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儒者的《四书》诠释

出版时间:2008-5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黄俊杰 编  页数:26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所收十一篇关于《四书》诠释的论文,在中国《四书》诠释的研究方面比较偏重清代学者以及与当代学者的对话;日本《四书》诠释研究方面则比较偏重于日本古学派伊藤仁斋与荻生徂徕的儒学研究与解释;朝鲜儒学方面,则关注到平常台湾学界忽视的两位儒者,一是阳明学者郑齐斗,一是实学派的丁若镛,二者都不被视为朝鲜朱子学正统。总之,本书对于“东亚《四书》诠释”的探索研究,只是初步阶段,许多尚待开发的课题如对于元、明代的《四书》诠释,或是朝鲜朱子学派大家(如李退溪、李栗谷等)的《四书》解释之特色,乃至日本古学派以外(如朱子学派、阳明学派、怀德堂朱子学派等)等等,都有待从微观的角度,个别地深入研究。

作者简介

李明辉,原籍台湾屏东,一九五三年出生于台北市。政治大学哲学系学士,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其后获得“德国学术交流服务处”(DAAD)奖学金,赴德国波恩大学进修,于一九八六年获得该校哲学博士。
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客座副教授、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目前为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研究员、台湾大学合聘教授、中央大学哲学研究所合聘教授。
 著有:《儒家与康德))、《儒学与现代意识》、 《康德伦理学与孟子道德思考之重建》、 《当代儒学之自我转化》、 《康德伦理学发展中的道德情感问题》(德文本)、《儒家在现代中国》(德文本)、《孟子重探)》、《四端与七情:关于道德情感的比较哲学探讨》、《儒家视野下的政治思想》;译作有:《康德导读》(H.M.Batungartner)、《通灵者之梦》(康德)、《道德底形上学之基础》(康德)、 《康德历史哲学论文集》(康德)等书。

书籍目录

引言中国儒者的《四书》诠释  《大学》思想的历史变迁 朱熹对《四书》里“智”的反思:生命之流里智慧之弋射之道 清代的义理学转型与《四书》诠释:以《论语正义》、《孟子正义》为观察对象 刘逢禄《论语述何》及其解经方法日本及朝鲜儒者的《四书》诠释 日本德川时代四书学的开展与转变:从媒体的观点出发      荻生徂徕的《学》、《庸》解释及古文辞学 安藤昌益的儒教批判及其对《四书》的评论 涩泽荣一解释《论语》的两个切入点 朝鲜阳明学者郑霞谷的“生理说”及其对告子学说的诠释 伊藤仁斋与丁若镛的《中庸》古学诠释座谈会:“东亚四书学”概念之内涵与意义探讨 四书学的三个视角  “四书学”:暂定性的方法概念  “诠释背负信托”与“诠释背负理论”:《四书》研究刍义 东亚儒学经典诠释史的四书学 人名索引

章节摘录

  《大学》思想的历史变迁  《礼记》中《大学》一篇,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命运极其特殊。它在漫长的汉魏六朝期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声息;在唐代,韩愈、李翱对它也只是稍加引述或略略论及。然而等到宋代二程将它表彰出来,朱子将它区分经传、详加注释、编入《四书》后,它竟成为此后儒生几乎人人必读以及儒学史上关联至广、争议最多的一部书。差不多可以说它是儒学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一部书了。  这样一部儒学史上吸聚无数论辩能量的传奇之书,其思想在历史上的转折变迁自然是极其值得考察的。当代跟这主题直接间接相关的论著不少,精彩之作早已有之①。不过,从本文的立场来看,它们大多只以宋明以来的部分为主要的讨论范围,也多半只以朱子、阳明两种诠释观点为讨论的重点或基准,从而只呈现了《大学》思想史的一部分面貌和一部分内容。当然,从一般的观点来看,这一点根本不能算是缺失。一般认为,既然《大学》原本的表述极其简略、含混甚至还错简失序,而且争议这么久了仍然没有定论,那么干脆承认《大学》的本义是无法判断无法确定的,就将这个源头存而不论算了;而朱子、阳明两种诠释虽然相持不下。却起码是各自拥有广大支持者的两个具有正当性的儒家“正学”那么就以这两种诠释为《大学》思想史的重点或基准好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东亚儒者的《四书》诠释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四书》是影响我国思想八百多年的经典。《四书》中《大学》、《中庸》皆出自《礼记》,这说明《礼记》虽非三礼之首,但实际影响很大。自朱熹表彰《四书》以来,《四书》在群经中承担着“法律”纲领的角色。《四书》的影响不止于国内。作者以亚洲的视野研究《四书》学,有独到之处。但是,经学研究,尚须作者自己先具有自己的经学观,如此研究古人对《四书》的诠释才能裁断准确。研究外国的,还须具有那些国家的社会学术史的知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