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丛谈

出版时间:2009-11  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驭寰  页数:251  

前言

  最早出现在人类历史上的建筑,当首推作为休息之用的房屋,从原始社会中的山洞、穴居、半穴居,到其后的“茅茨土阶”和休息场所。之后又产生城池、宫殿一类建筑,这类建筑的功能表达和实现人类意志就上升为主要目的。至于坛庙寺观一类建筑,则是伴随宗教信仰和神祗崇拜的产生而出现的。这些宗教信仰及神祗崇拜,很多是随着我们民族文化的发展而产生的,可说是我们民族所固有的,因而这类建筑又成为我国特有的古建筑。  我国建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论在结构上,还是在形式风格上,始终是承前启后,一脉相传,保持着一贯完整的建筑体系。它是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土地上创造出来的,几千年以来一贯地保持着独立的系统和风格,不但与西方国家的建筑体系不同,而且也与东方许多国家的建筑不一样,这是我国建筑的特点。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间自然条件差异很大,物产不同,加之又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也不一样,这些因素影响到建筑材料、构造与装饰,使建筑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式样,而又在统一的体系之中。  每座建筑都是由多种建筑材料组合而成。构成一个完美而合乎使用目的的空间,是人们进行建筑的目的。建筑材料的组合过程是经过人们加工制作实现的,人们的思想在制作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建筑必然包含人们的思想意识,而建筑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则主要反映在建筑式样、装饰和艺术上。建筑历史和建筑活动的发展演变过程无不告诉我们:建筑不是单纯的工程技术的组合体,而是工程技术与艺术美的综合产物。一座完美建筑的产生,既要符合使用要求,又要达到艺术美的效果。

内容概要

本书是作者平时积累的文稿,最近经过整理,从中挑选出一些文章进行组合。全书分为11个方面,包括城池、长城、宫殿、佛寺、古塔、石窟、木结构、民居以及综合方面等。这些文章内容十分丰富,都是属于中国古建筑历史方面的,共计80多篇,把它介绍给广大读者,以助读者充分理解和更多地了解中国古建筑史的辉煌。

作者简介

张驭寰,吉林省舒兰县人,1951年毕业于东北大学工学院建筑系。他是国内外著名的古建筑专家,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的研究工作。张先生曾在中国科学院与清华大学合办的建筑历史研究室工作,给梁思成先生当助手(秘书)。他在梁先生的亲自指导下辛勤工作,深受其严谨治学学风的熏陶。之后,他调入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专门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又调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升为研究员、教授。

书籍目录

城池方面 汉王城、楚王城调查 吐鲁番高昌故城 南宋静江府城城防建筑 古建筑的磴道 古城道路规划的启示 古代高台建筑初探园林方面 一张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圆明园全图 景点设计成功之点——“十八盘七瞪眼” 诗意与画景——园林艺术小记长城方面 万里长城 嘉峪关长城建筑 过平型关小记 巴颜鄂佛罗边门宫观建筑方面 武当山之官观 悬瓮建筑的由来与发展佛教寺院方面 泉州开元寺印度式石柱 五台南禅寺 首山乾明寺 洞山普利禅寺 紫微山开福寺 原平县惠圣寺钟鼓二楼的位置 海天佛国——南海普陀山 佛塔与佛殿并列布局的考察 智化寺建筑特征及其价值 戒坛山常乐寺自来塔的式样复原 在介休广济寺所见魏唐建筑形象 大香炉与焚帛炉石窟方面 新疆克孜尔千佛洞石窟 攀蜂越蛉到天龙佛塔方面  嵩山嵩岳寺塔 新疆交河故城一百零一塔塔群 上海龙华塔 泉城万佛塔实测及其维修方案 千年尚存的辽代佛塔 绥中斜塔 懿州城塔 泾县圣寿崇宁塔 对一百零八塔的勘察研究 我国五轮塔代表作之一——福州涌泉寺七塔 西夏建筑一奇观——记银川海宝寺塔 对中国古塔的初步分析 延安宝塔 沙井龙津石塔考 塔巷石塔 北京镇岗塔 北京地区的藏传佛塔 北京地区的金刚宝座塔 青莲寺慧峰石塔 甘肃的藏传佛塔 灵光塔的特征及其时代 我国砖石塔施工的脚手架研究木结构建筑方面 一批“斗拱分件图” 木屋架的几个名词古建筑装饰方面 古建筑上的铁花刹 古建筑上的文字装饰 古建筑雕刻与彩画 云绘楼的彩画民间居住建筑方面 中国民居的特征及其成就 北京住宅的大门和影壁 浮粱地区的明代民居 喀什民居 东阳地区民居一瞥 平遥民居 北京四合院的特点 亳州民居采风 吉林永吉满族民居 古代房屋开间的来源 九龙地区民居 台湾传统民居 辽、吉、黑地区平顶房屋综合方面 关于认真保护古建筑和纪念建筑物的倡议 我国古建筑上的“弧身”式样 我国古建筑对外的影响 草原上的灯塔——敖包 我国古建筑的“倾壁”式样 明清时期潮州建筑风格 古建筑与地震 马来西亚华人重要庙宇——记槟榔屿天公坛建筑 古建筑组群中轴线的变化 槟榔屿古建筑初查记 吕梁山的寺庙建筑 衡门与鸟居

章节摘录

  1976年春,我去大西南考察古代建筑,看到南宋时代静江府城的石刻图拓片一幅,觉得很重要,便前往鹦鹉山实地勘察石刻原物。石刻图用线刻方式刻在桂林市北鹦鹉山白石崖上,原刻还很清晰。它是研究我国古代城池史、城防规划、城防建筑工程的重要范本。  南宋静江府城,其子城建于唐代。南宋时代历任静江府经略使,屡屡增修,逐渐扩建到石刻图所示的规模。全城选择在山水之间比较平坦的位置。东滨东江(漓江),江水自北向南流,直达阳朔,江面宽广,水流甚急,可以通航。城的四周都是挺拔秀丽的山峰,西面与北面的山峰紧挨城边,城内亦有几座山峰,其余地势平坦,南面紧靠南阳江。  静江府城利用水来作为城防设施,东江、南阳江防卫东与南两侧。静江府城还用山来作为城防设施之一。夹城的北城、新城的北城均建在山间与山顶,构成半山城的气势,成为山城与平地城结合的形式。城内有山,作为制高点,可以纵观城外。城在山水之间,既利于进攻,又便于防守。静江府城不愧是南宋的一个战略重镇。  城防规划布局:城的形状是一组南北方向的矩形,全城分为子城、内城、夹城、新城、西外城、北外城以及南外城。子城平面为方形,静江府治建在这里。内城为矩形,建子城时东南角占去一块,成为拐捧形。夹城连接内城之外。新城接在最北端,西面展出旧城外20米左右。外城是旧城的防御城,因而做一个长条状。总之,新城、外城、南外城均为防卫子城而建。全城修筑不规整,主要是从军事上考虑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古建筑丛谈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纸质不太好,这次买的书不是很满意。因为这本书是看过才买的,内容很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