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华东师大 作者:刘金玉 页数:18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洋思中学副校长刘金玉多年来进行教学管理工作的智慧结晶,作者结合洋思中学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揭示了高效课堂形成的内在机制以及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全书共八个部分,分别阐述了高效课堂的追求、目标、指导思想、操作策略、前提、关键、基础和保障。 本书是中小学教师、校长以及各类教学研究人员培训的优秀教材
作者简介
刘金玉,1969年生,洋思中学副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杏坛杯”赛课活动一等奖获得者、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多年来一直积极开展创建“高效课堂”的研究,是“洋思经验”的研究者、实践者、推广者之一。先后在《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中国教育学
书籍目录
序 刘金玉和他的高效课堂第一讲 和谐:高效课堂的追求 高效课堂的追求 “和谐课堂”的实质 正确认识和处理“和谐课堂”中的各种关系第二讲 发展:高效课堂的目标 对高效课堂目标的认识上的误区 高效课堂的内涵 高效课堂的范畴第三讲 “打假”:高效课堂的指导思想 新课改背景下的实际课堂 “打假”:课堂高效的必由之路第四讲 真学:高效课堂的操作策略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释义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类型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层级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第五讲 角色归位:高效课堂的前提 “毛泽东” “张艺谋” “袁伟民”第六讲 全程备课:高效课堂的关键 “三三三全程备课”的内涵诠释 “三三三全程备课”的撰写形式 “三三三全程备课”的检查策略第七讲 师资培训:高效课堂的基础 师资培训的方式 师资培训的注意点第八讲 科学管理:高效课堂的保障 切实遵守课堂规则 加强课堂责任承包 扎实开展“三清运动” 全面推进配套管理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讲 和谐:高效课堂的追求 高效课堂现已成为我们每一位老师的追求。那么我们的课堂如何才能达到高效呢?下面,我们就高效课堂的生成进行交流与探讨,主要从八个方面展开。首先与大家探讨一下高效课堂的追求,即高效课堂的方向问题。 新课程改革从2001年开始,至今已有10年。10年过去了,课堂虽然有所变化,但仍然不尽如人意,问题仍然很多,那么,课堂还需要继续进行改革吗?如果需要,应该沿着怎样的方向进行,应该如何改革? 我认为,也应让“和谐”的思想进入课堂,使我们的课堂和谐起来。也许有人在想,“课堂不和谐”真的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吗?是不是夸大其词,危言耸听了?是的,课堂确实很小,只有50个人,只有45分钟,只有几个物件,只有几个行为,只有几个任务,等等。但“课堂虽小,五脏六腑俱全”。小课堂里存在着大大小小的若干种关系,只有对这些关系认识到位了,只有把这些关系处理好了,只有把这些关系变得和谐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身上存在的诸多问题——课堂的和谐是解决学生的问题和其他教育顽症的根本途径。 课堂上的各种关系如果不和谐,问题就会产生,就会蔓延,就会变得严重,以至于一发而不可收拾,这样,课堂就是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了。和谐才是高效课堂的追求。 高效课堂的追求 新课程改革从2001年开始,至今已有10年。10年过去了,课堂虽然有所变化,但仍然不尽如人意,问题仍然很多。那么,课堂还需要继续进行改革吗?如果需要,应该沿着怎样的方向进行,应该如何改革?对此,许多人产生了怀疑。 2009年秋季,我参加了“江苏省基础教育改革校长高级论坛”。在此次论坛中,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司司长讲道:“必须继续改革,如果不继续改革就会回到老路上来,这是对民族、对国家的不负责任。然而,接下来的改革不是简单的改革,而是在既有成绩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总结和推广,是深化改革。”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也强调指出,江苏省基础教育改革走在全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前面,下一步的改革是展开全面、深入的拓展工作,不留死角,要更科学、更完善地改革,将基础教育改革,尤其是课堂教学改革作为评价一个地区、一个学校的重要依据。2010年1月16日,我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当代教育的使命”专家论坛。会议中,与会专家无一不支持继续改革,认为只有肩负起改革的使命才能肩负起当代教育的使命,只有这样,中国才能有更多的创造和创新。2010年2月28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指出,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的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共同的心声。 再翻看《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教育研究》等主流报刊,它们也都在强调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的问题。 由此可见,继续改革是必需的,是必然的,是毋庸置疑的。 那么,如何进一步地改革呢?这就需要找到进行下一步改革的源头,也就是必须找到当前改革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核心所在。 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或者说,改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弄清楚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它关系到今后一个时期内所进行的改革的方向问题。如果方向搞错了,搞偏了,那改革还能成功吗?如果方向不明,则会全盘皆输。如果我们弄清楚了改革的原因,那么,就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当然,对于改革的原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故而有着不同的答案。对于这个问题,我也做过问卷调查,答案有以下四类: 一是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现在的孩子每时每刻都在与书本打交道,从眼睛一睁一直忙到熄灯,从学校忙到家里,从家里又忙到学校。于是,眼睛近视了,心理出现问题了,思想有毛病了,身体垮了…… 二是学业成绩不佳。由于孩子的成绩总是达不到家长所期盼的水平,达不到优秀,达不到重点学校的分数线,最终,孩子也就考不上令家长满意的学校。 三是学生能力不强,高分低能。有的孩子虽然考上了名校,但操作技能比较差,只会做一些书本上的“死题目”,对实践性较强的题目则知之甚少,无能为力。这些孩子分数虽高,但能力太弱,有的连起码的自理能力都没有,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家人的护理与照顾。 四是情感不到位。学生在班里、在学校、在老师的眼皮底下、在同学们当中,表现得还不错,但一到家里,一到社会上,行为就发生了偏差,情感也出现了问题,比如与家人关系不和、我行我素等,出现了“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行为。 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学生素质不高,发展不全面。 以上情况确实属实,但我认为这还不是真正的原因,而只是表面现象,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然而,分析一个问题,必须从其内部找原因,即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 我认为,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可归结为五个字——“课堂不和谐”。一句话,是“不和谐”造成了诸多问题。 自从胡锦涛担任总书记以来,中共中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这是非常正确的指导思想。只有社会和谐了,社会上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才能不断地得到解决,社会才能稳定,国家才能发展,人民才能幸福。因此,和谐成了人们的追求。 那么,如果“不和谐”呢?就会有矛盾,就会有纷争,就会有冲突乃至战争。中国共产党深谙其理,于是,自上而下都在和谐思想的指导下构建和谐机关、和谐支部、和谐校园、和谐人际关系,和谐的思想遍布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各类人群。 我们也应将“和谐”的思想带入课堂,使我们的课堂和谐起来。也许有人在想,“课堂不和谐”真的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吗?是不是夸大其词、危言耸听了?是的,课堂确实很小,只有50个人,只有45分钟,只有几个物件,只有几个行为,只有几个任务,等等。但“课堂虽小,五脏六腑俱全”。小课堂里存在着大大小小的若干种关系,只有对这些关系认识到位了,只有把这些关系处理好了,只有把这些关系变得和谐了,学生身上存在的诸多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课堂的和谐是解决学生的问题和其他教育顽症的根本途径。 小课堂如同大社会,课堂上的各种关系如果处理不好,问题就会产生,就会蔓延,就会变得严重,以至于一发而不可收拾。所以,我们要构建“和谐课堂”,使课堂真正地和谐起来。
编辑推荐
无数洋思人的智慧孕育出的高效课堂,让教育焕发出持续的生命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