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的竖琴

出版时间:2009-7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摩罗  页数:209  
Tag标签:无  

前言

1995年本社出版了一套华东师大校友作家群丛书,均为散文。这是副总编阮光页提出的选题。阮光页原是中文系七七级的学生。他的那个年级的校友中,正拥有孙颐、赵丽宏、王小鹰、陈保平和陈丹燕等5位作家。他们在求学时就写了一些作品,其中孙(禺页)、赵丽宏、王小鹰更早崭露头角,在进校前已发表了很不错的小说、诗歌和散文,如几丛鲜艳的花枝,摇曳在那时还显得荒芜的文学园地上,相当引人注意。他们毕业后,十余年中,仍是新作不断,仍是一派方兴未艾的样子。1994年,作为编辑和同学的阮光页忽然想到:何不让他们各自编一本散文近作,集中推出,以形成一种景观呢?继而想到五六级的戴厚英、五七级的沙叶新等人,更是久负盛名的作家。一时虽不及细想,但已产生了“华东师大作家群”的概念,而决定先限于“校友”范围,来着手编辑、出版这套丛书。但戴厚英一本集子,刚与其他出版社签约,只得暂付阙如。这套丛书推出以后,上海文学界以至社会上的不少人,很快认可了这个“华东师大作家群”,师大因而增添了一道绚丽的色彩,相当引人注目。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如果无人察觉,特地指出,冠以名称,可能一直会悄然无闻;而一旦命名,提醒了公众,大家会觉得十分自然,一点不觉得异样。接下来,编者就更“名正言顺”地来充实这个概念。

内容概要

我国高校七七级的学生,集中了许多因为“文革”爆发、停止高考而被积压了十年的优秀人才,其中有一批真正热爱文学、又长期颠沛于社会底层的“知青”,他们接触社会的程度,远非“文革”前的和以后的学生所能相比。而在华东师大校友作家群中就有那么一些代表人物:孙颙、赵丽宏、王小鹰、陈保平、陈丹燕……    这套华东师大作家群丛书第二辑中,把华东师大校友作家群集中在一起,更全面地展示出华东师大作家群的力量,华东师大中文系师生以至其他高校的师生,可能会从中继续受到感染和激励。    本分册收录的是摩罗的一些精选作品。

作者简介

摩罗,本名万松生,1961年出生于江西省都昌县一个农民家庭。1978年考入九江师专学习中文专业课程,1997年获得华东师大文学硕士学位。现居北京,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 
所出版的主要著作有:
《六道悲伤》(长篇小说),刊载于《十月》杂志长篇小说版2004年10月出刊的寒露卷。
《耻辱者手记》,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
《自由的歌谣》,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年出版。
《因幸福而哭泣》,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年出版。
《不死的火焰》,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年出版。
《因幸福而哭泣》(繁体字版),台湾情报文化公司2003年出版。《不死的火焰》(繁体字版),台湾情报文化公司2003年出版。
《大地上的悲悯》,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出版。
《速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师与名家丛书——鲁迅》,(与人合著)蓝天出版社2004年出版。
《第一年——一个人文学者的育儿手记》,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5年出版。

书籍目录

序第一辑◎讲述底层  家在江西  父亲  给贪污的人送钱  父亲的第一本藏书  晒旧衣  我是农民的儿子  城里的姨妈  爱婴之家第二辑◎言说自我  中学时代的文学书  我的财富观  写作的限度  丢掉手中的鸭毛  谛听天国的神秘声音  悲六道之伤  我为什么要写小说  丽娃河的鲜花第三辑◎记述师友  思念仁者  自由的歌谣  一个高贵的生命  上帝的竖琴  爱是如此艰难  西山西水  篾匠爷爷第四辑◎笑看新生  宝宝日记引言  半岁的小笑笑  宝宝离别枣园小区的邻居  宝宝搬家来到望京花园  观赏法国印象派绘画展  小诗人  隐秘的感情  爹爹妈妈吃饱了吗后记  我在丽娃河蒙福甚多

章节摘录

第一辑讲述底层家在江西一九九三年我刚入华东师大,在丽娃河边的研究生楼前见到一只募捐箱和一张募捐海报。海报称,数学系研究生某某某因患肝病治疗良久,身体虚弱,急需加强营养,而家又在江西,经济压力很大云云。海报所列理由实际上是这样:某人因病需一笔营养费,因家在江西拿不出这笔营养费乃请求他人援助。我也恰好是刚从江西来的,对“家又在江西”自然很有体会。但我没想到“家又在江西”竟然可以成为募捐的理由,而且是一经点出大家即可心领神会的强有力的理由。也就是说,在上海,在中国社会,在公众意识中,江西的形象即是穷山恶水、贫病交加的形象。正当我反复咀嚼“家又在江西”的辛酸滋味时,一位与我一同来沪上学的老乡托人捎来口信:他因病在上海第六医院住院,嘱我去看他。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无力地握着我的手,侧着脸轻声说:“老兄呀,我不行了。”说完,两滴眼泪分别从鼻梁和鱼尾纹那里流下来。他患的是血液病,因免疫能力减弱,口腔已严重溃烂。他吡嘴让我看看,牙龈几乎烂光,白森森的牙齿无依无靠十分可怕。他每隔一小阵就必须给牙龈涂一次杀菌药。

后记

这些天一直在盘算着为《西风的竖琴》写个后记,阮光页老师特地嘱咐,最好要写写丽娃河。即使没有这个嘱咐,我的后记也不能不写丽娃河。我甚至因为终于有机会写一写丽娃河而兴奋不已。昨天辛苦一天,写了《丽娃河的鲜花》,也许用力太猛,写成了纯粹的散文。后记只得今天重写。对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文学青年来说,华东师大中文系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甚至是个蛊惑人心的地方。那里盛产批评家,盛产前卫的文学观念。说它在那个时代的中国文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点也不为过。这种地位至少维持了十年之久。九十年代前期我到那里读研究生的时候,中文系的氛围已经有很大改变,可是那种流风遗韵依然熏陶着莘莘学子和远方的读者。有一位同学在福州路逛书店时,跟一位陌生人谈起他是华东师大中文系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那个人一把攥住他的手,眼睛发亮地说:“那可是名校、名系、名专业呀。”投奔那个“名校名系名专业”,是我人生的转折点。我在那里读书三年,生病休学半年,毕业分配不顺利耽误半年,所以总共呆了四年。此前我在江西工作了多年,也许仅仅因为业余生活不爱打麻将,而爱读点书写点字。

编辑推荐

《西风的竖琴:摩罗文学作品自选集》:华东师大作家群现象,是在中国高校里绝无仅有的一种文学现象。1995年冬,华东师大校友作家丛书《人生韵味》、《阅世戏言》、《寻常情怀》、《烟梦往事》、《精神故乡》等策划、出版,此为第1辑,前后共8本。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校园弥漫的诗性氛围,使得丽娃河畔作家辈出。华东师大不仅是一校拥有作家最多,更重要的是拥有了一批在中国文学界有影响的作家!施蛰存、许杰、徐中玉、钱谷融、沙叶新、戴厚英、王智量、鲁光、赵丽宏、王小鹰、王晓玉、孙(禺页)、刘观德、格非、李洱、徐芳、陈丹燕、周佩红、戴舫、陈洁等等作家,都曾经或正在文学界产生着令人关注的影响。如,施蛰存是中国现代心理小说的代表作家;格非,与苏童、余华等一起成为中国当代先锋小说代表作家之一;戴厚英的长篇小说《人啊,人!》成为新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品;沙叶新《假如我是真的》等话剧作品在社会上产生过重大反响;鲁光的报告文学《中国姑娘》在当时,与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一起成为新时期报告文学的代表作品;刘观德的《我的财富在澳洲》与北方的《北京人在纽约》一起,成为留学生文学的代表作品1995—1996年之交,丛书策划者阮光页提炼并命名了后来影响深远的“华东师大作家群现象”。1996年春,大型签名售书活动和“华东师大作家群现象研讨会”在华东师大举行。通过各大新闻传媒的报道,特别是东方电视台20分钟的专题片《丽娃河畔走来的作家群》的播出和十年后的重播,“华东师大作家群”的概念广泛传播到社会,在文学圈、高等院校,以及读者当中产生了重大的反响。时隔十二三年,华东师大作家群丛书第2辑共9本于2009年推出。以“80后”为主体的华东师大作家群丛书第3辑也将进入策划……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西风的竖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条)

 
 

  •   初识摩罗,归因于赠送的《耻辱者手记》,因此认识了一个新的斗士。好作家的好作品不一定很多,主要还是在于他的精神,这本《西风的竖琴》刚看了两篇,虽是其他作品集里抽出来合而为一的,但是我也感到开心。先要对他有个总体的认识吧!
    与《耻辱者手记》对比,这本书果然还是那种文风,可能看上去没有了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苦,但是处处闪耀着作者对一些东西的深刻认识。我用了一个词-平实来形容我看过的第一篇,但是其中也激荡着作者的苦痛,我自认为一个好的作家,语言必须平实些,词藻华丽只是一个修饰语,而平实与生动共存往往更能打动人……
    心底感谢摩罗,虽不知其他作品如何,但是我已经收获了一些东西,最近也因摩罗了拓宽了很多阅读面、知识面以及视野。至此,我也更坚定了某些东西,比如要有自己的独立性格(个性),要有一颗悲悯的心,要有独到的眼光……至于其他附带的,不说了罢,刚启程,不能给精神诉求太多。
  •   首先看了摩罗德大圈子小圈子而后喜欢这个作者,就买了西风的竖琴和我的故乡在天堂站在自己的墓碑上发问还有我的村,我的山,这四本书.买完后都看了,其中最喜欢这本.作者很有思想语言生动,我相信很多人看完后多会喜欢,不过其中的故事我在上几本书中有的也看到,让我感到十分尴尬.有点骗读者的感觉,虽然是自选集你都粘一样的就有点对不起我们这样把你的书全都看的读者了吧....算然有缺憾还是5分吧喜欢摩罗.
  •   上大学时候就看过摩罗的书,这次在朋友处看到了这本书,毫不犹豫的买了,依然犀利的文笔,深邃的思想,作为农村出来的孩子,很多时候能找到共鸣,推荐
  •   感觉是本不错的书,虽然有点脏。但内容很喜欢。
  •   儿子的老师推荐的。
  •   这本书是帮别人买的,他说有很好
  •   《耻辱者手记》初读时的那份震憾、酣畅的感觉使我对摩罗记忆深刻,也进而将它推荐给堂妹看,而堂妹又转借给她的同学,几经辗转,终下落不明,深引为憾。
    《西风的竖琴》中有几篇就收有《耻辱者手记》里的文章,所以购买,当作对《耻辱者手记》的怀想。《西风的竖琴》中所收关于“摩罗育儿”的篇什,父爱满溢;但其文笔较之周国平的《妞妞》及《宝贝 宝贝》则远为逊色,近似流水账。
  •   没有摩罗的另一本书好
  •   一本杂记,编辑作得不错
  •   读到黑居易先生的《妖魔化摩罗者的敌意与荒唐》。文中说:摩罗只是用《中国站起来》回顾中国百年西化史,抨击某些精英的文化软骨病,替受苦受难的底层中国人说了点真话,为什么不能被世俗所容?为什么那么多媒体急不可耐一边倒地妖魔化摩罗呢?盖因妖魔化摩罗者,天然地自认为有道德优势、掌握了所有的真理与启蒙的权力,可以对普通民众发号施令,所以对《中国站起来》产生了敌意。实际上,摩罗在不同场合多次呼吁:“中国的知识分子要学会两条腿走路,在国内的社会空间伸张民权,在国际社会空间伸张族权、维护国家利益,这是一个成熟的知识分子群体必须同时承担的双重责任。”摩罗多次坦言自己并不具备五四前贤那样的学术能力,从无全面否定他们之意。在很多人顶礼膜拜的时候,摩罗觉得五四时贤不假思索地接受西方殖民者强加的国民劣根性不妥,当下一些中国人的崇洋媚外意识,应当反思。但是,处于铁屋中呐喊的人,看不到屋外的硝烟,并不代表不存在。君不闻,中国面临着西方世界的C形包围(戴旭语),中国上万亿美国国债可能打水漂,几十年的经济发展积累的财富可能灰飞烟灭。《中国站起来》是摩罗不沾利益、纵论历史、心忧现实发出的真诚声音。我想,今天的摩罗被孤独、被诬蔑、被误解、被妖魔化的局面,正如十二年前的摩罗被追捧、被表扬、被偶像化一样,都是真诚或者别有用心的人对这位独立思考、真诚发声的思想家的一种礼赞。历史将证明,中国需要这样的孤独的呐喊者。 ...黑居易先生此文,中国号称自由主义的各家汉奸媒体均予封杀,只有北京《竞报》和深圳《晶报》等给予发表,故而孔和尚节选于此,略表声援。不过声援了黑居易,恐怕那白居易、里伤隐之流要来捣蛋。 阅读更多 ›
  •   在卓越买了N本书,目前为止应该是买的最成功的一本书,虽然拿到书的时候已经明显陈放已久表面较脏,但总归瑕不掩瑜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