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聂敏里 页数:43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Ζ卷,连同紧跟在它后面的Η卷、Θ卷被称作《形而上学》的核心卷,而Ζ卷是核心卷的核心。
《存在与实体》解读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Z卷的1-9章。作者依据亚里士多德问题的发展逻辑,分篇章依次解析,并做了详细的预备,还附以亚里士多德原典的相关篇章的翻译注释。
在《存在与实体》中,作者采用了整体论的研究方法,对Z卷的关键,“实体”问题,坚持了“是其所是”的提法,并重新完善了“实体即个体”的观点。另外,作者也力图将对Z卷的研究建立在同亚里士多德其他著作文本的思想互文关系中,以避免孤立。这一方法具体的体现就是,《存在与实体》在处理Z
7-9的过程中引入了对《物理学》Α卷全部九章内容的详细分析和考察,以期建立起它和Z卷、特别是Z 7-9中的思想的内在关联。
《存在与实体》最后附有相关章节的翻译和注释,亦为国内最新也是比较可靠的《形而上学》重要章节的译文。
作者简介
聂敏里,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199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论文为《纯化知识——亚里士多德知识学说研究》。1999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教研室获得教职,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至今,现在学术专业职称为副教授。主要从事古希腊哲学的教学和研究,在前苏格拉底哲学和亚里士多德哲学研究方面有专门造诣,开设有多门研究生专业课程,并长期教授研究生古希腊语。博士学位论文于1999年获香港中文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奖励,并于2000年获第一届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2006年,因教学成绩优异,获第九届霍英东奖教金青年教师教学奖。2005年11月到2006年6月,获希腊奥纳西斯基金会邀请赴希腊进行学术交流,访学于希腊克里特大学哲学系。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书籍目录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本质主义、 功能主义和自然目的论(代序)
引论
第一章 《形而上学》一书的基本构成 和Ζ卷在《形而上学》中的地位
第二章 Z卷的基本结构和我们的研究计划
第一部分 预备
第三章 to\ o)/n的多种意义(《形而上学》Δ 7)
第四章 存在本身的结构原则(《范畴篇》 第1-4章)
第五章 《范畴篇》中的实体理论(《范畴篇》 第5章)
第六章 存在的核心意义理论(《形而上学》Γ 1-2)
第二部分 Ζ 1-6研究
第七章 实体问题的提出(Ζ 1)
第八章 实体的合法候选项的确定(Ζ 2-3)
第九章 什么是“是其所是”?(Ζ 4-5)
第十章 “是其所是”和个体事物的同一性(Ζ 6)
第三部分 Ζ 7-9研究
第一篇 预备的研究
第十一章 对Ζ 7-9的文本特殊性的阐明
第十二章 新存在观的奠立(《物理学》Α 1-2)
第十三章 对巴门尼德存在观的批判 和对生成概念合法性的论证(《物理学》Α 3)
第十四章 亚里士多德对生成的结构分析 (《物理学》Α 4-6)
第十五章 亚里士多德对生成概念的分析 (《物理学》Α 7〔附Α 8-9〕)
第二篇 正式的研究
第十六章 对形式在生成中的在先性的阐明(Ζ 7)
第十七章 对形式不被生成的阐明(Ζ 8〔上〕)
第十八章 对形式和质料不相分离的阐明(Ζ 8〔下〕)
第十九章 对形式和质料不相分离的再阐明(Ζ 9)
附录
附录一 《范畴篇》 第1-5章
附录二 《形而上学》Γ 1-3
附录三 《形而上学》Δ 7-8
附录四 《形而上学》Ε 1
附录五 《形而上学》Ζ 1-9
附录六 《物理学》Α 1-9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我们要谈论的是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我们提出问题:什么是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显然,这个问题在根本上指向的是对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的一个本质性的把握,亦即,我们要能够指出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的本质,而不单单是对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做一个单纯事实方面的陈述。解决这个问题有许多种途径,而我们选择学术的途径。学术的途径就是,首先从事实说起。这样,我们首先要从事实层面的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是什么说起。但是,正是在这个问题上,长期以来,人们被《形而上学》Γ卷开始的那段话所迷惑。为了方便,我们先将这段话列在下面: 有一门知识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和那些就其自身属于它的东西。它不同于任何一门就部分而言的知识;因为,其他知识没有一门普遍地考察作为存在的存在,而是从其中截取一部分来思考相关于它的偶性,例如数学知识。既然我们正在探求那些本原和那些最高的原因,那么,显然,它们必然属于就其自身而言的一个本性。因此,如果就连那些寻求存在者元素的人也在探求这些本原,那么,必然地,这些元素就不是按照偶性属于存在,而是作为存在;因此,我们就还应当把握作为存在的存在的那些首要的原因。(Γ 1, 1003a20-32,楷体为下面论述需要所加) 绝大多数人都会同意,《形而上学》Γ卷开始的这段话是经典的,它是亚里士多德自己对形而上学是什么的一段经典表述,从而,通过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我们当然可以期望知道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究竟是怎样的一门学问,并且由于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所具有的普遍意义和正统意义,我们也就可以由此期望对形而上学本身是怎样的一门学问有所认识。但是,恰恰在对这段话的理解上,人们通常爱犯这样两个错误: 第一个错误,人们往往只注意这段话的前半段(“有一门知识……例如数学知识”),只注意其中的关键词“作为存在的存在”,和对“作为存在的存在”的“普遍地”考察,而没有注意亚里士多德明确讲了,这门知识不仅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而且还研究“那些就其自身属于它的东西”,同时,当然更没有注意到后半段的关键词“那些本原”和“那些最高的原因”,同样也没有注意到亚里士多德最后说“我们就还应当把握作为存在的存在的那些首要的原因”,从而,他们就既不曾提出什么是“那些就其自身属于它的东西”的问题,也不曾提出什么是“作为存在的存在的那些首要的原因”的问题,当然更不曾意识到,正是“作为存在的存在的那些首要的原因”才是亚里士多德明确指出的形而上学的根本研究对象,因而,我们需要通过对它是什么的了解才能明确地知道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究竟是什么。 第二个错误,尽管亚里士多德紧接着在Γ卷的第2章就明白无误地告诉了人们,“作为存在的存在”所指的是实体,而形而上学家所应当把握的就是实体的本原和原因,但是,人们还是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而更喜欢按照这个词的一种想象的字面意义,从更为抽象的角度来理解“作为存在的存在”,仿佛亚里士多德创造这个特殊的术语是想要强调表达“存在”的一般意义、普遍意义,而不是仅仅指存在的核心意义,亦即构成存在的多种意义之核心的实体。 犯第一个错误的人,假如同时也犯第二个错误,那么,他们就会把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等同于存在的一般意义理论,从而,什么先验逻辑学、一般存在论、甚至生存本体论便都来了,根据各自的哲学偏好,极尽联想之能事。同时,他们便会极其自然地、惊讶地发现,按照他们的这一理解,亚里士多德在Γ卷对形而上学的表述便和亚里士多德在Α卷、Ε卷和Λ卷中对形而上学的表述产生了根本的对立,因为后者明确地表示,形而上学是对存在的本原和最高原因的认识,它研究的不是普遍的存在,而是首要的存在,亦即一类特殊的存在者,它们只是由于首要,是其他存在者的最高原因和本原,才普遍地同其他存在者相关,并且因此对它们的研究才是对存在者的普遍的研究。为了解决这一认识上的根本困难,他们便会顺着自己的思路,提出亚里士多德有两套形而上学,一套是研究一般存在者的,一套是研究特殊存在者的,前者研究的是存在的普遍概念内涵、逻辑、意义,属于基础存在论,后者研究的是世界的最高存在者,神,属于神学,从而,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存在着形而上学和神学的对立或者摇摆或者发展,他们尤其爱把这种有关亚里士多德思想对立、摇摆或发展的想法读入他们对Γ卷和Ε卷的理解中去,从而认为Γ卷和Ε卷是完全对立的。但是,当他们这样做时,他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忽略了:首先,Γ卷和ΑΕΛ卷的讲法是不矛盾的,因为Γ卷反复讲到的也是对存在的本原和最高原因的研究,而Ε卷也明确讲到了对一类特殊存在者的研究也包括对“作为存在的存在”的研究;其次,对“作为存在的存在”的逻辑本性的研究,也就是对逻辑同一律或不矛盾律的属于一般逻辑学的研究(Γ 3-8的主要研究内容),亚里士多德在Γ卷中是这样表述的,这就是,由于它们(一、多、同、异、相同、相反、相似、相对)和存在、和实体的逻辑本性相关,实际上,它们就是“那些就其自身属于它(‘作为存在的存在’)的东西”,从而,对它们的研究也是形而上学家的事情,形而上学家也要在一定的范围内对它们有所研究。从而,这就合理地解释了一般逻辑学、甚至先验逻辑学同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的关系,它们是形而上学的一部分,但这是就它们同存在、同实体的一般逻辑本性相关而言的,而不是就它们是形而上学的根本研究对象而言的。就它们同存在、同实体的一般逻辑本性相关而言,形而上学家当然需要掌握它们,但是,这却不是形而上学家根本需要认识的对象,形而上学家根本需要认识的始终是实体和实体的本原和原因,这不是普遍的存在,而是一类特殊的存在者,它们因其首要而普遍。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