纪书法里的立体笔
三、后代书法里的立体笔
第五节 立体笔的原理及写法
第六节 立体笔的视觉效果及鉴赏
第七章 王羲之书法装饰特征
第八章 王羲之书法缺剩特征
第九章 书写方法之多笔
第十章 书写方法之填笔
第十一章 结论
附录A 图片资料出处
附录B 历代书法作品技法分析表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一、单笔中空笔 单笔中空笔按中空的形状可再分为两种:不规则中空笔和规则中空笔。规则中空笔的形状有圆形、多边形和长形,其中长形中空笔的表现最丰富,包括简单长中空笔、n字形长中空笔和平行长中空笔。从总体上看,中空笔具有四个特征。首先,中空笔在横、竖、撇、捺、点里都可出现。其次,中空笔出现的位置较自由,有的在起笔部分,有的在中间部分,有的在收笔部分。再次,中空笔的出现次数不固定。一般而言,中空笔在一个笔画里只出现一次,如《孔纸25.1》的“日”字(见图4.1),但有时也会出现两次以上,如《马纸171》的“久”字(见图4.4)。最后,空白的大小就像中断笔的中断距离一样不太重要,重要的是空白的出现是不是书写者有意为之,不管空白大小,只要是书写者故意设计出来的,都不妨看成中空笔。 典型的不规则中空笔在《候粟君所责寇恩事》汉简的“上”字(见图4.7)里可以见到。A收笔部分出现了较大的空白B。B的轮廓线模糊,使该中空的形状也不规则。A的下边外部轮廓线C很明显,A中的墨色很多都在C的上边,因此C应该是先勾出来的。A上边三个凸起D的痕迹也是先勾出轮廓线的另一个证据,一般从左到右的书写方法下,不会出现这样的垂直线条,D应该是填A的中间部分时上下方向用笔而出现的痕迹,就像汉简甲本《士相见之礼》“人”字(见图3.51)的C、D、E,《敦煌马圈湾木简》“匈”字(见图3.52)的B、C、D和甲本《士相见之礼》“之”字(见图42)的E、F-样。 规则中空笔里较常见的是圆形和多边形中空笔。这里使用的圆形、多边形的概念不可能像数学中的那样精确,因此在区分圆形、多边形中空笔时综合考虑,得出相对令人信服的结论即可。 圆形中空笔的形状也有差异,如《马纸171》正面“必”字(见图4.9)的收笔部分,B、C间的空白E不规则,但C、D间的空白F近似于较长的椭圆形。仔细观察能看出,该部分的书写顺序是完成A以后,先写B然后写C、D,因此C在B的上边,D也在B上边,总之E、F是运用多笔写成的,而且书写者将较规则的椭圆形中空笔和不规则的中空笔放在一起比较,给鉴赏者提供了与众不同的视觉享受。 多边形中空笔中三角与四角的形状较多见。东汉《官府文书》“则”字(见图4.10)A下边收笔部分就出现了类似于三角形的中空。书写者先完成B,然后在B的收笔处加上了C、D、E,因此该部分出现了空白F。此外在B下边的G部分能清楚地看到B的外部轮廓线,因此该字应该是综合运用填笔与多笔的方法写出来的。 中空笔的写法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像《孔纸25.1》“日”字(见图4.1)的c-样,多次用笔写成。第二种是像建武五年(29年)汉简“辰”字(见图4.8)A那样,用填笔的方法写成。第三种就是像汉简“则”字(见图4.10)的F-样,多笔与填笔一起使用。《孔纸30.2》“具”字(见图4.11)的A部分里可以见到一个笔画里同时出现三角形和四角形中空笔的情况。“具”字A部分的外部轮廓线较明显,A的中间有四角形的B和三角形的C。此外,“具”字左边的竖画中断了一次,分开的D、E通过F、G连接起来,使该部分的外形像“>”一样,而且D、E的中断处还存在像翻转的英文字母“C”一样的线条,这都是多次用笔的结果。 ……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不是书法专家,但是感到该研究很实在很有启发。 ——芝加哥大学 巫鸿教授 突破长期以来王羲之书法研究的学界桎梏,站在全新的视角,从观察和分析字体笔画、结构人手,发现王羲之书法六大造型特征,找出形成其特征的书写方法依据,进而与壬羲之生活时代前后的书写工具与书写法联系起来,使王羲之书法的真实内涵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清华大学 李静杰教授 总结了以往对王书的研究成果,在广泛收集王书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壬书的笔画结构和组成规律,从而为我们重新认识王羲之书法艺术以及“书法”的特征和意义提出了全新的观照点。 ——北京大学 李淞教授 由于建立在大量实例的基础上,并经过较严密的分析,归纳,因此观点不仅新颖独特,且有较高的说服力。 ——清华大学 尚刚教授
编辑推荐
严密的观察,严谨的论述,从崭新的角度阐释王羲之书法的造型特征,展现出书法的独特魅力。摆脱惯性的眼光,突破当代人的视角界线,回归历史,回归本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