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7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徐芳 页数:277
Tag标签:无
前言
和徐芳相识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时女诗人不多,她的写作很出色,引起了我的注意。此后二十余年中,我们只是偶尔见面,但谈诗的时候很少。这次她的新诗集要出版,出版方和她本人都希望我能写几句话。徐芳在给我的信中说起“真可以歌唱”的八十年代,她自言“一直沉迷其中”,认为是“进入青春期的刻骨铭心的记忆”。 她的话引起我的共鸣。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已人到中年,当然不是青春期了,但我依然有着一种青春的心境和怀想。严格地讲,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是被剥夺和被埋葬了的,我们只有中年。我们的一切,正常的生活,喜欢的工作,追求的事业,还有人生的理想,都从中年开始。所以我和徐芳那代人的心是相通的。我们共同拥有青春的记忆和怀念。就我个人来说,我也有属于我的“青春期”的感受。可以这样说,正是由于有这样共同的感受和心境,我和新诗潮的那一代人有着许多共同的语言。 徐芳长期生活和工作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这是她诗情生长的地方,或者说,现代城市多彩而匆忙的生活,给了她无尽的灵感。对此,她既熟悉又依恋。但城市又是一种隔绝。有隔绝就有突围的愿望和想象。在高楼林立的大都会里想象春天,想象绿色,想象夜晚的月光和星星。
内容概要
“华东师大作家群丛书”第二辑把华东师大校友作家群集中在一起,更全面地展示出华东师大作家群的力量。本书为系列之一,收录了徐芳的诗歌近作。 徐芳的诗保留了新诗潮最珍贵的本质,那就是,内容上的对周围世界以及自我的内心世界的关切,艺术上则是鲜明的现代性。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寻以及先锋的精神。
作者简介
徐芳,女,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后留系任教,1999年调入《解放日报》文艺部,担任主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上海新文化中心研究员。著有诗集《徐芳诗集》、《再现灵感》,散文集《城市邂逅》,诗文合集《岁月如歌》,论文《人与大自然关系的艺术思考—兼评近年来小说创作的一种倾向》、《形而上主题:先锋文学的一种总结和另一种终结意义》等。诗歌、散文、小说作品曾多次获奖。
书籍目录
序 青春的记忆和怀念第一辑 难道曾有过这样的时候第二辑 没有月光却又遍地月光第三辑 火车在遥远的车站里驶过第四辑 黑暗的显现也许是惊人的第五辑 是无法追寻的一切让沃远眺第六辑 开动一句诗去火星旅行第七辑 鸟雀也进入飞行的螺旋线第八辑 飞越夏季……那条公园的小径附录 我怎样读诗与写诗后记 诗,我的心灵花园
章节摘录
尽管一夜漫长 痛苦的沉思 认识到过去 在孤单的心灵的回忆中 达到完美—— 琴声如诉 你的脸被漂浮的琴声缠绕 闪光的头发上 映现出烛光的摇曳 也映现出影子、很多的影子 道路含于噙泪的双眼中 战争已经过去 担心却刚刚开始 世上万物都在延续 如同那首歌 或者那个并不存在的咖啡馆…… 你看云时 是你的一种看法; 我看云时 看法一种—— 是我的,是我的 是的。 把你挤开 我却无法看得更远 当你移动天上的花时 我不能再走近 是啊,在空中翻卷 但不能太持久 而把云挤开 我的眼前也只有一片朦胧 看吧,看吧,就是这样……
编辑推荐
华东师大作家群现象,是在中国高校里绝无仅有的一种文学现象。1995年冬,华东师大校友作家丛书《人生韵味》、《阅世戏言》、《寻常情怀》、《烟梦往事》、《精神故乡》等策划、出版,此为第1辑,前后共8本。 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校园弥漫的诗性氛围,使得丽娃河畔作家辈出。华东师大不仅是一校拥有作家最多,更重要的是拥有了一批在中国文学界有影响的作家!施蛰存、许杰、徐中玉、钱谷融、沙叶新、戴厚英、王智量、鲁光、赵丽宏、王小鹰、王晓玉、孙(禺页)、刘观德、格非、李洱、徐芳、陈丹燕、周佩红、戴舫、陈洁等等作家,都曾经或正在文学界产生着令人关注的影响。如,施蛰存是中国现代心理小说的代表作家;格非,与苏童、余华等一起成为中国当代先锋小说代表作家之一;戴厚英的长篇小说《人啊,人!》成为新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品;沙叶新《假如我是真的》等话剧作品在社会上产生过重大反响;鲁光的报告文学《中国姑娘》在当时,与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一起成为新时期报告文学的代表作品;刘观德的《我的财富在澳洲》与北方的《北京人在纽约》一起,成为留学生文学的代表作品 1995—1996年之交,丛书策划者阮光页提炼并命名了后来影响深远的“华东师大作家群现象”。1996年春,大型签名售书活动和“华东师大作家群现象研讨会”在华东师大举行。通过各大新闻传媒的报道,特别是东方电视台20分钟的专题片《丽娃河畔走来的作家群》的播出和十年后的重播,“华东师大作家群”的概念广泛传播到社会,在文学圈、高等院校,以及读者当中产生了重大的反响。 时隔十二三年,华东师大作家群丛书第2辑共9本于2009年推出。以“80后”为主体的华东师大作家群丛书第3辑也将进入策划。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