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年3月 出版社:华东师大出版社 作者:王光松 页数:222
Tag标签:无
前言
政治哲学在今天是颇为含混的概念,政治哲学作为一种学业在当代大学系科中的位置亦不无尴尬。例如,政治哲学应该属于哲学系还是政治系?应当设在法学院还是文学院?对此我们或许只能回答,政治哲学既不可能囿于一个学科,更难以简化为一个专业,因为就其本性而言,政治哲学是一种超学科的学问。在20世纪的相当长时期,西方大学体制中的任何院系都没有政治哲学的位置,因为西方学界曾一度相信,所有问题都可以由各门实证科学或行为科学来解决,因此认为“政治哲学已经死了”。但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政治哲学却成了西方大学内的显学,不但哲学系、政治系、法学院,而且历史系、文学系等几乎无不辩论政治哲学问题,各种争相出场的政治哲学流派和学说亦无不具有跨院系、跨学科的活动特性.例如,“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争”在哲学系、政治系和法学院同样激烈地展开,“共和主义政治哲学对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挑战”则首先发端于历史系(共和主义史学),随后延伸至法学院、政治系和哲学系等。以复兴古典政治哲学为己任的施特劳斯政治哲学学派以政治系为大本营。
内容概要
孔子“有德无位”是儒学史上的一个敏感话题,儒家之所以不断提起并讨论它,源于其“德位合一”的理想与“德”、“位”分离的现实相背离的生存性紧张情势。鉴于这一话题的切己性,一部孔子“有德无位”解释史,其实就是儒家的心灵史,指涉儒家的核心政治理念及其政治性生存。 《在“德”、“位”之间》以孔子“有德无位”解释史为线索来把握儒家政治哲学,结合跨领域研究成果,从“史”的角度追溯了儒家“德位合一”政治信仰的由来以及孔子“有德无位”问题的生成,考察了问题在不同时代中的经典解释样式。在“余论”部分,《在“德”、“位”之间》从“论”的角度对孔子“有德无位”解释史的话语结构进行了分析,并据此对儒学与中国现代世界的关系这一热门话题作出回应。
作者简介
王光松,男,1970年生于山东蒙阴,200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获中国哲学博士学位,现就职于广东教育学院政法系,近年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研究, 在《现代哲学》等学术杂志上公开发表论文十余篇,参编著作两部。
书籍目录
引言:问题、方法与意义第一章 孔子“有德无位”问题的生成一、孔子的政治信仰二、孔子的政治行动三、问题的初次提起第二章 战国儒家的解决尝试一、楚简《穷达以时》篇的初步探索二、孟子对事件的淡漠及解释三、荀子对事件的感同身受及其解释第三章 汉儒的理论解决与行动解决一、关注与伤感二、理论解决:孔子素王论三、行动解决:王莽得位改制第四章 宋代道学的解释一、心性关切二、朱熹的理学解释三、治道与角色第五章 清儒不同学术视野下的解释一、戴震考证学视野下的解释二、章学诚史学视野下的解释三、康有为公羊学视野下的解释余论:话语结构及儒家政治哲学附录一:文献综述附录二: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在把握儒学与中国现代世界的关系时,人们往往关注儒学在中国现代世界中显性断裂的一面,而对其在现代世界中隐性延续的一面则重视不够。①可以说,以追求德性政治为特征的中国政治文化传统主要是由儒家塑造而成的,这一政治文化传统在中国现代世界中并没有伴随科举制的废除、历次激进主义的冲击而退出历史舞台,它仍然顽强地活在我们的现实中,将这一存活现象辨识出来是谈论儒家政治哲学现实意义的前提。时下学者批评牟宗三时说,牟氏没有厘清德性与权力之间的关系,所以才试图证明从内圣开出民主政治的必然性。②事实上,包括牟氏在内的新儒家对这种要求区分德性与权力关系的现代观点不是不了解,①他们之所以仍然要从内圣开出民主政治,乃是儒者身份使然。前文已言,儒者的身份认同奠基于“德位合一”政治理解之上。在此我们可观察到“德位合一”观念在现代儒生之心灵中的存活。当我们留意到民众习惯在“德”、“位”之间的思维框架中思考政治事务,并追求德性政治的政治文化现象时,我们便不难明白,“德位合一”其实也存活在大众的心灵中。如果“德位合一”仅存活于人们的心灵而与制度无涉,儒学的现代命运也就如余英吋所言真的成了“游魂”。
后记
本书为中山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资助项目,并得到了广东教育学院博士科研专项经费的资助。本书是在笔者学位论文《在“德”与“位”之间一一儒家政治哲学史上的一条线索》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2006年12月),直至今年年初,笔者才重新拾起论文,不成想又杂事俗务缠身,以至修订工作时断时续,前后几近一年。期间小女豆豆问世,初为人父,欣喜、忙碌之状可以想知。在本书修订过程中,笔者参考了当初论文评审人冯达文教授、陈立胜教授与郭齐勇教授的评审意见,以及书稿匿名评审人的评审意见,这些意见有的在本书中已经体现出来,有的则尚在消化之中,这些意见对本书的完善甚有助益,在此向他们致以诚挚的感谢。黎红雷教授既是我硕士时期的导师,也是我博士时期的导师,十余年来,他对我循循善诱、关怀有加,不学如我,常自愧有负师恩,今借此机会向他表达由衷的感激与感谢。我的同事叶长茂副教授曾给我许多学业上的帮助与精神上的支持,在此一并谢过。
编辑推荐
《在"德"、"位"之间》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