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料学-全二册

出版时间:2012-2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潘树广 等  页数:134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文学史料学(套装上下册)》是根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指南(1988)》立项的科研成果。  中国文学史料学,是探讨中国文学史料的研究和利用的理论与方法的学科,是中国文学史研究的基础学科之一。这门学科的主要任务,是为文学史研究提供客观依据。

书籍目录

《中国文学史料学(上册)》目录: 序贾植芳 前言潘树广 第一编通论 第一章史料与中国文学史料 第一节史料史料的涵义“史料”与“历史文献” 第二节中国文学史料 第三节文学史料流传方式与载体的多样性 第二章史料学与文学史料学 第一节史料学 第二节文学史料学 第三章中国文学史料学的学科归属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一节中国文学史料学的学科归属 第二节文学史料学与语言学 第三节文学史料学与艺术 音乐舞蹈史料与文学史料美术史料与文学史料 戏剧电影史料与文学史料 第四节文学史料学与目录学 第五节文学史料学与考古学 第四章中国文学史料学的孕育与萌芽 第一节周秦时期 第二节两汉时期 《诗经》的笺注楚辞的整理和注解目录校勘之学的兴起和文学作品的著录民歌的采集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时期 文学专科目录的出现诗文总集的编纂文史要籍的笺注 第五章中国文学史料学的初建与发展 第一节唐宋时期 类书体式的改革各体文学作品的结集记事性与评 论性文学资料的编纂史料学的理论建设 第二节辽金元时期 诗文与作家传记资料的结集戏曲小说史料的整理 马端临对史料学的贡献 第三节明清时期 各类文学总集的编纂戏曲目录的编订诗文的笺注 文学批评资料的整理史料学的理论建设 第六章中国文学史料学的繁荣 第一节清末至民国时期的文学史料学 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近代文学资料的整理实物史料 与口述史料的整理研究古代词曲与小说资料的整理 研究新文学资料的整理研究史料学的理论建设 第二节当代中国的文学史料学 古籍整理机构的建立和人才的培养文学古籍整理出 版的新格局近代文学史料建设的转机现代文学史 料整理研究的兴盛理论研究的深化和现代技术的应 用港台学者的史料工作及其与大陆的交流 第三节中国文学史料学的世界性趋势 “世界性”观念的强化国际学术交流的频繁 …… 第二编史源论 第三编检索方法论 第四编鉴别方法论 第五编文学史料分论(上) 第六编文学史料分论(下) 第七编编纂方法论 参考文献 增订后记 《中国文学史料学(下册)》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按:以上《宋史》、《辽史》、《金史》,是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至四年(1344)修成的,均署名脱脱(清乾隆时改译托克托)。脱脱是右丞相,三史都总裁,事实上出力最多的是欧阳玄。 《元史))210卷明宋濂等撰。本纪47卷,志58卷,表8卷,列传97卷。主要记载元太祖成吉思汗元年(1206)至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160余年的历史。中华书局1976年出版校点本,1987年第3次印刷。《元史》以实录、碑传、《经世大典》等为依据,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由于成书过早,许多文献还来不及全面搜集,时间又仓促(明洪武初两次纂修,累计时间不足一年),故疏漏、重复、错误之处较多。明清以来,补正、考订、重编的著述相继出现,如:明代胡粹中《元史续编》,清代邵远平《元史类编》、魏源《元史新编》、洪钧《元史译文证补》等。近代屠寄《蒙兀儿史记》、柯劭态《新元史》两书后出,广泛吸收了前人研究成果。《蒙兀儿史记》有古籍出版社1958年线装本,中华书局1962年重印。《新元史》详下。 《新元史》257卷近代柯劭态撰。本纪26卷,表7卷,志70卷,列传154卷。柯氏在旧《元史》的基础上,利用新发现的史料,明清以来我国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及一部分国外学者的著述,编成此书。此书不在“二十四史”之内。20年代初,北洋军阀政府总统徐世昌下令将它列为正史,后习惯将它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有1935年开明书店《二十五史》本。《新元史》各卷原有考证,刻书时嫌分量太多而被删去。后柯氏之子将搜罗得之草稿辑为《新元史考证》58卷(有《柯劭忞先生遗著》本)。 《明史》332卷清张廷玉等撰。本纪24卷,志75卷,表13卷,列传220卷。主要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到明毅宗朱由检崇祯十七年(1644)270余年的历史。中华书局1974年出版校点本,1987年第3次印刷。在二十四史中,《明史》的篇幅仅次于《宋史》,位居第二;而纂修时间之长,位居第一(从顺治初下诏修史至雍正末定稿,首尾91年)。黄云眉有《明史考证》,广征博引,对《明史》逐卷考证,指出其错误与缺漏之处,并作了大量补充。全书8册,中华书局1979~1986年版。 《清史稿》536卷近代赵尔巽等撰。本纪25卷,志142卷,表53卷,列传316卷。其中《时宪志》中的“八线对数表”7卷属普通教学工具书,“关外二次本”删去,全书成为529卷。本书由民国初设立的清史馆编修(赵尔巽为馆长),1914年开始工作,1927年大体完成初稿,因是未定稿,故称《清史稿》。记载清太祖努尔哈赤兴起至宣统三年(1911)清王朝被推翻,计300余年的历史。版本有“关外一次本”、关内本”、“关外二次本”之别,内容略有差异。中华书局1976~1977年以“关外二次本”为底本校点出版,三本互异处均有附注。1986年第二次印刷。 上述26种史书,记载了我国从黄帝到清末4000余年的历史。它在史书中占有重要地位,汇刻的丛书亦多。现选择几种通行的丛书及其版本作一简介,并澄清一些概念。

编辑推荐

《中国文学史料学(套装共2册)》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潘树广教授主持。获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文学史料学(套装共2册)》是一部通贯古今的通论性文学史料学著作,目前国内较少同类专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文学史料学-全二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是套好书 质量很好 是正版的 值得收藏的工具书
  •   纸张不错,封面也还好
  •   精美的装帧、感觉不错
  •   包装精致,出乎意料的好。
  •      2013年8月2日是潘师树广先生逝世10周年纪念日。
        我最早知道潘先生之名是在1983年上半年。当时在北京大学参加全国高校图书馆专业干部培训班,时间半年。住在隔壁的黄兄,带有一本《古典文学文献及其检索》,作者为潘树广,为江苏师院【今苏州大学前身】教务处印刷。体例颇新,羡慕不已。这是知潘先生名之始。说来真巧,第二年,全国高校社科文献检索师资培训班,在苏州大学举办,我有幸参加。当时潘先生刚手术不久,身体尚弱,坐着讲课,但难掩其自有的潇洒风采,最受学生欢迎。这是第一次亲聆先生教诲。1986年暑假,再次到苏州大学参加语言文学文献培训班,由于有了两年前的基础,被先生委任为班长,并不揣冒昧,到六宅头家中拜谒先生。1985年在青岛、1987年在哈尔滨,因参加文献检索教学研讨会,与先生有了更多的接触。最后一次见到先生是在1999年春末,因到南方出差,专程到苏州拜谒先生,承蒙先生热情款待。每有新著,先生皆及时惠赐;有最新学术信息,先生亦随时函告。我受惠于先生之多,无法言表。
         先生是文科文献检索的开拓者。在古籍索引、文献学理论、文学史料学等领域亦多开风气之先。在高校同辈的人文学者中,潘先生应是最早掌握计算机技术者。先生对最新技术与知识的敏感,常使我们这些后辈望尘莫及,自叹弗如。2003年8月初,先生因癌症不幸逝世。而我在半年之后方知。当在《中国索引》上,看到先生的姓名加有黑框后,顿时悲心如焚,泪流满面,数日寝食不安。未能亲往灵前哭吊先生,成为我永久的遗憾。十年来,每念及此,悔愧不已。
         《中国文学史料学》贯通古今,理论辨析之深刻,内容之全面精确,直至今日,同类著作仍鲜有过其右者。经镇伟兄等修订后,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必当惠及众多年轻学子。《潘树广自选集》由先生生前自拟篇目,这次出版,又增补论文7篇。购买后,除了重温论文外,反复阅读了徐雁先生的《由《学林漫笔》忆潘树广教授》【代序】、《潘树广自订年谱》和《潘树广年谱》【续订】。当年亲承謦欬之情景,历历在目,而先生已仙逝十年,不禁泪水潸然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