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范畴十五讲

出版时间:2010年6月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汪涌豪  页数:257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研究近数十年来发展很快,研究者众多,研究成果数量巨大。从不同的视角,从不同层面切入,展示古文论的不同面相。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亦多样并存,或意在为今所用,于是有种种方法的提出,如体系建构、话语转换;或着眼于文化传承,重在窥测其本来之面目,于是有古文论民族特色之讨论;或意欲探究其发展之脉络,于是自思潮入手;或欲了解不同文学观念之特点及其产生之因由,于是有流派文学思想、地域文学思想之研究;或自文化背景考察古代文论,于是有古文论与政局、儒家、道家、佛教、道教等等关系之研究;或结合创作实际,探究古文论产生与发展之思潮始基;或融通中西,于中西比较中认知我国古文论价值之所在。或宏观,或微观;或理性思索、理论表述;或史料考索,寻根问底。凡此种种,都各各有其收获,亦各各存在进一步拓展之空间。不论何种之研究,最为基本之工作,均离不开对于古文论本来面目之确切解读.八十年代初有过古文论民族特色之热烈讨论,终因没有从细部做起,没有建立在全面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而停留于一般印象。九十年代初又有过古文论理论体系之阐释,同样由于印象式而未能深入下去,大抵以今人之思维模式附会古人,名为古文论之理论体系,实则为研究者之理论体系。

内容概要

  本书将范畴研究展开了、细化了。除了范畴的质性与特点、内在联系、显性与隐性诸问题之外,还落实到“涩”、“老与嫰”、“闲”、“躁”、“淡”、“风骨”等等的精微解读。对范畴作不同层面的解读,分出不同层级的范畴以及此种不层级范畴之间的关系,探索不同元范畴之间的联结,从而呈现我国古文论内在的发展理路。

作者简介

汪涌豪,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又曾为日本九州大学客座教授、神户大学特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与美学研究,兼治古代哲学、史学和文化批评。著有《中国古典美学风骨论》、《当代视界中的文论传统》、《中国文学批评范畴及体系》和《中国游侠史》、《中国游仙文化》等;合作主编有四卷本《中国诗学》、二十卷本《汉语言文学原典精读系列》等。曾获教育部与上海市高校青年教师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奖、中国图书奖,以及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多项。2004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书籍目录

序 罗宗强/1第一讲 范畴的厨陸与特点/1第二讲 范畴的统序连带/16第三讲 范畴对感官用语的援用/27第四讲 范畴的思想资源——以“圆”为中心的考察/40第五讲 涩与另类文学理想的范畴指述/52第六讲 范畴的对待耦合和邻界耦合——释“老”与“嫩”/65第七讲 才与主体论范畴/78第八讲 闲的视镜/97第九讲 躁的意味/108第十讲 法与形式论范畴/120第十一讲 声色与格韵/132第十二讲 局段的讲究/149第十三讲 风格论范畴的孤行与通用/160第十四讲 汉唐风骨到来元:范畴与时代/177第十五讲 元范畴及范畴的潜体系特征/191附录1 近百年来中国学界范畴研究述评/207附录2 范畴研究三人谈(蔡钟翔 涂光社 汪涌豪)/220附录3 与古人结心的学术取向(汪涌豪 马兆杰)/245后记 /255

章节摘录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今人沿用《尚书》的既有词语来指称范畴,但在中国古代,它原本是另有称名的,那就是与“实”相对的“名”。先秦时“名实之辨”大兴,儒家重视“必也正名”,墨子针对性地提出“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②其它各家如《庄子·逍遥游》也说“名者,实之宾也”,《公孙龙子·名实论》又说“夫名,实谓也”,大抵都对此两者作了分疏。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了后期墨家。墨辩之论“名”、“辞”与“说”,《经说上》说:“所以谓,名也;所谓,实也;名实耦,合也”。《经上》并有“名,达、类、私”的讨论,其中“达名”作为“有实必待之名”,具有普遍性,就意同今天讲的范畴。荀子说:“名也者,所以期累实也;辞也者,兼异实之名以论一意也;辩说也者,不异实名以喻动静之道也”,又说:“故万物虽众,有时而欲徧举之,故谓之物。物也者,大共名也……有时而欲徧举之,故谓之鸟兽。鸟兽也者,大别名也”,③这里的“大共名”,同“达名”,在突出范畴须“制名以指实”的同时,更对“名”的类别以及如何达成“名”与“实”的统一作了探索。所以,自本讲开始,我们经常会用“名言”这个词来指代范畴。当然,在用这个词时,更多是从范畴的表达形式着眼的。④

后记

近年来,古文论范畴研究日渐受人关注;从论文到专著,相关成果迭有出现。不过,总体而言,许多工作只是延续着援引用例解释字义的老套,捃摭固勤,难称完密。名为翻译可也,称作研究,总觉不够。个人也如此,常以蹩脚的翻译充研究,结果左支右绌,不胜繁剧。至于成效如何,根本不敢乐观。研究是谈不到了,那么翻译呢?似乎也有所不逮。古人称翻译为“象”,“此类之本名,在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不过因“周之德先致南方”,故以“象”总其名。其中特别有才智者又称“象胥”。其所司职,如《周礼·秋官》所说,在“通夷狄之言”,或以北方所称“译”,译者,易也,“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但其实,其所留意与经心的,也在通达异方之志,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更在能通此异方之志。当然,也包括能使异方通己之志。故总要而言,古人于此一事,信实之外,从来还有更高的追求。此所以佛教东来,释道安主慎译,鸠摩罗什却重依实出华。以后,严复倡信达雅之说,就更为人熟知了。什么是依实出华?什么是信达雅?其不愿降译者为“舌人”的用意,显而易见。

编辑推荐

《中国文学批评范畴十五讲》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文学批评范畴十五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好书,值得推荐,值得阅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