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江晓原//刘兵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如果说从编史学角度探讨重写科学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显得抽象、放肆、不着边际的话,那么,由江晓原和刘兵主编的《好的归博物》第二组文章则具体、亲切得多。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作者重点讨论了自己的家乡,言语间流露着激情。故乡在哪里?我们心中的故乡是什么样的?
书籍目录
特稿
崔妮蒂:博物学编史纲领
田松:博物学编史纲领的术法道——原创基于独立的问题
刘兵:科学史也可以这样写——评《历史上人类的科学》
博物论说
周奇伟:缪尔的博物学与环境思想
李猛:班克斯的博物学实践及对英国科学的影响
熊姣:约翰·雷的语言学研究与博物学的关系
熊姣:中国植物学先驱吴韫珍怎样做学问
刘君伟:圆明园湖底铺膜防渗事件研究
华莱士著,郑笑冉译:人类种族的起源及古人类在自然选择下的演化
博物情怀
刘拓:梦回高山草甸
严春友:悼念故乡
高旋:家乡的变化
水榭听香:一个没有垃圾的世界
赵皓玥:史宽克(剧本)
其他论文
吴新忠:论科学哲学的经验基础
冯珠娣著,刘梦霏编译:医学与客观性——一个科学史的特殊问题
文献存档
博物学:来自学生的声音
博物学文献选编
书讯与书评
851M语录
科学文化书籍信息(七)
学位论文摘要
徐昂:《尔雅》的博物思想解读
王哲:对建构主义视角下科学史研究的一种编史学考察
江洋:论科学史对科学传播的影响
张彩娥:公众兴趣小组与科学传播:以自然之友植物小组为例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草甸植物的特点,用五个词概括,是花期集中、色彩丰富、花比例大、类群单一、种数庞大。正是这五个特点,造就了高原植物绚烂而壮烈的特色。草甸地区有着漫长的冬季,一般10月份就会下雪,到来年5月才会消融殆尽,植物生长和繁殖的时间,只有短短的5个月。最早开花的植物,往往是杜鹃花:这里的杜鹃花,一般是紧紧贴在地面,只有半米高的遒劲的灌木。据当地人讲,每年五六月冰雪还没有消尽之时,杜鹃花傲雪盛开,而当我暑假去时,基本就一朵也看不到了。在杜鹃花开过的七八两月,便是高山草甸最为美丽的时期,几乎所有的高山植物,都在这时绽开了笑颜。不论种类、不论年龄、不论个体的差异,只要在这个时间前往,就能网罗尽所有的花儿。我把高原的花朵好比牡丹和樱花,美得短暂、美得集中,才是最震撼人心的,像月季、丝瓜那样拖泥带水的性格,是不符合高原那种灿烂的格调的。草甸植物的色彩丰富,是最让人心驰神往的。由于高原阳光充足、紫外线强烈,植物的花瓣中色素的含量非常丰富,加之昼夜温差较大,营养积累较好,造就了高原植物出类拔萃的鲜艳。根据统计,所有植物中,白色的花最多,其次为红色、黄色等。而高原的植物,绝对不符合这样的规律:这里白色绝对是少数民族,蓝色、红色、紫色、黄色才是高原花色的主流,尤其是以龙胆、绿绒蒿为代表的蓝紫色系,在高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是草甸上最使人眼前一亮的种类。纯粹和浓烈,也是高原植物色彩的一大特点:对于同一种植物来讲,色彩以纯色居多,即使有多种色彩,往往也以截然突变的形式相接,不似热带雨林中花朵那样充满了过渡的怪色而变化多端、诡异神秘;相对于温带平原植物来讲,高原的花朵好像在染缸中泡过一样,无论是哪种颜色,都要浓烈上好几个档次,没有一点灰蒙、暗淡的暖昧感觉。当然,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高原那灿烂的天空与阳光做陪衬,这里的光是热烈的、天是纯粹的,自然所有受它们恩泽的生物,也有着相似的奔放气质。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以人类生态环境和可持续生存为基本价值,中兴博物学,重写科学史。 ——崔妮蒂这一本新出版的名为《历史上人类的科学》的科学通史中,作者艺高人胆大,几乎彻底颠覆了那种以主流的近现代数理科学史为主线的选择标准。……哥白尼的日心说只有区区几百字,牛顿力学的发展只有接近一页纸的篇幅,而从19世纪末的物理学危机到量子力学和爱因斯理的相对论的提出,也不过只有两页的篇幅。也就是说,这些原来在传统的科学通史中毫无疑问地占据核心位置的科学发现,现在在极大程度上被边缘化了! ——刘兵近代以来,中国学术全面迷失,其自身的学术体系被打乱,主流知识分子最为欣赏的工作是引进西方学术体系,用西方概念重构中国传统学术。一切以西方为旨归。中国知识分子不再能用自己的概念思考问题,也不再有自己的问题。这种情况在1980年代之后,又重演一遍,并且变本加厉。 ——田松我们现在都在“科学号”特快列车上,这列车有极大的加速度,却没有刹车机制,而且没有人知道它将驶向何方,甚至没有人能够下车。这和被劫持又有什么两样? ——江晓原英国文豪约翰逊说,“爱国主义是流氓最后的庇护所”。模仿约翰逊的名言,我们完全可以说,“科学主义是教条思想最后的避难所”。 ——蒋劲松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