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5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高明士 编 页数:37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共收十六篇论文,其中涉及政治文化者有十一篇,法律文化者有五篇。从这些论文的讨论中,可以发现学者们或重视文化的普遍现象,或重视文化的特殊现象;在研究方法上,不论文化的普遍现象或特殊现象,都需要有人关怀,这样才能得到接近全貌的理解。再者,文化的摄取,由于各地区需求不尽相同,基于主体性考量而呈现选择性。
作者简介
李明辉,原籍台湾屏东,一九五三年出生于台北市。政治大学哲学系学士,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其后获得“德国学术交流服务处”(DAAD)奖学金,赴德国波恩大学进修,于一九八六年获得该校哲学博士。
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客座副教授、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目前为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研究员、台湾大学合聘教授、中央大学哲学研究所合聘教授。
著有:《儒家与康德))、《儒学与现代意识》、 《康德伦理学与孟子道德思考之重建》、 《当代儒学之自我转化》、 《康德伦理学发展中的道德情感问题》(德文本)、《儒家在现代中国》(德文本)、《孟子重探)》、《四端与七情:关于道德情感的比较哲学探讨》、《儒家视野下的政治思想》;译作有:《康德导读》(H.M.Batungartner)、《通灵者之梦》(康德)、《道德底形上学之基础》(康德)、 《康德历史哲学论文集》(康德)等书。
书籍目录
序言东亚古代士人的共通教养东亚册封体制与龟趺碑秦汉帝国的出现与东亚世界魏晋南北朝贵族政治与东亚世界的形成——从都督诸军事制度来考察 唐代的军事决策与领导体制述略唐历在东亚的传播羁旅长安的新罗人——说唐代东亚文化圈现象之一韩国谷城郡发现观音寺缘起与菩萨头像及其意义统一新罗的专制王权的权力体制北宋、高丽关系之演变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与发展——以琉球王室汉化为约论中心东亚律令的交通规制一瞥日本律令制与古代东亚文化圈——以税制和户口掌握为中心从律令制度看奈良时代的社会等级结构日本古代法文化的形成发展及其对近现代法的影响传统中国法对日本刑事立法最后的影响——以《新律纲领》与《改定律例》为中心人名索引 名词索引
章节摘录
东亚册封体制与龟趺碑一、序我们常听到“中华”与“夷狄”二词。“中华”意味着文化开花的地方,“夷狄”则是指敬慕中华而来的野蛮人及其居住地。一般来说,“中华”是指统治中国的历代王朝,而“夷狄”意味着住在其周围的异民族。将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四方蛮人统称为“夷狄”,应是普通之事。这些意指四方野蛮人的语汇,源自古老的《公羊传》。但是,从野蛮人的一方来说,将自己称为野蛮人,是卑微委屈的说法,通常还是认为自身最为尊贵。其中一个例证为日本《大宝令》与《养老令》的律令规范。在这些规范下,“中国”等意指我国日本,新罗是藩国,唐朝则是邻国。这样的规定既然在我国出现,恐怕新罗也有某些将自身定位成“中华”(中国)的法律规范。以“文帝行玺”与“文帝九年”铭铜铙等出土遗物而闻名的南越国,也是另一个制定了有别于汉朝皇帝的其他制度规范的“帝”之国。由其周边地区出土的铭文印章(海南乐东黎族自治县志仲镇谭培村出土的“朱庐执刲”银印、广西合浦堂排一号墓出土“劳邑执刲”琥珀印)等文物,也是南越国与汉朝制度相异的证据。也有可能,有所谓以南越为中心而建构起来的独特册封关系。关于此种独特的中华观,也有人用“小中华”这种说法。
编辑推荐
《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与发展:政治法制篇》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