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华东师大 作者:李燕 页数:325 字数:380000
内容概要
本书对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了详细的介绍。全书共分导言,0-3岁婴儿的发展,3-6岁幼儿的发展,幼儿发展的背景等四篇。内容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婴儿的生理发展;幼儿认知的发展;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家庭与儿童发展等。
书籍目录
第一篇 导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什么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二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第一节 遗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 胎儿的发育 第三节 新生儿的发展第二篇 0-3岁婴儿的发展 第三章 婴儿的生理发展 第一节 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第二节 身体的生长发育 第三节 运动技能的发展 第四章 婴儿的认知发展 第一节 婴儿感知觉的发展 第二节 婴儿思维的发展 第三节 婴儿智力的发展 第四节 婴儿学习与记忆的发展 第五节 婴儿语言的发展 第五章 早期情绪与社会性的发展 第一节 婴儿情绪的发展 第二节 气质及其发展 第三节 婴儿期社会交往的发展 第四节 婴儿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第三篇 3-6岁幼儿的发展 第六章 幼儿的生理发展 第一节 脑的发展 第二节 幼儿身体的发展 第三节 幼儿动作的发展 第七章 幼儿认知的发展 第一节 幼儿思维的发展 第二节 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 第三节 幼儿信息加工能力的发展 第四节 幼儿智力的发展 第五节 幼儿认知发展领域特殊性研究 第六节 幼儿语言的发展 第八章 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第一节 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第二节 自我的发展 第三节 性别差异及性别角色的发展 第四节 同伴关系的发展 第五节 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 第九章 幼儿的游戏 第一节 幼儿游戏行为的概述 第二节 游戏的发展 第三节 游戏与儿童认知发展 第四节 游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 第五节 游戏与心理健康第四篇 幼儿发展的背景 第十章 家庭与儿童发展 第一节 家庭的意义与功能 第二节 亲子关系与儿童发展 第三节 教养行为与儿童发展 第四节 家庭结构与儿童的发展 第十一章 家庭以外的环境与儿童发展 第一节 同伴关系与幼儿发展 第二节 电视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学前教育机构对幼儿发展的影响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三、遗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遗传与心理健康、行为问题有关吗?是的,任何一种基因缺陷对神经、精神、病理性行为障碍等的发生都可能是危险因子。 关于遗传对变态行为影响的证据,主要是来自家谱研究,研究者计算各种疾病的“一致率”(concordance rate)的资料。例如在双胞胎的研究中,一种疾病一致率的测量,是指双胞胎中的另一方也有此种疾病的几率。如果同卵双胞胎的一致率高于异卵双胞胎,就可以假设这种疾病有遗传的倾向。 比如,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颇为严重的心理疾病。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人在思维、情绪表达及日常行为上都有严重的问题;他们也没有能力形成简单的概念,并将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做逻辑的联结。他们常分不清幻想与事实的区别,结果常觉得困惑,或有明显的幻觉,这是造成其行为不合理不合宜的原因。针对一些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双胞胎所进行的研究发现,同卵双胞胎的平均一致率为0.46,异卵双胞胎的平均一致率为0.14(Gottesman & Shields,1982),这表明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会遗传的疾病。对在收养家庭长大的成人所做的研究也显示,这些被收养者的精神分裂症(或其他失常行为)的发生几率,与其有血缘关系的亲戚的精神分裂症发生率的相关,高于与收养家庭成员发生率的相关(Plomin,1990)。 近期对神经系统的微观研究也证明了遗传因素与某些心理和行为异常的关系。比如,五羟色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与许多精神障碍有关(如焦虑症、情绪障碍、强迫症等)。对五羟色胺的研究发现,五羟色胺的水平受遗传因素影响,而低水平五羟色胺与精神障碍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相关,焦虑和情绪障碍的易感性、暴力行为等都受其影响(孙建英,2005)。 不过,近年来,许多证据显示一些变态行为例如酗酒、犯罪行为、沮丧、过动、躁郁症或精神分裂症,都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一致率并不高。环境因素对一个人的变态行为或心理疾病是一个更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遗传可能是个体获得了某些心理和行为特征的遗传潜质或易感性,但只有在极大压力的生活事件(如有拒绝型的父母、遭受退学、破碎的婚姻)下才可能真正的引发问题。
编辑推荐
《教师教育精品教材•学前教育专业系列: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对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了详细的介绍。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