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灵魂的卓越

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哈瑞·刘易斯  页数:274  字数:314000  译者:侯定凯 等  
Tag标签:无  

前言

  现在中国的学生拥有了前所未有的高等教育机会。今天,中国的大学是培养专门人才的“工厂”。中国优秀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思想家遍及世界各地,他们用自己杰出的智慧和发现建设着现代世界。但是他们中的很多人是在海外接受教育的,这些人最富创造力的职业生涯也是在国外度过的。随着中国不断走向开放和现代化,中国的大学面临重大的变革机遇。只要改革道路正确,中国的大学就能够像美国的大学一样,成为社会繁荣的“发动机”。中国的大学可以通过自身创新,推动经济的发展。通过向所有富有才能和抱负的人们创造就业前景,中国的大学能够不断促进社会流动。本书分析了哈佛及美国其他著名大学的教育问题,也回顾了这些大学几个世纪来在美国社会中发挥的作用。因为我熟悉哈佛,还因为哈佛一直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大学,书中绝大部分笔墨集中在对哈佛大学的分析上(虽然其中也不乏批评)。但自从本书英文版面世后,通过和其他大学许多教授和院长的交谈,我发现他们也正面临和哈佛同样的问题。本书的宗旨是回顾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历史,并展望其未来前景。大学通识教育的目标超越了学科的专业技能。通识教育旨在利用大学生的可塑性,鼓励年轻人认识自我。并发现自己的生活道路。通识教育的任务还在于提醒学生;自己应对社会知恩图报,应该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为人类谋福利,而不仅仅追求自身的经济富足。在美国,很多大学丧失了这些远大的教育目标。我们在本科生身上寄托的期望太少了。有时,我们认为只要学生高兴,我们的教育就成功了,仿佛我们是在饭店里向学生提供餐饮服务。我希望通过这本书提醒美国人民:我们在教育中放弃了自己的根本任务——大学原本应该为社会培养原则性强、受人敬重的领导人;应该培养学生重要的价值观、性格、道德,让他们愿意为全世界人民的福祉而学习。本书出版后,哈佛又提出了新的本科教育课程改革计划。新的课程计划重新强调了哈佛曾经非常缺乏的教育理想。这一计划的起草者提到,新课程制定过程中得到我这本书的启发。如今,我很高兴地看到,我们有望重新点燃几乎要放弃的理想了。2007年1月,我有幸访问了上海的一些大学,并有机会和那里的官员、大学教授、学者和学生进行了交流。我非常感谢他们对我发表的演讲感兴趣,他们对大学未来发展的洞见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此,我可以简单地概括本书对于中国大学可能带来的启示:中国大学应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格和对自己的社会责任的理解力吗?中国大学应该解放学生的心灵以便让他们决定如何更好地服务社会吗?如果中国大学课程强调了通识教育,大学生将变得更有创造性、更富想象力吗?西方大学的经验告诉我,所有这些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哈瑞·刘易斯2007年3月4日

内容概要

  众所周知,美国各顶尖研究型大学正为追求卓越地位展开空前的竞争。就竞争的激烈程度和所取得的成就而言,哈佛是独一无二的。但是,在争夺优质师资和生源的过程中,哈佛忘记了本科教育的根本目的一一把年轻人培养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成人!《失去灵魂的卓越》的作者哈瑞·刘易斯在哈佛任教30多年,其间有8年时间担任了哈佛学院院长一职。他从自己亲身经历出发,向读者描述了这所著名大学是如何放弃教育宗旨的。哈佛的地位独一无二,是美国最富有和最具影响力的大学。不管结果如何,哈佛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其他大学仿效的典范。刘易斯教授从热议中的“分数贬值”问题、啥佛在处理性侵犯案件上的争论和劳伦斯·萨默斯校长充满争议的领导风格等问题着手,为我们分析了哈佛这所著名大学的失败之处。他还细致地回顾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历史背景,揭示了哈佛的办学目标如何从真正的教育向迎合消费者需求方向发展的,并提出了进行教育改革的迫切性。
  《失去灵魂的卓越》一书以明晰、清新和坦率的笔触,启发读者反思我们过去对著名大学的评价方式。美国著名大学迷失办学方向的现象并非无关大局——哈佛、耶鲁、斯坦福这些著名高等学府引领了美国教育的发展航向,这些学校的身上维系着我们未来的希望。现在我们需要质问:这些学校是否辜负了人们寄予它们的期望!

作者简介

  哈瑞·刘易斯,哈佛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任教哈佛30余年。1995年至2003年任哈佛学院院长。主持过哈佛学院纪律和体育政策委员会的工作,并长期担任哈佛学院招生委员会成员。哈瑞·刘易斯撰写的《失去灵魂的卓越》曾入选《波士顿环球报》畅销书行列,并有中文(简体、繁体)和韩文的译本。
  侯定凯,教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富布莱特项目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比较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社会学。主要著作和译著:《中国大学的理陛之路》、《象牙塔是平的: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新进展》、《高等教育社会学》、《后现代大学来临?》等。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言
致谢
英文版序言:大学忘却了什么?
导言:不实的卓越
第一章选择与方向
第二章知识精英与公民意识
第三章沟通、竞争与合作
第四章咨询:永恒的主题
第五章为什么分数在上升
第六章评价只是教育手段
第七章独立、责任感、性侵犯问题
第八章学生与金钱
第九章大学体育与金钱
结语
注释
附录:哈佛大学现行各学院结构图
译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选择与方向在大学教书的第二年,当一名叫比尔·盖茨的年轻小伙子出现在我的应用数学课上时,我一眼就看出这名学生天资聪颖。那个学期的第一堂课上,我提了一个“简单”的问题,其实我和其他人都不知道如何解答这道题目。我只是想告诉学生:一些貌似容易的问题,其实可能是非常棘手的。几天之后,盖茨带着那个问题的答案来到了我的办公室。后来,他和另一名教这门课的教授联名将这一答案发表在一本数学杂志上。我知道盖茨聪明过人,但他不是第一个我遇到的聪明的学生。从1964至1968年,当我还是在哈佛大学读本科的时候,与我同班的很多学生都非常机灵。后来我选择在哈佛教书,也是因为在这里我可以给这些聪明的学生上课。大学毕业时正值越南战争。我服了两年兵役,因此没能目睹1969年春.哈佛大学行政主楼被占领、防暴警察发射催泪弹、学生与教授激烈对峙的那一幕。到1974年我博士毕业那一年,哈佛校园比六年前我离开学校的时候安静多了。征兵活动、马丁·路德·金和罗伯特·F·肯尼迪遇刺的阴影,一直笼罩着我毕业前的那个春天。但阳光也开始照耀那个年代。1974届的学生不再与学校为敌。教学对我来说是一份让人兴奋的工作。但是如果当时我没有获得像在哈佛这样的教职,说不定我就去电脑业界工作了。从盖茨那里我获得了很多关于智慧、教育和学术卓越方面的认识,当然我也学会了谦卑。盖茨这样的学生不可能出现在哈佛的每一个班级里,但是每个哈佛班级里都有一些比他们的教授更具聪慧和灵性的学生。我开始怀疑大学究竟如何才能给学生带来所谓的“附加值”(addedvaltae)。我在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位教授朋友打趣地说,你班上最成功的学生是一名辍学者,这就可以证明哈佛并没有给学生带来积极的附加值——在哈佛接受教育越多,日后的发展空间就越小。我知道哈佛学生的才智和冲劲将是他们一生的财富,而对于坐在我班上的学生来说,改变这个世界并非他们在痴人说梦。我知道能成为哈佛教授是一种荣耀,这种荣耀伴随我教学工作的每一天。所以,当年轻的比尔·盖茨在上课打瞌睡时,我并没有太大声地呵斥他。我应该意识到头天晚上他也许正做一些比我布置的作业更重要的事情。当然,我是到后来才知道,他那时候正在编写后来成为微软第一批产品的电脑程序。无论如何,我不能责备他在课堂上昏昏沉沉的样子,当时我自己也是一个没有经验、乏善可陈的教师。最起码,哈佛教授有责任提供匹配哈佛学生的教育。大学课程是学生获得学位而必须参加的一系列学术计划。但它的真正内涵远非一本学生手册里的学分规定那样简单。课程传达的是一所大学对教育本质的诠释,所以,课程改革的决策会引发关于大学教育目标的“战争”。从2002年1()月初开始,哈佛开始了被校长劳伦斯·萨默斯称为“一个世纪以来哈佛课程史上最综合性的改革”。文理学院院长威廉·C·科比(WilliamC.Kirby)从一开始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21世纪受过教育的人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随后的三年中,课程改革时断时续,有时改革是为了匆匆忙忙地赶上级已定下的截止日期,有时是推翻一切从头开始。这次课程改革结果的摇摆不定,从科比院长一开始的讲话中就可以找到些许根源。根据科比的意思,不管哈佛如何理解受教育者素质的问题,新课程改革注定不是一场革命。专业这类教学组织形式还将继续存在。一系列自问自答的问题构成了标准化的学术游戏程式,当权者利用这样的程式,装模作样地咨询周围的人以博取教授的支持。科比问:“本科教育是否应该有共同的基础?”然后他马上自己回答:“应该有这样的基础。”另外,面对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选修课而不受任何制约的现实,院长反而问:“我们应该如何通过选修课程,保证学生能自主确立受教育的方式呢?”21世纪哈佛课程改革的起步就充满了虚情假意!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哈佛就把毕业前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分成核心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三大块。现在推出的课程改革措施没有方向感,人们甚至不知道为何要发动这场改革。科比从来不说他心中到底是如何理解“共同基础”的。他只是强调,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是教育的价值所在。七个月后,一个教授委员会匆匆草拟了一份报告,而对那些根本性问题依然避而不谈。该报告承诺降低对学生必修课的要求,增加学生选择的机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选课的灵活性。报告特别强调国际化和科学革命是学校关注的重点,这完全是2001年秋萨默斯校长就职演说的翻版。其他的课程改革集中在对课程时间和科目。  ……

媒体关注与评论

  教育是“育人”而非“制器”,是以“文”化人而非以“识”造物。《失去灵魂的卓越》一书批评了哈佛大学追求学术领域中的卓越而忘却了培养对社会负责任的公民这 一灵魂。固然高校育人应立足于治学(术),但治学(术)须首先服务于育人,所培养的人必须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该书内容好,特别切台我国重点高校的实际。另外,该译本文笔流畅,表达准确。该书的出版,对我国高等学校如何办学颇具警示意义。  ——杨叔子(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前校长)    哈佛大学刘易斯教授的杰作《失去灵魂的卓越》自20。6年在美国初版以来。一直维持着它在全球高等教育界的震撼和影响力。书中对西方大学舍本逐末的趋势,以及一味迎合消费者需求的发展大加挞伐。而回归至更广大的根基,强调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和基础性,则是刘氏努力呼吁的重点。诚意推荐这本佳作给所有对高等教育有热心和承担的读者。  ——沈祖尧(香港中文大学校长)    大学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品性、能力和贵任。大学首先培养的是一个人,然后才是一个人才。“卓越”不专属于某个人或某一群人,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得到充分而卓越的发展。大学应追求“守住灵魂的卓越”——这就是《失去灵魂的卓越》一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俞立中(华东师范大学前校长、上海纽约大学校长)    哈瑞·刘易斯认为,教育的灵魂在乎培育学生成为一个成熟的人——他能了解自我、探索自己生活的远大目标。大学当重视提升学生的个人力量,培育完善的人格,善良、合作、同情及如何把眼前的世界建设得更美好。我们国家在大学教育上全力推动更新及改革,这本书的反思正好成为我们的借鉴。我深信大学教育肯定可以踏上卓越与灵魂并重的正轨。  ——蔡元云(香港“青年发展基金会”会长)

编辑推荐

  如今,各国的学术政策和学术项目越来越多地被冠以卓越之名。但在“何谓卓越”、“为何卓越”的问题上,却常常未能体现大学应有的反思和理性精神!一流大学在追求卓越地位和声望方面一直引领潮流,但是在保持教育本色方面的表现未必名副其实!于是,哈瑞·刘易斯结合大量史料和长期在哈佛教学和工作的亲身经历,在《失去灵魂的卓越:哈佛是如何忘记教育宗旨的》一书为我们描述了哈佛这所知名大学是如何为卓越而放弃教育使命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失去灵魂的卓越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3条)

 
 

  •   对哈佛的大学教育进行了回顾和批判。很客观。对于其他国家的大学教育研究也具有价值。
  •   大学应该培养有思想、有精神、有灵魂的人,而不是塑造整齐划一的工具。
  •   老师推荐的,好书,学高等教育的值得一看!
  •   看了以后很有感触,在教育孩子方面很有帮助。
  •   我们的大学怎么病了?这本书值得一看。
  •   研一时老师就推荐我们读这本书,一直没买到,再版了就赶快买了,前两年看过,忘记了,再重温一遍
  •   一直想买的一本书,写的很好
  •   值得一看的书,质量也不错
  •   不错的书,当然翻译上还有待精进哦
  •   一种新的视野
  •   市场营销的老师推荐的
  •   不错,很厚一本,还没开始看
  •   挺好的,谢谢卖家的包装,谢谢您的细心
  •   还可以,读读还是有些参考的
  •   发货好快啊,收到之后看了一下,很出乎意料,开始还以为内容会晦涩难懂,没想到里面的东西很好理解,开阔眼界,发人深省,很值得收藏!
  •   据说翻译很精彩
  •   别人推荐的,看过介绍感觉不错,待读完再评。
  •   没有读,还不太好评价什么,但推荐人说此书相当不错,值得一读。适合大学教师和在校学生。
  •   挺好建议读读
  •   两本书都很不错,只不过页面都有点破损!
  •   这本书很好,好好地认真仔细的阅读,收获会很大的。。
  •   看了一点点很不错的,还可以!
  •   反思大学教育的缺失,值得参考!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