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2 出版社:郭豫适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02出版) 作者:郭豫适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笔者郭豫适1933年出生于广东潮阳,童年移居上海,50年代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半个多世纪以来除有数年因公奉调在京任事外,一直生活工作在我永远爱恋的、与丽娃河结缘同在的母校。回顾个人执笔为文,始于上世纪50年代。1959年全国开展文学史问题讨论期间所发表的“‘民间文学主流论’及其他”、“‘民间文学正宗说’质疑”及讨论如?评价曹操的诗等几篇文章,是我学术研究工作的起步;此后陆续发表各类文章数百篇,先后出版著作多部,其中《红楼梦研究史稿》被誉为“是《石头记》问世以来第一部研究红学发展史的专著,也是‘文革’以来第一部文学类学术史专著”,“著者‘秉笔直书’的著史态度与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对学术史的撰写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部《郭豫适文集》分四卷,收录了红楼梦研究史稿、论红楼梦及其研究、中国古代小说论集等。
作者简介
郭豫适,余思、于斯。1933年出生于广东潮阳,童年移居上海。1953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76-1980年奉调在京参与16卷注释本《鲁迅全集》编注工作。1984年教育部评审由副教授晋升教授,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研究生导师,1988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是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获得者、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历任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文学科评议组成员兼学科组召集人.现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红楼梦学会顾问、上海古典文学学会顾问等。著有《红楼研究小史稿》、《红楼研究小史续稿》、《中国古代小说论集》(一、二、三版)、《半砖园文集》、《半砖园居笔记》、《红楼梦问题评论集》、《论红楼梦及其研究》、《文学遗产研究问题论集》、《拟曹雪芹”答客问”》等。主编有《红楼梦研究文选》、《中国传统文化新探丛书》(含《扬弃与发展》等3种)、《历代世说精华丛书》(5卷)、《传世藏书·小说部》(1-10卷,两主编之一)等。其四卷本《郭豫适文集》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书籍目录
总说明第一卷 红楼梦研究史稿第二卷 论红楼梦及其研究第三卷 中国古代小说论集第四卷 文学遗产研究问题探讨集附录 郭豫适部分著述索引后记
章节摘录
我们所说的批判,就是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分析,就是舍弃其糟粕,吸取其精华。批判并不是简单地否定,更不是不加分析地全盘否定、否定得越彻底越好。众所周知,鲁迅对传统文化是持批判态度的,但他尖锐批判的乃是历史文化遗产中那些腐朽的东西,并不是不问青红皂白一概抹煞。鲁迅正是从历史文化典籍,从正史、野史里面看到了中国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英雄豪赤,因而以钦敬的心情写道:“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敢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全集》第6卷)我们民族五千年绵延不断的历史,主要就是靠历代这些“脊梁”式的人物支撑起来的,即便是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而他们的存在,他们为国家民族奋斗牺牲的铮铮铁骨和英雄业绩,又使我们民族的历史熠熠生辉。对待中国的旧艺术、旧形式,鲁迅是主张批判继承的。他认为对旧艺术既不能整个捧来,也不应一概舍弃,他希望现代艺术家在实践中对古代艺术采取一种积极的进取的态度。30年代时,曾经有过一场关于“旧形式的采用”和“新形式的探求”的争论。鲁迅明确地批评了那种以为采用旧形式就是“类乎投降”、就是“为整个旧艺术捧场”的指责,并且有力地论述了旧形式的采用和新形式的探求之间的辩证关系。
编辑推荐
《郭豫适文集(套装共4卷)》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