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凤仙 等 著 页数:324
内容概要
《河南省“十二五”农业现代化模式创新研究》依据国家和河南省“十二五”规划中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以及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河南的决定精神,河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站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律的视阈下,系统分析和研究了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业产业化等相关概念的关联性及现代农业制度等理论的演进;从经济全球化的视角探究了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相互影响及发达国家现代农业模式创新的经验;依据典型调查资料和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立足河南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及省内四大经济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环境差异等农业实际,探讨了河南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性、根本性问题。在确定评价河南农业现代化的指标体系,对河南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及其进程予以客观判断分析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方法及多因素耦合理论,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展开系统研究,提出相关对策与措施,为加快河南农业现代化进程,推动现代农业模式创新和全省新农村建设提供积极的决策参考建议。
作者简介
刘凤仙(1951.12),女,汉族,河南济源人,中共党员,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004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997年、2006年先后获河南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奖励基金二等奖、一等奖。主持省厅级以上课题31项,省级教学成果鉴定项目2项,省级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课程建设项目。在国内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研究》Dl全文转载l篇。独著《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人才竞争战略论》专著1部。参编、合著《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研究》、《依靠科技振兴经济》、《重返关贸总协定的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理论与实践》、《国家安全论》、《政治经济学教程》和《中国的灾害与危险》7部著作和教材。 袁方(1964.3),女,汉族,河北唐山人,中共党员,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持完成省厅级以上课题20多项,参与完成省级教学成果鉴定项目1项,省级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课程建设项目。在国内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编、合著著作和教材3部。 黄建军(1978.3),男,汉族,河南焦作人,中共党员,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主持完成省厅级以上课题18项,参与完成省级教学成果鉴定项目1项,省级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课程建设l项。在国内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编、合著著作和教材3部。 王艳红,(1978.6),女,汉族,河南焦作人,中共党员,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持、参与完成省厅级以上课题10多项,参与完成省级教学成果鉴定项目1项,省级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课程建设l项。在国内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编、合著著作和教材2部。
书籍目录
导论第一篇 基本理论第一章 基本概念第一节 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第二节 现代农业相关概念辨析第三节 现代农业制度研究第二章 国内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背景及其理论演进第一节 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农业生产力的变迁第二节 世界现代农业及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背景及其理论演进第三节 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背景及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理论第四节 农业发展模式的相关理论第二篇 实践与经验第三章 发达国家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及经验借鉴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影响第二节 国外现代农业及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典型模式评介第三节 发达国家现代农业模式创新的路径及其经验借鉴第四章 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与经验总结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及经验总结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省实施农业现代化战略的实践及经验总结第三节 河南省发展农村特色经济和特色人力资源的经验总结第三篇 程度与评估第五章 对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实现程度及模式创新的判断与初步评估第一节 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第二节 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实现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三节 对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实现程度的初步判断与评估第六章 河南省“十二五”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创新环境的SWOT分析及展望第一节 河南省“十二五”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创新面临的优势因素分析第二节 河南省“十二五”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创新面临的劣势因素分析第三节 河南省“十二五”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创新面临的机遇因素分析第四节 河南省“十二五”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创新面临的挑战因素分析第五节 加强对河南省“十二五”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创新相关问题的研究与展望第四篇 对策与思考第七章 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区域性环境差异分析及模式创新研究第一节 中原城市群农业现代化发展环境及模式创新路径探讨第二节 黄淮经济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环境及模式创新路径探讨第三节 豫西豫西南经济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环境及模式创新路径探讨第四节 豫北经济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环境及模式创新路径探讨第八章 多因素耦合下的河南省“十二五”农业现代化模式创新对策思考第一节 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分区域选择与创新对策建议第二节 多层面多因素耦合下的河南省农业现代化模式创新对策第三节 对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创新中几个重大战略问题的再思考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1.依靠现代工业装备条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物质装备。 作为现代农业发展基本条件的基础设施和物质装备的不断完善,能够大大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改变农业弱势产业的地位。 2.以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为发展动力,以现代化管理为标志。 现代农业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出现和发展的。‘国外现代农业建设的经验表明,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如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应用胚胎移植、冷冻技术繁育优良畜牧品种,推动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欧盟各国高度重视农业科技进步,在植物遗传育种、动物优良品种培育、动植物检疫等方面投入大量经费。美国、日本等国家采用现代高科技培育谷物新品种,使小麦、水稻、玉米等作物亩产突破了500公斤。一些发达国家对农业进行现代化管理,运用计算机、信息网络、遥感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对农业实行监控、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大大减小了农业经营的风险。 3.以农业产业化为重要途径,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组织化和产业化程度较高。 生产经营的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和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生产已突破了传统的产销脱节、部门相互割裂、城乡界限明显等局限性。通过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大型专业化公司及农业产业基地,将分散经营的农民联合起来走进市场,进行产供销一体化、科工贸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农业的经济效益。同时,许多国家成立了许多农民社会组织和农业协会,代表农民的利益不断开拓农产品市场,或者参与国际、国内市场谈判和规则制定。如日本农协除为农民提供各类服务外,还代表农民参与农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促进日本农业经济发展、减少政府的社会管理成本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美国的农业社会服务组织覆盖面很广,大到改良农业生产和销售技术,小到各种度量换算和计算捷径,都可到州县农业推广服务部门获取满意的服务。荷兰的家庭农场虽然规模较小,但农业合作组织的类型却很多,有信用、供应、加工、销售、服务等多种类型的合作社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 4.拥有一个发达的农业教育、科研和技术推广体系,农民素质普遍较高。 各发达国家对农业教育十分重视,有着完善的农业教育体系,形成了集教育、科研、科技推广三位一体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体系,有效地提高了农业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在发达国家,农民的素质普遍较高,农场主普遍接受过正规教育,大多具有大学学历,有的还有硕士、博士学位,少部分只有高中学历的,也都受过专门的农业职业教育。他们不仅懂田间栽培技术,能熟练操作各种农业机械,还熟悉农产品市场,会经营管理。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