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5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首民 页数:219 字数:219000
前言
学校,校长精神的折射 朱永新 第一次知道李首民的名字,是读了《情理相融创和谐——我当校长20年》。这本书是张刘祥局长转送给我的,刘祥告诉我,作者是一位普通的校长——上海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李首民校长。 李首民1980年走进校园,走上教师岗位;1987年从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系毕业,一年后踌躇满志地走上校长岗位,经历了许许多多初为校长的喜悦和困惑、磨难和折腾之后,几乎对做校长丧失了自信和兴趣。但最终他还是没有放弃,没有退缩,还是挺了过来,坚定地走着“校长”之路。他的校长生活的每一处都被“酸甜苦辣”浸透着,他的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胞都被所有关于做校长的“爱”与“怨”侵占着,我被他用心记录的50多个真实故事所感动。我一直认为,学校是校长精神的折射。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如果不能改变学校,他就只能改变自己。 第一次见到李首民校长,是2007年9月在萧山的新教育实验区会议上。会议第二天早餐时,在张刘祥局长的介绍下,我们在餐厅相见,李校长给我介绍了他任职的学校以及学校开展读书节活动的情况,并说对新教育的兴趣是因为“新教育的许多理念和做法我们也在探索”。 新教育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主要体现于师生、学校、亲子之间的“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和“晨诵、午读、暮省”的儿童生活方式中,新教育的“六大行动”有“营造书香校园,开展读书活动”一项,把读书看成是儿童幸福的生活方式,是教育的一种回归。李首民告诉我:学校已经举办了八届读书节,读书节成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学生的知识信息有了新的扩大,学习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提高,读书节已经成为学校的品牌。我们交谈的时间虽然不长,但给我一个深刻的印象,他很有思想,是一位十分注重实践的校长。 今年3月,李首民校长给我寄来了他即将出版的书稿——《优质学校的9块基石》,让我为他的书写序。我因工作忙而想推辞,李校长坚持要我看看书稿再作决定,他告诉我,他不久将要退休,这很可能是他在校长岗位上出版的最后一本书。这是他一生阅读、思考、实践的总结,凝聚了他对教育的挚爱和理想。浏览完书稿,我被他对教育理想的执著追求、他在处理教育入际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睿智与激情所感动。 李首民校长在书中说,他的心头总是有着许多疑问: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分数、是升学率吗?校长的责任是什么,是管理、是服务、是领导,全都是或全都不是?教师的工作要点是什么,是传道授业,还是为学生服务?课程又是什么,是教育环境的创建,还是学校的一张脸面?教学是什么,是一种工具还是教师的一种外显的艺术?他面对众多的困惑,想用创办上海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草根实践来回答存在于自己所想过做过、想过没有做过但仍然想做、想过做过做得失败或成功等诸多事情中的教育问题,回答学校人际关系的现实和处理问题,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想:让学校成为教师和学生终生留恋的地方。他20多年的校长经历是幸福的。 我曾经说过,一个没有理想的人生,必然是一个平庸的人生,必然是对人类、对社会贡献很少的人生;同样,一个没有理想的校长,也必然是一个平庸的校长,必然是对学校的发展无所作为的校长。李首民是一位很普通的校长,他的作品没有哗众取宠的新名词、新概念,他用一个个亲身经历的故事,用一个普通教育者的朴素思考,演绎着他的追求和理想,他的这部作品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是值得一读的。
内容概要
学校教育的许多角落发生着这样一些故事:家长无可奈何地把孩子的教育责任推给了学校,无端的指责中还包含着无尽的抱怨;教师无论如何也要做出一副师道尊严的样子,即使“以学生发展为本”已成为教育的核心理论;青年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怎么也发现不了自己还是一个应受教育的人;学生可以对教师评头论足,甚至于可以把成绩的不好全部归之于教师的教学能力,而自己根本谈不上对教师的尊重;学校管理遭遇“人性化”与“制度化”的碰撞……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校长该做些什么呢?本书反映了一位中学校长对“什么是好学校”、“如何办好学校”的心灵探索,对学校中的人际关系的分析与应对策略。
作者简介
李首民,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二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从事中学校长工作20余年,在学校管理的实践中,从伦理的角度研究校园人际关系,营造情理相融的校园文化,历经14年的磨练,创造了一个让师生终生留恋的和谐校园。
书籍目录
代序 学校,校长精神的折射引言 师生终生留恋的地方第一章 教育崇善:追求完整和幸福 基石1 反思 基石2 责问 基石3 研究第二章 情理相融:定位校长的角色 基石4 责任 基石5 宽容第三章 校园人际:走向“三角”合力 基石6 合作 基石7 共赢 基石8 敬道 基石9 协同附录一 《人民教育》通讯:让学校成为师生终生留恋的地方附录二 《上海教育》专访:为自己注入文化气息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教育崇善:追求完整和幸福 学校教育的许多角落发生着这样一些故事:家长无可奈何地把孩子的教育责任推给了学校,无端的指责中还包含着无尽的抱怨;教师无论如何也要做出一副师道尊严的样子,即使“以学生发展为本”已成为教育的核心理论;青年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怎么也发现不了自己还是一个应受教育的人;学生可以对教师评头论足,甚至于可以把成绩的不好全部归之于教师的教学能力,而自己根本谈不上对教师的尊重;学校管理遭遇“人性化”与“制度化”的碰撞…… 我常常问自己:校长是什么? 校长是在理想和现实出现矛盾时,另一条道路的选择者,是在不同意见中最后做出决定的决策者,是在上级意见和下级意见不统一时的思想协调者,是研究和把握学校发展的思想者,是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追求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的引领者。 基石1反思 20多年的校长经历,我无时无刻不在矛盾着,在社会评价和自身价值之间矛盾着,在远大的个人目标和浅薄的实际能力之间矛盾着,在教育的理想追求和现实的无奈之间矛盾着,在遵循和违背教育规律之间矛盾着,做了许多错事,又理不清头绪。 假如让我回到20年前,重新开始做校长,我将先把思想整理一下;假如,我能独立思考,而较少考虑自己的得失、功过,我将一定会更明确自己的思想;假如,大家在教育上真正地树立符合教学规律的理念,让那些公开做一套、内部搞一套,嘴上说一套、实际做一套,人前讲一套、背后又一套的校长们大吃其亏,我将一往无前地将自己的思想付之于实践。 愿我自己有一份政治勇气,排除所有的干扰,做一位有理想而又幸福的校长。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