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学术状况与中国思想的未来

出版时间:2011-3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S,赵R 主编  页数:26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近世以来,中国之政治、文教及生活方式成遭巨变,尤因与现代西方的遭遇,终酿成“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然而,中国与西方的相遇不仅是一单纯的地缘政治事件,或两种不同文明的较量与交流,更是对此前所层叠累积的各种问题的触动与激发,甚至重新赋形;实际上,这一相遇也赋予了中国问题以特别的世界历史意义:“中国问题,,不再仅仅关乎中国的存在,也关乎人类与世界的未来。  经过一百多年的奋斗,在今天,中国的复兴已是举世瞩目。然而在走出历史低谷的同时,中国未来的道路仍面临着种种的不确定性。虽然我们能够感觉到,中国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开辟解决中国问题的道路,但这条道路从何而来,如何展开,又将通往何方呢?在此,我们不能不述诸中国思想的引导意义。这里所说的中国思想,是那种在具体的历史时势中,基于中国问题的自觉,对贯通天、地、人三才之道的美好生活方式的探求。只有在给出这种美好生活方式之时,中国才是作为伟大文明母体意义上的中国。因而,从一个主权性民族一国家进升到一个在文化上对世界有所承担的文明形态,乃是数千年中国思想的启示,也是未来中国发展的理想方向。

书籍目录

主旨论文
程艾蓝:中国其思乎?——法兰西学院就职演讲
主题笔谈:近三十年学术状况与中国思想的未来
“中国思想”的转向及自觉
杨立华:中国哲学的主体性
吴国武:文献、思想与诠释——多学科视野下的传统经学研究
丁四新:简帛研究三十年
干春松:寻找民族和国家的精神之源——十五年来的国学研究
唐文明:中国思想的转向与经学问题
“西学”对中国思想的意义
龚 隽:近30年中国大陆佛学研究的评论和未来期待
张亮:马克思主义研究在中国(1978--2008)
韩 潮:西“学”,还是西“教”?——五四以来的中国西学
宋继杰:西学与我们的生活世界
王恒:西学研究与我们的身份焦虑
社会科学与历史学的重建
凌斌:走向开放的中国心智:人文社会科学三十年
海裔:回眸中国法学三十年
侯旭东:中国古史三十年:成绩与挑战
江 湄:思想的关切与史学的重建
肖自强:我们这一代人与中国思想
思想史研究的转折与挫折
罗 岗:短暂的90年代与当代文化研究
刘 宁:古典文学研究的灵魂
梁涛:思想史的位置
……
《庄子》内篇研究专题
现代思想研究
经?作品

章节摘录

  “中国思想”的转向及自觉  赵璕【香港大学】:有关近三十年中国的“回顾”与“展望”,是目前最热闹的话题。而且,“三十年”在中国文化里也是很有意思:佛家说,“三十年为一世”;俗谚讲,“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没有三十年不翻的瓦房”;等等,意思是说隔三十年一定会有一个大的变革发生。在一个大的背景上来看,从80年代里根执政,开始推动以“华盛顿共识”为中心的全球化运动到今天,也是三十年前,随着华尔街的崩溃,特别是奥巴马的当选,席卷全球的美国八十年代神话如果不是最后终结,也是难以为继。不过,不只是美国才有八十年代神话,中国也有八十年代神话。所以,目前的局面,我预言是全球性的80年代的终结的一个序幕。当然,大家完全可以不同意我这些有感情色彩的判断,但无论如何却都可以把七、八十年代之际的变化看作一个转折,一个真正的开端,来思考近三十年学术、思想的意义。  杨立华【北京大学】:中国哲学的主体性  刚才赵璕的开场白似乎是在强调我们的努力与前三十年之间的断裂。我的发言与这个方向是不同的。就我个人的理解看,我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工作,仍是此前三十年来中国哲学的努力的一个延续。这种努力对我而言,实际上意味着中国哲学的主体性的寻找和重建。过去的这三十年,对于中国哲学的展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这段时间里,面对各种各样西方思想的强势冲击,中国哲学的研究仍然为我们积累下了一笔了不起的财富。而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三十年当中,中国哲学完成了某种主体性的转变:从抵抗中持守的主体,转变为对话的主体。但在这种转变中,也蕴涵善某种巨大的危险:在渴望被理解的追求中,从根本上丧失了主体性地位。各种过于仓促的中西比较,其实都有这样的危险。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当代学术状况与中国思想的未来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