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2009第一季(中学版)

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滕刚 编  页数:216  

内容概要

  《关键词·2009第一季》(中学版)对2009年1月1日至3月31日的热点新闻进行提炼。尝试用提纲挈领的表述,把庞杂的新闻梳理成生动的事件,辅以复调的叙事和多元的评说,是中学生了解社会、开阔视野、增强写作能力的最佳选择,也是高考、中考最及时的时政参考资料。

书籍目录

专题“两会”时政“信心之旅”剑桥扔鞋事件奥巴马新政俄乌“斗气”风波法国大罢工总理在线澳大利亚大火希拉里中东之行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安理会轮值主席国“逮捕”苏丹总统令世界粮食安全会议军事巴以冲突国庆阅兵“冷争”孟加拉叛乱中国国防白皮书索马里护航“新星号”经济加盟泛美经济蓝皮书央行货币政策美国货“口红效应”消费券家电下乡汇源收购事件房价股市农民工返乡美国加印钞票社会大干旱央视新大楼火灾感动中国“团团”、“圆圆”特仑苏OMP铁道春运山西屯兰煤矿沪籍新政广州“瘦肉精”事件诗人之死盐城水污染法治“躲猫猫”三鹿审判案可口可乐索赔案赖昌星案网络低俗风失信企业“黑名单制度”“3·15”晚会糖脂宁胶囊案科技俄美卫星相撞最高科技奖3G时代“嫦娥一号”南极昆仑站人类体细胞克隆胚胎教育“招富济贫”文理分科“香水女生”教育免费学术论文造假女大学生“村官”“走鬼”大学生“包月”说脏话中学生赌球文化·体育兽首拍卖小沈阳山寨春晚繁简之争奥斯卡体坛风云人物奖奥运遗产拍卖国足选帅菲尔普斯“大麻门”“飞人”之踵大冬会附录时事政治国内部分(2008年7月~2009年3月)时事政治国际部分(2008年7月~2009年3月)

章节摘录

  专题  “两会”  标签:“两会”、热点、民生、议题、提案  事件:  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3月5日上午到13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于3月3日到12日召开。“两会”的热点问题还是围绕着民生,主要涉及就业、医疗改革、教育、社会保险、住房、食品安全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  (1)应耐危机  3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答中外记者问时指出,应对金融危机要加快改革,通过解决机制和体制上的问题,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证各项振兴经济措施的落实。  而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政府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要有调整和振兴的宏观规划,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国家大规模的财政投入的同时,也要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和民间资本的投入,并且重视激发企业的活力和动力。  如何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温总理认为在当前最重要的是三个方面:一是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的自由和权利;二是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加强各方面的监督,使政府的行政运转依法进行,并置于监督之下。  (2)和谐社会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和谐社会”一词频频出现。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时代性的意义。“和谐社会”这一执政理念的提出,充满了现代社会的政治智慧与勇气,既是开阔政治视野下的理性选择,更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并将给中国政治生活带来全新的变化。  在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口众多,国情复杂,国外围追堵截,国内因为发展不平衡带来的“三农”问题、拆迁问题、失业问题、治安问题、公民权利保障问题等方面都很突出。诸多的因素交织在一起,折射出在基层社会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不和谐因素。  当然,关注民生的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国家的和谐发展。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自我批评,以明确无误的语气要求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并首次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扩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四位一体。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立一个更加幸福、公正、和谐、节约和充满活力的全面小康社会显得更加迫切。  中国有句古话:政通人和。这是理想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中国全力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真正做到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和平健康发展。  (3)就业  2009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2000万农民工返城就业,760万大学生毕业要寻找工作,还有无法统计的中外资企业职工失业,如何保障再就业,促进社会和谐,中国政府面临的就业压力空前。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有人建议鼓励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去服兵役;有人建议设学士后,硕士后;有人建议让毕业生下基层,到西部;有人建议鼓励自主创业,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如贷款、税费减免等政策去调动个人创业的积极性。其实有些建言也不无道理,但如设学士后、硕士后的建议,不但不能缓解就业,还可能带来更多的问题。目前来说,尽可能多地提供就业岗位,破解就业的制度性壁垒是政府必须着力解决的。农民工就业也影响着农民增收和基层稳定,多渠道开拓增收点,科技下乡,普及科技种植和养殖等农业技术,鼓励农民工自主创业,也是我们政府目前着力要做的事情。  其实2009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迎难而上,解决问题,才是发展的王道。  (4)住房  说起中国的房价,那可是竹子拔个儿,节节高,自从2005年开始,中国的房价就以惊人的速度上涨,导致很多普通的老百姓都买不起房。  “两会”召开前夕,有传言说,房地产业将成为政府决定扶持的十大产业之一。虽然政府主动辟谣,但“两会”上代表委员都为此激烈辩论。一方认为在经济受到重创的情况下,房地产业兴旺可以多纳税,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则认为这是让老百姓更住不起房子。其实目前很多地方,都是很倚重房地产业的开发,因为房地产带来的税收和经济效益都是很明显的,但是振兴经济不能以牺牲老百姓的利益来换取。目前的房价太高,导致很多人都买不起房,或者为了买一套房辛苦地节俭几十年来供房,甚至有不少的年轻人因为买不起房子,只能靠家里年迈的双亲把积蓄大半辈子用来养老的钱拿出来买房。政府考虑的应该是让房产的价格进一步合理化、透明化,并进一步规范用地,同时保护耕地。  (5)社保改革  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由个人、公司每月共同按比例缴费,以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国家和社会的补偿和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社保改革,是本次“两会”上最热点的问题之一,因为这关系到每个人的未来保障。在“两会”上,如何完善社保体系、保障普通公民的生活等诸多问题备受关注。  去年之前,因为社保制度的不完善,医保不能跟随承保人转移地方,导致了很多农民工在离职后只能去退保,无法享受社保的保障。去年年底国家出台的政策就改善了这个问题,让社保可以跟着调动工作的承保人一起流动,这就减少了退保的几率。但目前,在养老金方面,普通职工和国家公务员等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温家宝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要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继续开展做实个人账户试点。在这些改革措施中,推进制度建设、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提高社会保障待遇又成为重中之重。  社会保障改革和医改正在向“公平为先、福祉为本”的方向发展。有人提议,要同时加强商业保险的辅助作用。因为对生活的要求因人而异,如果有些人想在退休后依然过着有品质的生活、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面临大病时能调动更多资金……都需要通过商业保险进行补充。因此,今后相关问题的解决,主流的发展方向将是社会保障、商业保险、社会公益组织三方联合的方式进行。  (6)食品安全  所谓病从口入,可是一点没错。大头婴儿,毒奶粉,三聚氰胺,致病菌,毒大米……一连串的食品安全事件发生之后,如何保障食品安全,保障人民健康成为最热的关注点。之前我们国家通过了《食品安全法》,在预防与遏制重大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在规范行业的生产、追究赔偿等方面还有很多欠缺。未来食品安全的体制改革仍是任重道远。国家除了继续加大对食品制造业的审批力度外,还得加强商场和小商店的食品准入制度,增加追究惩罚的力度,同时宣传食品健康知识,通过各种途径,保障人民吃上放心的食物。  (7)医疗改革  据政府公布的数据,未来3年用于医改的预算有8500亿元。按照政府、社会、个人共同负担医疗费用的原则,个人负担比例将降至1/3,看病贵的问题有望得到缓解。这次医疗改革强调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依靠政府的投入。至于如何合理地利用这8500亿元来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就是这次“两会”的重头戏。  此次医改的公益性和以政府投入为保障,成为此次改革的新亮点。8500亿资金如何安排?医疗基础资源如何分配?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分成比例是多少?目前这些都是悬念。过去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仅占医院运行成本的10%左右,医院因此以药养医导致治疗费用居高不下,如果改革则需要牵动很多利益点,而且必须要深入地去改变深层次的问题,才能收到成效。8500亿元看似一组庞大的数字,却不一定就能填上医保的空缺。地方各级政府要研究制定稳定可靠的卫生事业经费保障机制,在切实落实近3年医改经费的同时,认真谋划未来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投入,才能确保医改工作顺利进行下去。  在“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俞光岩提议建立医保的“家庭账户”,这样家庭直系亲属之间基本医疗个人账户上的钱都可以通用,一来扩大医疗保险的受益面,二来使基本医疗保险由“保大病、保住院”的单一保障模式向“门诊、住院保障兼顾”的全面保障模式转变。目前广东的佛山已经开始实施家庭公用医保账户的方法。  据了解,医改新方案有望在“两会”之后向社会公布,新方案实施后民众看病自付比例会降低,药价会大幅下降。  ……

编辑推荐

  高考中考作文的最佳素材,高考中考最佳时政参考资料。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关键词·2009第一季(中学版)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