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2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黄怡 编 页数:162
内容概要
《全程中考:语文辅导分册》是编写者荟萃多年教、学、考的教学成果,经众多师生使用检验,奉献给上海市初三语文教师和初三学生的一套中考语文复习用书。 《全程中考:语文辅导分册》分为“辅导分册”和“训练分册”两本。 “辅导分册”共三大板块,分为13个单元56课。三大板块分别为“文言文”、“现代文阅读”和“写作”,与中考试题三个部分完全一致。其中“文言文”板块4个单元,为了方便师生的复习,文言文课内的3个单元分别为“课文复习·六、七年级古代诗文”、“课文复习·八年级古代诗文”、“课文复习·九年级古代诗文”;文言文的另一个单元为“课外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板块6个单元,分别为“基础知识(一)”、“基础知识(二)”、“议论文阅读”、“说明文阅读”、“记叙文阅读(上)”、“记叙文阅读(下)”。“写作板块”为3个单元。每个单元均按照中考的内容和要求(即“考点”)进行“课”的编排,做到与中考语文的“考点”相吻合。每课设“知识梳理”和“真题回放”两个部分,编著者力求将“知识梳理”编写得简明扼要,操作性强,注重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的指导运用。“真题回放”基本上都以历年上海中考语文中出现的题目为例,不仅有题目,有答案,还有分析,侧重于“举一反三”、“温故知新”。 训练分册注重实用,注重取得学习效果。“训练分册”与“辅导分册”同步,也是56课。也就是说教师辅导学生一课的知识(考点),就有一课配套的练习。56课的训练,具有“一课一练、课课相连”之功用,学生能在“习得”中提高能力,一步一个脚印地轻松达成中考语文高分之目标。
书籍目录
第一单元 课文复习·六、七年级古代诗文第1课 诗文默写第2课 诗词理解第3课 古文理解第4课 文学常识第二单元 课文复习·八年级古代诗文第5课 诗文默写第6课 诗词理解第7课 古文理解第8课 文学常识第三单元 课文复习·九年级古代诗文第9课 诗文默写第10课 古文理解第11课 文学常识第四单元 课外文言文阅读第12课 实词解释第13课 句子翻译第14课 内容理解第15课 主旨把握第16课 文学和文化常识第五单元 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一)第17课 书写3500个常用汉字第18课 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第19课 辨析同义词和反义词第20课 领会词语的感情色彩第六单元 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第21课 运用11种标点符号第22课 识别和运用4种句式第23课 识别和运用6种修辞方法第24课 了解7种常用的复句关系第七单元 现代文阅读·议论文阅读第25课 把握论点第26课 理清思路结构第27课 分辨论据第28课 掌握论证方法第29课 了解语言特点第八单元 现代文阅读·说明文阅读第30课 把握说明对象特征第31课 理清思路结构第32课 掌握说明方法第33课 了解语言特点第九单元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上)第34课 把握记叙要素第35课 理清思路结构第36课 提炼文章中心第37课 体悟人物情感第十单元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下)第38课 掌握描写方法第39课 品味语言特点第40课 了解艺术手法第41课 了解小说和散文的文体特点第十一单元 写作技法·以读引写第十二单元 写作技法·记叙文写作(上)第十三单元 写作技法·记叙文写作(下)
章节摘录
第34课 把握记叙要素 知识梳理 中考要求能识别不同的文体,能读懂文章的内容。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为主要内容,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章体裁。它是和说明文、议论文相对而言的一种文体。广义而言,它包括文学作品中的散文、小说等。 记叙文是通过对人物、事件的描述来表现主题的。它记叙的是具体的人和事,而人的活动是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的,事件也有它的起因和结果,所以,记叙人和事总得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四方面的内容,即“记叙文的四要素”交代清楚(亦有“六要素”之说,即将事件发生发展具体划分为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三个过程,它与“四要素”的提法没有根本的区别)。 如何把握记叙文的四要素?首先应明确什么是记叙文的四个要素: 1.时间:包括具体的年月日时分秒,一年的春夏秋冬,一天的昼夜晨昏。时间的交代,因文章的内容和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可以有精确和粗略之分。阅读中我们不能只着眼于具体时间的把握,对一些提示时间的词也应视之为时间要素,如“半夜”、“黎明”、“一天”、“后来”、“许多年以后”等。时间有时也会随着事情的发展而变化。 2.地点:包括地方、场所、方位、距离等。对地点的交代,有些文章较简单、有些较具体。不少文章的地点不局限于一处,往往随着事情的发展过程,人物活动变化,地点也在相应地转移。因此理清地点的转换,对于了解人物的活动是十分重要的。 3.人物:即出现在文章中所有的人,包括有姓名的、没姓名的人。记叙文,不论写人叙事,都少不了人物。文章中的人物有多有少,有主有次,一般说来,记叙文往往都有一个主要人物。在阅读中,我们既要找出文章中写了哪些人,又要理清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把握住人物的性格特点、品质精神,从而理解文章的中心。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