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念的力量

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费勇  页数:259  字数:14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有心江上住,不怕浪淘沙有人问白鹿显端禅师:如何是无相佛?回答:滩头石狮子。又问:是什么意思呢?禅师进一步解释:有心江上住,不怕浪淘沙。有心江上住,不怕浪淘沙。无论尘世有多少风浪,有多少泥沙,如果你有心,就能够飞越而过,就像莲花从污泥里盛开。但是,也许你会问:我怎么会没有心呢?我的心不是在跳动吗?我不是能够感觉到愤怒或快乐吗?是的,你的心在跳动,但那不是心,那是心脏这个器官在跳动;你确实感觉到了愤怒或快乐,但那不是“有心”的心在运作,而是欲望的心在动荡不安。那么,“有心”的心在哪里呢?唐代诗人寒山有一首诗:“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大意是我有一颗心,皎洁得像秋天的明月,世上任何东西都无法和它比拟,但你要我说说它怎么样,我却说不出来。说不出来并不等于不存在,恰恰相反,说不出来的,恰恰是最深刻的存在、最有力量的源泉。尘世繁华,但又处处荒凉,因为很多人那颗秋月似的心灵荒芜了,或者说,丢失了自己的心。因为丢失了自己的心,就不明白自己内心真正想要什么,也不明白自己真正能够做什么,整天出于虚荣心在追求人云亦云的成功,追求人云亦云的幸福,却在追求的过程中越来越失败,越来越不幸。一个人不断地受到挫败,于是,就以为一切都是命,以为现实很强大,以为理想必定与现实相矛盾,于是,就说着要向现实妥协。然而,一旦你向现实妥协,最终你将一无所有。当你想着要去妥协的时候,不妨先安静下来,慢慢回到自己的内心,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去弄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自己到底想去往哪里,然后再做是否妥协的决定。做任何决定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这个决定不是别人或社会习惯要求你的,而是出自你自己的内心。日本有一首和歌说:是非,年年岁岁;初心,不可忘。好好想一想,我们的烦恼,我们的郁闷,不是因为忘了我们最初的心愿吗?不是因为我们成了自己所不喜欢的人吗?所以,在这本书里,我想告诉你的是:你认为很难实现的梦想,可能是最真实的,也最容易触摸;而你认为必须妥协的现实,可能是最虚幻的,也最难以拥有。梦想,才是你真正拥有的东西,是别人以及时间无法夺走的东西。至于现实,那是你自己之外的东西,是你无法控制的东西。为什么要去迁就它呢?为什么不回到自己的梦想那里呢?只有回到梦想那里,你才会发现心灵的力量:当梦想照进现实,现实就会改变。所以,在这本书里,我想告诉你的是:如果你想改变世界,那么,先改变自己;如果你想改变自己,那么,先改变自己的心灵;如果你想改变自己的心灵,那么,先转化自己的念头。有位禅师曾说:“佛者,心清净是;法者,心光明是;道者,处处无碍净光是……如真正学道人,念念心不间断。”所谓成佛,不过是修心的旅程,当心清净了,也就抵达了彼岸。而心如何才能清净呢?要从一个一个刹那的念头上下工夫。所谓思想,所谓清净心,都是从一个一个的念头而来。俗话说,一念之间,天堂地狱。所以,所谓修心,其实只是要看住自己的念头。我们无法决定台风的方向,也无法决定生命何时死亡,但是,透过修行,我们完全可以决定自己每个念头的方向。次第圆满心大部分人渴望成功,渴望幸福,花了很多时间学习各种技巧,积累经验和财富。不过,如果忽视心灵的作用,那么,技巧和财富都不会变成正面的能量,反而是负累。通向幸福的道路,最终只是在心灵的深处。我们最应该学习的幸福课程也许是:如何转化我们的念头?如何把生活中一个又一个混乱的念头转化成一个又一个澄澈的念头?如果我们的念头是澄澈的,那么,我们的心就会就像寒山的诗所说,“寒山顶上月轮孤,照见晴空一物无”,月轮那样澄澈的心,照见一切存在的究竟。而这个能照见一切究竟的心,在哪里呢?“可贵天然无价宝,埋在五阴溺身躯。”就在我们自己身上,只不过层层的欲望把它掩埋了。所以,修心的过程,不过是一种净化的过程,让心回到本来洁净的状态。回到本来洁净的状态,就终极层面而言,最高的境界是回到了最深的本源,修成了菩提心。所以,人能够获得的终极幸福是发菩提心,而终极的成功是实践菩提心。就世俗层面而言,人能够获得的最大幸福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而最大的成功是做了自己内心想做而又能力所及的事。幸福也罢,成功也罢,归根结底,是心灵的问题。或者说,对于心灵澄澈的人而言,成功或幸福,都不是问题:无论做什么,都会成功;无论怎么样,都会感到幸福。所以,人生的根本问题,乃是心灵的问题。修好了这颗心,就会拥有美好的生活。那么,如何修这颗心呢?佛教的方法首先强调发心,因为你有什么样的心,就会有什么样的行;有什么样的行,就有什么样的果。比如你想做菩萨,就要发菩提心,生发救度一切众生的心,具体有四种:广大心、至极心、最胜心、无颠倒心。然后去实践菩提行,按照你的发心去生活。最终,你会得到解脱。佛陀觉悟成佛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改变心理状态的过程;或者说,是借心理状态的改变来改变现实的过程。在佛陀看来,通向觉悟的路途上充满各种障碍,这些障碍统称为“摩罗”。在《精进经》里,佛陀自述如何降伏摩罗,并指出摩罗有这么几支军队:第一是爱欲,第二是忧恼,第三是饥渴,第四是贪欲,第五是昏沉,第六是怯懦,第七是疑惑,第八是虚伪自私,第九是追求名利,第十是自赞毁他。这十支军队,基本上是人类心理上的各种障碍。佛陀所谓的成佛或觉悟,其实是对于各种心理障碍的克服。《萨遮迦大经》里,佛陀自述成佛的过程,详细地讲述了从初禅到第四禅的心理变化。四种状态都用这句话开头:“这样,我的心已定,清净、纯洁、无污、无垢、柔韧、堪忍、稳固、不动。”佛法的修炼,其实就是心理的自我调节,就是用“正念”去转化各种混乱的念头。在《华严经•十地品》里,佛陀开示了菩萨依次修行的十种境界: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一步一步地,用洁净的念头去清除混乱的念头,最后安住于空性或真如实相之中,修成一颗圆满的心。所谓十种境界,就是十种心态;而十种心态,在我看来,又可以变成十个念头。在这本书里,我尝试着把这十个念头运用在日常生活里,看看十个念头的每一个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转变。当我们尝试着透过念头的转化来提升我们的生命质素,也许,我们最终会发现,人生真正重要的乃是:任何时刻我们的心都清楚我们要去向何处,而无论遇到什么我们的心都能觉知当下的喜乐。要说明的是,这本书并非《华严经•十地品》的解读,不过是一种借用。《十地品》讲的是菩萨如何透过渐次的修行,让自己的心一步一步走向彻底解脱的境界,讲的是成佛之道。而在这本书里,我想从菩萨的修行中得到启示,讨论普通人如何透过念头的转化,化困厄为幸福,获得平静安宁的生活;针对的是普通人如何处理日常的烦恼,而非成佛。

内容概要

  《华严经》的《十地品》里,佛陀开示了菩萨依次修行的十种境界。而在这本书里,作者尝试用通俗易懂的说法,把这十种境界描述为十种心态,十种念头,并将其运用在实际生活中,看看十个念头的每一个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转变。讨论的是普通人如何透过念头的转化,化困厄为幸福,获得平静安宁的生活;针对的是普通人如何处理日常的烦恼,而非成佛。

作者简介

  费勇浙江人,游于文字、影像、山水、城市、乡村、媒体、高校之间;读读、走走、看看、写写。主要作品有《空了——金刚经心读》《有门——法华经心读》《没事——坛经心读》《随心——阿弥陀经心读》等佛经心读系列。

书籍目录

序一 有心江上住,不怕浪淘沙
序二 次第圆满心
第一章 欢天喜地
第二章 心平气和
第三章 悲天悯人
第四章 从从容容
第五章 合而为一
第六章 前因后果
第七章 落到实处
第八章 八风吹不动
第九章 一心无挂碍
第十章 此时此刻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第一章欢天喜地 欢喜的境地 有一种死亡叫“巫毒死亡”。原始部落里,巫师拿着一根骨头指向一个人,说施了什么法术,然后,那个人真的死掉了。当然,不是巫师的骨头真有什么灵异,而是那个人自己吓死了自己。现代大都市里,满街是疲惫或焦虑的脸孔,暗里涌动的依然是原始时代的恐惧,人们莫名其妙地心生恐惧:不敢休息,不敢做自己想做的,不敢拒绝别人,不敢…… 日常生活里,那些“不敢”、“害怕”、“担心”的念头,乃至“恐惧”的念头,阻碍了生命的展开和喜乐。并非有什么外在的东西能够压垮你,而是你内心的“恐惧”压垮了你。很多时候,你自己吓死了自己。我们害怕一些确定的东西,也害怕一些不确定的东西,莫名其妙地害怕。比如,害怕考试考不好,害怕股市下跌,等等,都是很具体的担心;害怕自己做得不够好,害怕未来的生活,害怕孤独,等等,并不是很具体的东西,不过总觉得有一个什么东西让自己牵挂、害怕。 佛陀说,世间的众生有五种怖畏:不活畏、恶名畏、死畏、恶道畏、大众威德畏。不活畏,意思是总是害怕生活没有保障;恶名畏,意思是总是害怕别人说自己不好;死畏,意思是害怕死亡;恶道畏,意思是害怕死后堕入地狱,或变成畜生或变成恶鬼;大众威德畏,意思是在大众面前没有自信心,总觉得自己不够好。 概括起来,就是又怕活,又怕死。但是,活,活在天地之间;死,也是死在天地之间。有一个词,叫作欢天喜地。在天之前有欢,在地之前有喜,在天地之间就要欢喜。生,有欢喜,死,有欢喜,都在欢喜的境地。所以,佛陀说,一旦解脱了世间名利的束缚,你就成为菩萨。而菩萨首先就进入欢喜的境地,进入欢喜地,就没有了五种怖畏。所以,欢喜的念头,并非赚到一笔钱的那种快乐,也并非男欢女爱的那种快乐,而是不害怕,不焦虑,不恐惧,不担心。 《华严经》云:我转离世间一切境界故,生欢喜。何谓转离?转动你的心而出离。犹如莲花出自污泥而不染,又如鸟儿飞过天空不留痕迹,又如戴着镣铐跳舞。所谓欢喜心,就是无论外界怎么样,我都不会怎么样;无论外界有多少束缚,我仍然自由飞翔。用两句话最能说明: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另有两句话也有同样的韵味:看花枝堆锦绣,听鸟语弄笙簧;一任他人情反复,世态炎凉,优游闲岁月,潇洒度时光。 一句话,所谓欢喜地,就是这样一种境界:这个世界再也不能把你怎么样。就算这个世界给你戴了一副无法脱掉的镣铐,你照样可以按你内心的旋律跳自己的舞;在跳动里,把镣铐这个负担转化成自己的一个手段或工具。这就是欢喜的境界,这就是欢喜心成就的境界。 那么,怎样成就欢喜心呢?怎样让自己的心时时刻刻生出欢喜的念头? 念头里有佛,心生欢喜 因为菩萨总是念想着佛,所以,总是欢喜。念头里有佛,就会欢喜,就会有欢喜的心。为什么念头里有佛,就可以心生欢喜?我的领会是,佛这个名称意味着最终的目的地。当你念头里有佛,意味着你明白你自己最终要去到哪里,意味着你明白这个世界最终要去到哪里。 说说我自己的经验吧。我非常喜欢一个画面:释迦牟尼佛在河边的菩提树下成佛的那一幕。我一直把那一幕看作人类思想史上最动人的画面。释迦牟尼,这个从王宫里走出来的王子,一直追寻着解脱的道路,他走了很多地方,尝试了很多方法,筋疲力尽,好像失去了方向。然后,他走到了河边,坐了下来,就在菩提树下。然后,奇迹发生了,他进入了深度禅定,在禅定里,他领悟到了存在的究竟。据经书上说,释迦牟尼在领悟的那一刹那,东南西北都是耀眼的光芒,天空里飘满了鲜花,所有的树都开了花,所有的树都结了果,地上开满了莲花。 释迦牟尼安静地坐在树下,凝固了一般;而河水流淌,花朵盛开。每当焦躁时,我就想起这个画面。这对于我的确是一个有效的方法:用释迦牟尼成佛的那一刻,去清除心里那些芜杂的念头。为什么呢?在我焦虑的时候,想到释迦牟尼成佛的那一刻,是人类所能达到的终极的境界,我的心思集中在这个境界上,一切都变得如此确定,如此清晰,此刻,我的心思终于摆脱不确定性带来的不安。 无论此刻怎么样,总有一个最终的目标,最终的结果,等待在那里。在茫然、失去方向的时候,关于佛的念头带给我们确切的方向,提醒我们无论怎么样,都有一个本源在那里敞开着,我们最终能够回到那里。所以,不用怕。 在我担心的时候,想到佛,想到释迦牟尼佛,还有其他所有的佛,都走了一条全然放弃的道路,我会因此摆脱对于生计的担忧。所有的佛,曾经都是王子,拥有无数的财富权力,但为了找到解脱的道路,他们全然地放弃了。释迦牟尼的旅程,其实是所有佛的旅程:从应有尽有到一无所有,是一个不断舍弃的过程。而我们普通人的道路是积聚的过程,从无到有的过程。因此,我们常常害怕失去,害怕失去了职位,失去了名声,就没有办法生活。因此,非常卑怯地活着,不敢请假去自己喜欢的地方,不敢对于厌恶的上司说不,不敢对于违背自己良心的事情说不,不敢…… 但是,当我们想到佛,想到他们舍弃了一切之后觉悟成道,想到他们舍弃了一切之后随缘而活得自在,让我明白活着不过是一件非常自然非常简单的事情,不一定非要去叠加很多东西,不一定非要达到什么标准。在一无所有的状态下,佛陀不仅活出了最光辉的人性,也活出了最深邃的神性。生活,或者说,维持生理的健康,真的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无须花费我们很多时间,也无须很多金钱。因着这样的念头,我们不再把生活当成一个负担,背在身上。因着这样的念头,我们明白活在这个世界上,不一定非要去做什么成功人士,不一定非要去发财,非要去出名。有很多种活法。如果我们按照自己内心的期待和直觉去生活,真正地做一个人,做回自己,那么,我们还害怕失去什么呢? 念头里有真相,心生欢喜 见到如来,并非见到什么神灵,而是见到真相,就会欢喜。因此,念头里有真相就会欢喜。为什么念头里有真相就会欢喜?我的领会是,念头里有真相,意味着我们敢于面对事物本来的样子,敢于面对各种无法改变的状况,意味着对于各种无法避免的结局的认知。当我恐惧时,如果我去念想事情的真相,意味着我已经明白事情的最终结果,因而,不再恐惧。 很多时候,我们自欺欺人地生活着,犹如生活在泡沫里,无论气泡多么美丽,总有破灭的那一刻。因为生活在泡沫里,我们内心非常不安,时时恐惧。真正的乐观,根植于悲观;真正的欢喜,来源于绝望。只有对于各种可能性,最坏的或最好的,有一个客观的展望之后,你才可能有一种欢喜的心态。 许多人的觉悟,始于对死亡的觉知,意识到一种幻觉:以为我们自己不会死亡,死亡是别人的事。恰恰是这种幻觉,让我们生活在繁华的假象里,不敢面对疾病,不敢面对死亡。然后,某一天,由于身边熟悉的人突然去世,有些人会突然明白,有一天他自己也会如此离开。然后,他会面对这个无法改变的事情,去思考死后人到底去了哪里,会重新整理自己的生活。因为既然人会死,那么,在死之前如何活,就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 很多人觉知到死亡之后,有了勇气去做自己内心想做的事,再也不害怕别人怎么看自己,再也不恐惧会有什么后果。会有什么后果呢?最终我们都将死亡。生如昙花,你应当欢喜盛开。去喜欢你的人那里,去你喜欢的人那里,做你喜欢的事情,走你喜欢的路。如果那个人不喜欢你,远远地离开他/她;如果你不喜欢那个人,远远地离开他/她。我们终将死亡,所以,此刻多么美好。 生命的成长有绚丽的华美,也有暗淡的阴郁,有盛开的奔放,也有凋谢的苍凉。我们只愿意华美,却不愿意阴郁,我们只愿意奔放,却不愿意苍凉。我们总是在追求幸福,追求成功,却不明白一个简单的真相:幸福与不幸相依随,成功与失败相依随。在世间,你不可能只获得幸福,而没有不幸;不可能只有成功,而没有失败。所以,你可以追求幸福,追求成功,但是,不要活在幸福和成功的假象之中,你必须接受不幸和失败,你的生活才是完整的。 我们总是在追求天长地久的爱,追求完美的婚姻,却不知道,爱是会变化的,会消失的,婚姻是有限的,是一种权宜的制度。因为我们不愿意面对这个简单的真相,所以,当爱消失了,我们还在苦苦留恋,当婚姻变得琐碎了,我们还在痴痴梦想。带着激情,带着梦想,我们去爱,去进入婚姻,这没有问题。但是,当爱渐渐平淡的时候,我们需要看到另外一面,需要认识到爱的真相,婚姻的真相。然后,面对这个真相。 罗素曾经剖析婚姻这种制度,一再提醒我们,一夫一妻制并非理所当然的,更不是完美的,一则一夫一妻制在人类历史上实行的时间非常短暂,二则即使实行一夫一妻制以来,也从没有完全做到过真正的一夫一妻。他归纳了三种一夫一妻婚姻的模式:第一种是美国式的,婚姻必须和爱高度一致,因此,离婚率特别高,而男子较少婚外恋和嫖娼;第二种是法国式的,婚姻和爱分开,有普遍的婚外恋,而男子很少嫖娼;第三种是日本中国式的,婚姻与爱可以分开,社会排斥离婚和婚外恋,而男子爱嫖娼和蓄妾。 非常简单,如果你认为爱必须和婚姻一致,那么,你就必须接受离婚。如果你认为爱不一定和婚姻一致,那么,你就得接受其他一些东西。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真相,但很多人从未真正面对。因此,我们看到这个世界上那么多痴男怨女,纠缠在已经消失的爱里,纠缠在权宜的婚姻里。 有些人一看到一老头与一老太在一起就感动啊感叹:相爱容易,难的是白头到老。是这样吗?绝大部分的男女都厮混到了白头到老,无论多千疮百孔,都假装幸福地混到了白头到老。我们周围到处都是白头到老,白头到老很容易,难的是相爱,难的是不假装。是的,难的是不假装,难的是能够面对真相。 比如炒股票,很多人只愿意看到涨,却不愿意看到跌。如果你能够在涨的时候意识到会跌,在跌的时候意识到会涨,那么,也算是领会了世间的真相,就不会活在涨的虚幻愿望里,总是恐惧着跌。真正的问题在于,你只想着涨,却不知道会跌;你只想着成功,却不知道也会失败;你只想着健康,却不知道也会生病;你只想着爱,却不知道也会恨;你只想着幸福,却不知道也会不幸;你只想着前进,却不知道也会后退…… 因为不知道,因为不愿意面对,所以,就会恐惧,恐惧生病,恐惧失恋,恐惧死亡……所以,我们恐惧,常常是因为我们不愿意面对真相。如果我们的念头里有真相,那么,无论健康还是疾病,无论相爱还是分手,我们都会平静地对待,平静地接受无常这个真相。只有对于真相的觉知,只有对于世界的整体性觉知,我们才可能真正地活在欢喜心里。 如果我们的念头里有真相,那么,我们就会不再恐惧,我们就有勇气去改变可以改变的,也有决心去接受无法改变的。《十地经》里佛陀用了一个比喻,说是做大生意的人,派人运货往城里去,去之前会弄清楚沿途的各种状况,哪里是安全的,哪里是危险的,要用什么工具,等等,然后上路。佛陀说住在欢喜地的菩萨也是如此,深知最终要去什么地方,深知经过什么路段,有什么危险,深知可为与不可为,深知什么时候用什么交通工具。所以,菩萨每天行走,没有畏惧,只有欢喜。如果人生像一场旅程,那么,我们确实应该明白到底要去什么地方,会遇到什么样的状况,然后,一路走去,满心欢喜。 如果我们的念头能够时时直达真相,那么,时时刻刻,我们在欢喜里,再也没有恐惧,再也没有担心,因为我们已经看到一切的真相,因为我们在一念之间就已经看到了未来、现在、过去三世的真相。因为我们已经看到,所以,我们没有什么害怕的。因为我们已经看到,所以,我们只是在欢喜走路。 不起分别心 但是,为什么我们经常看不到呢?为什么我们经常在真相面前迷失呢?为什么我们常常在真相面前仍然顾虑重重呢?佛陀说,那是因为分别心。什么是分别心?面对事物,我们总是去归类去判断好与坏、美与丑,等等。事物本来只是事物,但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慢慢接受了社会赋予我们的很多观念、意识,这些观念、意识会引导我们去作出价值判断。一个女人只是一个女人,但是,当她从我们身边走过,我们往往会有一个念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依据什么产生如此的念头呢?根据她的衣服品牌、她的容貌等,我们很快就能判断,她是富的还是穷的,是美的还是丑的。如果她是富的,我们可能会嫉妒她,如果她是美的,我们可能会产生情欲;反之,我们可能会轻视她。 每天我们都活在这样细小而无处不在的分别的世界里,我们期待着在这个分别的世界里拥有幸福。但是,恰恰是这个分别心,阻碍了我们对于幸福的感受。为什么呢?因为一旦有分别心就会有比较,有比较就会有攀比,有攀比就会有焦虑。所以,当我焦虑的时候,我会让自己安静下来,平等地看待我正在经历的事情。当我平等地看待一切,看待我自己,我就会感受到泰戈尔说的:无论我是什么,我都是有福的,这个可爱的尘土的大地是有福的。 当我平等地看待一切,不起分别心地看待一切,当我能够像经书上说的:平等看待法界缘起的、事事无碍的六相--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我就可以领略到苏东坡的生活境界:“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因为没有分别心,所以就没有尊卑贫富的区别;因为没有尊贵贫富的区别,所以就不害怕自己会贫穷、不害怕自己社会地位低下。因为没有分别心,所以对于外在的人事就没有什么要求,要求的只是自己;所以眼里没有一个不是好人,也就是惠能说的:不见一切人过患,只见自己的不是。 不见一切人过患,非常重要,意思是对于外界的判断完全没有自己的私心。根本上而言,所谓不起分别心,指的是摆脱了一己私见的判断。如果简单地说对于任何事情不起分别,很容易被人以为没有是非心。而实际上,佛教并非没有是非心。佛教讲究不争,但不争的是个人的私欲。如果我们期待一个更好的自我,那么,我们应当作一个与世无争的人;如果我们期待活在更好的国家,那么,我们应当作一个事事计较的人。不争,是不去争一己的私利;计较,是和一切的不义较劲。 佛教的不起分别心,有两个重要的基点:一是不带自己的私心或社会成见去判断人、事、物,二是对于一切的人、事、物心怀慈悲。所以,一个具有佛教精神的人见到一个乞丐,会立即尽自己的能力去施舍,绝不会担心自己是否受骗了;一个具有佛教精神的人遇到社会不义,一定会奋力抗争,但绝不会使用暴力,即使对于恶者也心怀怜悯。印度的圣雄甘地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如果我们的念头里有平等,有不起分别的心,那么,哪怕我们在为着良善的事业而抗争的时候,也会非常从容柔和而坚忍不拔,对于邪恶或暴力没有任何畏惧;如果我们的念头里有平等,有不起分别的心,那么,我们就不会有任何的攀比而产生高下、贫富、成败等区分,我们不再只喜欢成功而不喜欢失败,只喜欢富裕而不喜欢贫穷……我们将超越各种分别的界域,全然地活在一个整体里。 佛陀曾经教导他的儿子罗睺罗:“一切色,无论过去、现在、未来,还是内在或外在,粗或细,优或劣,远或近,都应该运用智慧,如实看待:这不是我的,这不是我,这不是我的自我。要学会像地那样,即使人们泼给它各种污秽之物,诸如垃圾、粪便、唾沫,它也不表示反感,不以为屈辱。要学会像水那样,即使人们用它冲洗这些污秽之物,它也不表示反感,不以为屈辱。要学会像火那样,即使让它焚烧这些污秽之物,它也不表示反感,不以为屈辱。要学会像风那样,即使让它吹走这些污秽之物,它也不表示反感,不以为屈辱。要学会像空那样,它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这是修习不起分别心的最好方法,如果我们时时处处如此修习,那么,“无论愉快或不愉快的接触,都不会进入我们的心,盘踞我们的心”。我们的心,没有分别的念头,只有真相,只有慈悲,只有欢喜。 清净的信仰 菩萨的念头里全部是成佛的方法,全部是成佛的道路,所以,心生欢喜。何以念头里有成佛的道路,就会心生欢喜?我的领会是:念头里有成佛的方法或道路,意味着心中有清净的信仰,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到达终极的目的地。因为这种坚定的相信,菩萨就不再有畏惧。就像经书上说,菩萨是清净的信仰者,坚信释迦牟尼佛指引的各种到达彼岸的方法,坚信能够进入种种觉悟的美妙境界,坚信一切的菩萨道行,坚信如来的智慧、说法、境地、神力。 不去怀疑别人,不去指责别人,只是一心,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行,这就是清净的信仰。不管环境如何,不管别人如何,只管自己走到哪里,都把走过的地方清洁干净,这就是清净的信仰。如果你的念头里有清净的信仰,那么,你在世间就无所畏惧,说走就走,想做就做。 日常生活里,当我们明白一个解脱的道理,或者,只是想去做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常常还没有去开始,就会冒出“很难”、“太难了”的念头。然后,这些道理,还有那些美妙的事情,就在“很难”的念头里夭折了。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然后,你就永远在现实的泥潭里跋涉、打转。 莲池大师曾说:“世间一技一艺,其始学不胜其难,似万不可成者,因置不学,则终无成矣;故最初贵有决定不疑之心。虽复决定,而优游迟缓,则亦不成;故其次贵有精进勇猛之心。虽复精进,或得少而足,或时久而疲,或遇顺境而迷,或逢逆境而堕,则亦不成;故其次贵有常永贞固誓不退转之心。高峰‘拼一生做个痴呆汉,定要见这一著子明白’,是之谓真有心丈夫也。又古云:‘三昧不成,假令筋断骨枯,终不休歇。’又云:‘道不过雪窦,不复登此山。’又云:‘不破疑团誓不休。’如是有心,何事不办?” 大意是,世间无论什么技艺,开始学的时候都会觉得很难,好像不可能学会,因而就放弃了,所以,需要有毫不怀疑的信心。有坚定的信心,就可以有清晰的决定。决定了以后,有可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所以,需要有精进勇猛之心。有精进勇猛的心,就可以把事情真正做起来。做起来以后,有可能很快觉得满足了就不再学了,或者拖得时间很久而心生疲倦,或者遇到顺利时得意忘形,或者遇到逆境时心灰意冷,最终也无法达成。所以,需要有坚定的不退转之心。有坚定的不退转之心,才能达成最终的目标。 而人的一生,需要有清净的信仰,生命才能找到最终的归宿。生命的展开,不应该是患得患失的,不应该是犹豫不决的,不应该是诚惶诚恐的,而应该是说走就走的,说做就做的。真的走了,真的去做了,天不会塌下来,这扇门关上了,另外很多的门打开了。所以,不用怕。 但是,我们在生活里,确实时时害怕。佛陀在还没有成佛之前,经历过很长时间的修行。有一段时间,为了修习克服恐惧,他都在十五或初八的夜晚,一个人住在荒凉的庙宇或旷野。总有沙沙的声音隐隐而来,好像恐惧在逼近。佛陀自问:“为什么我要等待恐惧来临?为什么我不降伏恐惧?”于是,他行走的时候,如果恐惧逼来,他照旧行走,不站、不坐、不躺,直到恐惧降伏;他站着的时候,恐惧逼来,他照旧站着,不走、不坐、不躺,直到恐惧降伏。 佛陀的方法其实是面对恐惧,越害怕越要面对它,不要逃避,逃避的结果是积聚更多更大的恐惧,最终弥漫你的生命,活着,成为一种苦役。面对就是一种清理,一种转化。用欢喜的念头去清理,去转化。用你最终的目标,用你的信念,用你对于事物如实的观察,用你的慈悲,用你的平等,去培植你欢喜的念头,融入你的生活,你的生活将会变得很轻盈,不再害怕。 有一个叫跋提的王子,随着佛陀出了家。出家之后,他向佛陀感叹:“从前我在王宫的时候,到处都有士兵守卫,我却时时感到害怕,忧虑,怀疑,担心。而现在,无论在树林,还是在空屋,没有一个守卫,我却一点都不害怕,不忧虑,不担心。我生活自由,安详,接受别人的施舍。” 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

编辑推荐

《转念的力量》编辑推荐:大部分人渴望成功,渴望幸福,花了很多时间学习各种技巧,积累经验和财富。不过,如果忽视心灵的作用,那么,技巧和财富都不会变成正面的能量,反而是负累。通向幸福的道路,最终只是在心灵的深处。我们最应该学习的幸福课程也许是:如何转化我们的念头?如何把生活中一个又一个混乱的念头转化成一个又一个澄澈的念头?费勇老师在《转念的力量》里,讲述了十个念头:欢喜、平和、悲悯、从容、合一、因果、落实、不动、无碍、此刻。十个念头的每一个,都能够通向最终的境地,改变我们自身的命运。我们可以单独修行某一个念头,也可以次第修行这十个念头,用这些念头观照现实,看看我们会发生何种神奇的变化。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转念的力量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57条)

 
 

  •   “如果想改变自己的心灵,那么,先转化自己的念头”——《转念的力量》拜读中
  •   不论风往哪儿吹我有我方向不管世界多么乱我有我坚持用不动的念头去面对风风雨雨用不动的念头去穿越形形色色-<转念的力量>
  •   转一个念头,让改变发生
  •   转个念头,世界将大不相同!
  •   因为喜欢费勇老师写的坛经心读,所以买了他的新书。
  •   你要守护你心,胜过守护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出发。”心念、语言和行为都能决定你是否幸福,学会祝福和宽恕,在心念转换同时,幸福也会如影随行。(转念的力量)
  •   【转念的力量】生命的成长有绚丽的华美,也有暗淡的阴郁,有盛开的奔放,也有凋谢的苍凉。我们只愿意华美,却不愿意阴郁,我们只愿意奔放,却不愿意苍凉。我们总是在追求幸福,追求成功,却不明白一个简单的真相:幸福与不幸相依随,成功与失败相依随。
  •   感谢费勇老师在我最需要的时候跟大家分享的《转念的力量》!
  •   转念的力量会使我用一颗参与进来的心慢慢的接受并试着去改变,而不是一味的愤青。
  •   一杯清茶,看看那些故事,去体会里面的深意,然后与自己的现实生活相结合,好好想想其中的哲理,突然走入一个理想的世界,开始想想自己下面应该怎样去做。
  •   改变不了世界,就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困难,试着先改变心灵;要改变心灵,就先改变想法吧,这就是转念的力量!迎难而上是一种态度,适应改变是一种选择!
  •   这本书特别适合 当我们焦虑,心生嫉妒,怨天尤人时候读一读这本书一定会让我们的内心重新回到平静。
  •   因为蘇有朋先生的介绍知道这本书的,很莫名的就很期待很想看这本书,跟我以往接触到的书籍风格有点不一样,我是一个很矛盾的人,大概翻看了下这本书,觉得挺受用的。如果你是一个比较纠结或者对事情有点犹豫不决的,可以考虑下这本书,不错!很意外,内页还有费勇先生的签名,谢谢!
  •   转念的力量我们不能忽视,它也起着不小的作用~
  •   费勇的书一定要读,写的很真实,很好看,很精彩!!!
  •   费勇的书有内涵,值得读
  •   还没读,喜欢费勇。
  •   平静的文字下表达了强烈的感情,还是可读的,可以看看
  •   讲正能量的书。最近生活颇有不顺,看看这个就好多了。世界更多的还是美好,至少心态变了,生活也会好一些
  •   心烦的时候,或在睡觉得看看,总觉得看完后,心都松了很多!
  •   转念的力量请赐予我无所畏惧所向无敌的正能量吧!!!!加油加油加油!!!!
  •   在当当网上逛了一圈,买了一本《转念的力量》,外加一本陈坤的新书,哇哈哈,心情爽歪歪。虽然家里还有上次没看完的书,可是偶尔也要更新一下啦~~希望给我无敌正能量!
  •   因為生活在泡沫里,我們內心非常不安,
  •   徐晓英老师推荐的书,一向都支持,果然是我最挚爱的类型。转念的力量。很强大。
  •   前天看到微博上的消息,熊顿走了,带着那么多人的爱和希望走了,《滚蛋吧肿瘤君》成了她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礼物,心情一下子跌到了谷底~因为我一直用熊顿的故事鼓励同样罹患癌症的表妹,幸得《转念的力量》
  •   推荐给年轻人们看看,书的内容很精彩,也希望大家都能幸福。
  •   最近公司的事情比较多,自己想的事情越来越少了,机械性地来往于上班和工作的地方。朋友推荐我看看这套书,说能够在里面学到不少生活的哲理,能够好好想想现实生活中的事情,去体验,去思考。
  •   刚入手,《转念的力量》很受用,使我慢慢的接受并试着去改变
  •   好久没有静下心来读完一本书了,但是这本书让我从头读到了尾,很赞的说。
  •   心灵得到静化,内心更加强大!又得知相关一些关于心灵修行的书籍。
  •   不少于5个字转念的力量
  •   书名就是一股很大的力量,转念的力量太强大了,当然是建立在你认识转念的那一刻。送人自留都是积德造福业~
  •   值得一读的好书,特别当我们焦虑,心生嫉妒,怨天尤人时一定要静下心来看看。
  •   上次看了费勇的《金刚经》,觉得写的很不错,这次这本也写的很不错。
  •   看了这本书,去体会里面的深意,看看那些故事变得更自信,值得一读!
  •   很久没看到这种发自肺腑的文字了,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   偶然的浏览,拿到了《转念的力量》这本书,可以说,给了我不小的惊喜
  •   假如只带一本书流浪,我会选择《转念的力量》。
  •   转念的力量!正念的力量!
  •   感谢苏有朋的推荐!《转念的力量》很受用!!!!
  •   推荐《转念的力量》共勉
  •   刚看了三章转念的力量,所说还是很有道理哟
  •   挺适合一个人的时候安静的读一读的,但是没有给我舍不得放下这本书的欲望,也不会想要很快读完,读了一半而已。
  •   用来当做心灵修行的书籍,轻松有趣,值得购买!
  •   开阔视野,挺适合一个人的时候安静的读一读的
  •   自己一直想看看佛学方面的书籍,但是不知道看什么书比较好,朋友就推荐我看看这套书,说这套书把很多的佛学哲理和我们的生活实际相合,非常值得推荐。自己就买回来看了看,觉得真的不错。
  •   静下心来想想这本书里说的真是很有道理,推荐给大家了
  •   费勇的书很不错,简单易懂,
  •   我很喜欢老公给我买的这本书,没事的时候看看,我觉得对我启发,就像打开的一扇窗。
  •   没事读读还是很不错的,能获得心灵的安静,可惜这个世界太嘈杂了。。。。。
  •   之前看过随心这本真的可以给我们力量!!!
  •   自己刚换了工作环境,生活上,感情上有不少的事情,自己感觉挺烦的,看了这套书之后,自己开始静下心来好好想想这些事情,然后发现自己突然间学会了不少哲理。真的不错。很值得推荐。
  •   这本书质量还行,只是有些东西还需要生活的积淀自己去感受,值得看看
  •   非常不错。在浮躁的社会里,多看看,不会迷失自我!
  •   关于华严经的讲解,适合学佛到一定程度的人阅读,但是会给人一种平静
  •   很多现实的列子和佛学的角度讲解人生,如果转念,值得一看
  •   这确实是本值得一看的好书,还没看完,能让乱糟糟的心平静一些!
  •   这本书是一口气读完的,为书里的真实而感动,为作者的文思而折服
  •   小小的幸福足够有大大的力量滴哈哈~看完发现很有温暖的力量
  •   时不时拿出来读一段,会让自己平静下来,仔细品一番。犹如淡淡的白茶
  •   也许,佛陀所要告诉我们的是:真正的目标只有一个:当下的享受。在每一个当下享受生命,这才是全然的人生,完整的人生,本色的人生。
  •   值得一读的好书!能获得心灵的安静,封面设计感觉很不错啊
  •   收到才发现是有费勇先生签名的。。书还没来得及看,很期待~
  •   如果你是一个喜欢生活的人,如果你是一个容易感动的人,我推荐你看这本书。
  •   静静的读着这本书,细细的体会着书里表达出来的感情,还是感觉很有看头的。
  •   想买的朋友要快下手哦,整体还是值得一看的,看看也许能有很多共鸣呢。
  •   忙碌的社会,难免浮躁,修养身心,有益健康,真要修行,得多看几遍
  •   修行每天都要进行
  •   修行修行
  •   只要转念,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   很喜爱这部书!~应该是当下年轻人的书!应该看看!
  •   没有华丽的词藻,却用最朴实的语言打动了我的心,让我喜欢上了这本书。
  •   读一读这本书一定会让我们的内心重新回到平静,对我算是一种启示吧。
  •   所说的内容,读完后可以静下来思考虑并对照现实社会你自己,突然明白了一些道理,让人感觉很舒服。
  •   经原来可以这样书,在这喧闹的生活中,读读这样的书,会让人的心静下来
  •   看了很多次,只要看通就能灵活运用。闲时看看,很受启发啊!
  •   很棒的书,时不时拿出来读一段,会让自己平静下来。
  •   给大家推荐了,下班之后有时间就看看,比看那些无聊的偶像剧强多了。
  •   好书, 因为本身没有什么过多的经验,所以看看这样的书增长些知识。
  •   很好的一本书,可以在喧嚣的世界里找到一片安静祥和的天地,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   很喜欢这本书,作者一定很幸福,才会写出这样好的书来。
  •   静下心来,慢慢看
  •   朋友推荐给我看的,看完之后有了一些小体会,总觉得看完后,心都松了很多!
  •   推荐阅读,不错的书籍,静下心去阅读,会有很大的收获的
  •   静下心去阅读,你会有很大的收获的
  •   值得静下心来好好研读
  •   冲动之下买的,不适合自己,静不下心来看
  •   让心宁静的好书
  •   这本书挺有意思的,读完后可以静下来思考虑并对照现实社会反思自己
  •   很喜欢这样的书温暖人心,很好的一本书,推荐大家也看看!
  •   这本书总体给我的感觉就是耐人品味与思考,值得大家去看看。
  •   如果你正在纠结之中,如果你正在忧伤之中,可以看看这本书,能让你想通很多事。
  •   用的是比较易懂的文字解释深刻的问题,是很值得一读的一本书!
  •   迎难而上是一种态度,适应改变是一种选择!值得一读
  •   由于时间关系,总也没有好好的读过这本书,只是大概翻了几页觉得还不错!
  •   真是挺好的一本书,我用了一下午时间读完了,很好,值得推荐
  •   久闻大名的一本书,现在才真正读完。大概是很久没有看这样的书了,觉得非常好看,两天的时间忍不住一气读完。
  •   不一定都赞成,值得看看
  •   很实用,推荐心情烦闷或想不通某些事的时候好好看看
  •   可以了解些东西,看看那些故事,去体会里面的深意,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