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学校的建设

出版时间:2008-8  出版社:华东师大  作者:陈玉琨  页数:214  字数:14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这几年应全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与有关学校之邀,以教育为主题作了不少讲演。承蒙厚爱,一些单位根据录音把这些讲演整理成了文字,部分已在一些书稿中发表。而讲演中的一些观点,其实早已在《人民日报》、《文汇报》、《羊城晚报》等媒体上零星地发表过,也引起了一些社会反响,比如关于学生学习过度与知识过剩、教师与家长对孩子的善意摧残、语言暴力与心理惩罚等等。对这些观点,赞成者有之,批评者也不少。  我本来以为,作为学者以求真为己任,只要言之有据,至于别人赞成与否是不用放在心里的。现在想想,这一观点实在有点迂腐。服务社会本来就是学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教育理论工作者,在揭示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指出存在于教育活动中的非科学的做法,目的并不是自娱,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教育改革。因而,力求使更多的人能接受经过科学论证的观点,逐步地改善我们的教育,应成为教育理论工作者的自觉追求。由此,当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邀请我将这些年来在各地的讲演整理出版时,我感到十分高兴。因为,我自以为又多了一条宣传真理的途径。  当然,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我自以为是地认定的真理,未必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对本讲演录中各种不当的观点,非常希望得到广大同仁与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指正。  此外,由于这些讲演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进行的,雷同的材料与观点出现在不同的篇章中在所难免,尽管在整理这些文字时,在不影响整体框架的情况下,本人已作了一些技术处理。对此,恳请读者谅解。

内容概要

本书是陈玉琨教授对一流学校建设的激情描述和对当下学校建设问题的深刻剖析。    陈玉琨,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首批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督学,全国教育干部培训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等等。1998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1999年由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学者”称号,2000年获上海市“我最喜爱的好老师”金奖。

作者简介

陈玉琨,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首批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督学,全国教育干部培训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等等。1998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1999年由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学者”称号,2000年获上

书籍目录

基础教育再认识学习的代价与学习的选择让教育适合学生现代学校制度和现代学校管理学校德育的新探索一流学校的建设学校之美与学校之德学校发展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干部的专业发展关于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冲突解决的途径和方法ISO9000,中小学不宜附录 校长专业化与校长培训——陈玉琨教授访谈 教育要让学生满意——访教育管理和教育评价专家陈玉琨教授 “教育拒绝平庸”——陈玉琨教授谈一流学校建设

章节摘录

  基础教育再认识  教育已经成为社会的一大热点问题。教育在社会上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那么多人的责难。无论人们是重视它,还是批评它,都是因为它关乎国家与民族的发展,关乎每家每户乃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谁都不能否认:教育在推动社会的发展和提升人的素质方面已经并且还将起到重要作用。无论从世界范围来看,还是从中国社会的发展来看,没有教育就不会有社会的今天,没有现代教育就不会有现代文明。尽管如此,却很少有人对当今教育真正感到满意。身在教育之外的人不满意教育,身在教育之中的人更不满意教育。  教育是永恒的社会现象,只要有人类就有教育。同样,只要有教育就有需要解决的教育问题。在我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后,教育的问题已经从有没有教育转向有什么样的教育。素质教育在我们国家已经推行了近20年,但至今仍举步维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基础教育的一些基本的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一、基础教育的基本关系  昨天的知识与明天的事业  教育在本质上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是为明天的社会准备人才的社会活动。“为了祖国的明天”、“托起明天的太阳”,都是基于这种认识而提出的口号。  然而,在实践中,教育又是立足于昨天的活动。课程是人类昨天知识的积累,教材是昨天知识的载体,它们按照昨天知识的内在逻辑组织着学生今天的活动;教师拥有的是昨天的知识,在课堂中传授着昨天的知识;学校按照昨天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规范组织教育、教学。

编辑推荐

  《一流学校的建设:陈玉琨教育讲演录》讲述了了教育的不公平不仅会导致社会的不公平,更严重的是它有极大的可能造就以不公平的眼光看待社会,以及以更不公平的手段处理未来社会问题的一代人。这不仅是学校教育最大的失败,更可能给未来社会埋下极大的隐患,甚至有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单一化的人才满足不了社会多样化的需要。人才的单一化必然造成一些特定的领域出现人才的积压,而在另外一些领域人才不足。在这一意义上,学校为社会培养多样化的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没有教育性的校园文化是没有灵魂的文化。这一点决定了我们在校园建筑、园林、景点等的设计和建造中,要注意其文化内涵和美感,使校园每时、每处、每事、每物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经常不断地对学生进行良性刺激,促进他们高尚情操、文明举止的形成,同时注意它的整体性和艺术性,把教育性和艺术性高度地结合起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一流学校的建设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一本好书,让我们在阅读中获得了对学校建设的智慧的启迪,同时也非常敬佩陈玉琨老师的独到的眼光。值得一读,尤其是有志于从事学校管理的人员。
  •   有过几次到校长培训中心学习的经历,尽管没有亲眼见过陈教授,但从老师们的口中甚至眼神当中都能感受到他的魅力。买这本书尽管是几年前的作品了,但作为教育改革前沿阵地的上海,几年前的探索到现在才刚刚在内地开始。只要开始就好!
  •   学校品牌建设的指导书
  •   教育工作者的帮手
  •   很不错,陈老师的思维很犀利!
  •   有所启示。有益的一本书
  •   这一本书主要从宏观的、政策的、理论的高度提出了对中国教育的一些看法。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