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3-2 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 作者:[荷] 赫曼·赫茨伯格 页数:272 译者:仲德崑
Tag标签:无
前言
在世界建筑中,科技的进步推动了建筑的发展。通常科学、技术创造了惊人的成就,也成为人们最关心的因素。今天建筑业成了万物发展的晴雨表,从中很容易看到人们的需求是什么。另一方面,我们仍在追求一种建筑——一种不受地域或时间限制的建筑,从而不断地影响着人们的家庭生活工作,使之丰富多彩。《建筑学教程:设计原理》一书追溯了人们最基本的生活环境。然而面对建筑承担的大量责任,这种“回归本体的建筑”却总是太容易被人们忽视。每一次,我们的目标都是创造一个令人满意的环境,即适于人们使用的、舒适的环境,使人产生宾至如归的感觉。
内容概要
在世界建筑中,科技的进步推动了建筑的发展。通常科学、技术创造了惊人的成就,也成为人们最关心的因素。今天建筑业成了万物发展的晴雨表,从中很容易看到人们的需求是什么。另一方面,我们仍在追求一种建筑——一种不受地域或时间限制的建筑,从而不断地影响着人们的家庭生活工作,使之丰富多彩。《建筑学教程:设计原理》一书追溯了人们最基本的生活环境。然而面对建筑承担的大量责任,这种“回归本体的建筑”却总是太容易被人们忽视。每一次,我们的目标都是创造一个令人满意的环境,即适于人们使用的、舒适的环境,使人产生宾至如归的感觉。
作者简介
赫曼·赫茨伯格(Herman Hertzberger)的建筑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青睐。在这本根据1973年以来赫茨伯格在代尔夫特科技大学(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授课内容编写的专著中,建筑师把本人的设计作品和构思时的设计理念用文字的形式进行了表述。本书涵盖广泛的主题和众多的项目,汇集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和对建筑物用途的评价。该书1991年在荷兰初版以来,多次再版,并已在德国、意大利、葡萄牙、日本,以及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出版。
书籍目录
A 公共领域Public Domain1 公共和私有2 领域主张3 领域划分4 领域分区5 从使用者到居住者6 两者之间7 公共空间的私有领域主张8 公共工程概念9 街道10 公共领域11 作为建成环境的公共空间12 私有空间的公共可进入性B 形成空间,留出空间Making Space,Leaving Space1 结构和表现2 形式和表达3 结构作为一种启动的构架:经与纬4 方格网5 建筑秩序6 功能性、灵活性和多价性7 形式和使用者:形式空间8 形成空间,留出空间9 激发10 形式作为工具C 宜人的形式Inviting Form1 事物之间可栖息的空间2 场所和连接3 视线Ⅰ4 视线Ⅱ5 视线Ⅲ6 等同性简历,作品和参观文献
编辑推荐
其他版本请见:《建筑学教程1:设计原理》 本书包括赫茨伯格从1973年以来在代尔夫特技术大学(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建筑教学中使用的材料,1982年发表的题为《公共领域》(Public Domain)、1984年发表的题为《形成空间,留出空间》(Making Space,Leaving Space),以及在1988年发表的题为《宜人的形式》(Inviting Form)等内容。 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教学参考书。 赫曼·赫茨伯格(Herman Hertzberger)的建筑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青睐。在这本根据1973年以来赫茨伯格在代尔夫特科技大学(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授课内容编写的专著中,建筑师把本人的设计作品和构思时的设计理念用文字的形式进行了表述。本书涵盖广泛的主题和众多的项目,汇集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和对建筑物用途的评价。该书1991年在荷兰初版以来,多次再版,并已在德国、意大利、葡萄牙、日本,以及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