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12 出版社:华东师大 作者:杨国荣 页数:242
内容概要
《思想与文化(第7辑)》是《思想与文化》的第七辑,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编写而成,全书分为哲学论坛;伦理、政治与文化;知识与默会之知;中西之间;现代文学回眸;儒学与新儒学;史与思;古典今释八大块板。
书籍目录
历史中的哲学中国的历史哲学史与思“庚申之变”与中国人历史经验的碎裂士绅言论与晚清中国——围绕《海国图志》、《讨粤匪檄》的分析元哲学问题何为哲学中外之间“价值导入”与“非亚洲日本”的反思——日本战后改革叙论传统与现代中国传统观看方式及其现代遭遇全球化问题全球性与普遍性经典研究中庸之道为什么必须以诚为基础新儒家反思牟宗三的“自由”与“自由主义”观直线进化论抑或文化转轨论?学术讲演录人文科学的方法论问题读书札记思辨之美的奥秘——《读黑格尔》的启示
章节摘录
历史中的哲学 二、中国人的历史兴趣 首先要指出一个很重要的现象:中国人一直对自己的历史表现出不同寻常的兴趣,千百年来,他们留下了大量的历史记述。在传统的中国典籍中,史书卷帙浩繁,最早的历史文献可上溯至公元前11世纪。(印度则全然不同。我们所知道的印度早期历史,大多是从希腊人或中国佛教朝圣者的记载中了解到的。)据推测,中国人对历史的浓厚兴趣根源于中国原始宗教中的祖先崇拜。祖先的亡魂在活着的后裔的供奉中得以保存,后裔反过来也要依靠祖先的护佑。这就需要一定的祭拜仪式。通过这些仪式,子孙后代向他们的祖先定期汇报,同时以占卜的形式寻求祖先的保佑和支持。 例如,某些甲骨卜辞似乎表明,商王武丁(公元前13世纪末)认为自己因没有向祖庙汇报一项军令而遭受了磨难。另一种受宗教驱动的刻辞,则以周朝刻在供奉祖先的青铜器上的铭文为代表。有些铭文叙述了那些引发青铜器皿浇铸的事件,它们既为了荫蔽子孙,同时也是为了供奉祖先。诸如此类的事件被及时地保存在一些重要世系——后来则是由世系权力所扩展而成的王国——的编年史中。在这些编年史中,对祖先的汇报和留给子孙的记录一样多。活着的人必须证明自己的所作所为是正当的,因此他们必须把自己的所作所为记录下来。 三、王朝更替 因此,最根本的问题是:正在发生着什么?我们身处何方?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方式将取决于发问的时间。回顾真正的历史,最早我们可以追溯到后来中国人所谓的“三代”。这段时期长达十二个世纪,当时中国北方分布着很多小“国”(某一世系的政权所在地及其扩张的领土),其中的三个分别统治了四五个世纪,它们是夏、商(或殷)、周。现在(1995-1999),中国开展了一项大规模的研究项目,大批学者参与其中,并得到了中央政府的支持。该研究项目试图厘清夏、商、周时期确切或大致的断代,以及发生在三代的主要事件的年代——迄今为止,确认的最早年代为公元前841年,当时周朝第十代王厉王被流放,之后共和执政十四年。有意思的是,世界上半数以上的学者认为“夏朝”只是一个神话。 在这一阶段,中国历史的问题是:一个王朝的正当性在哪里?是什么赋予王朝“统治”(或支配)世界的权力(对于当时和后来很长一段时期内的中国人来说,中国就是世界——“天下”),以及这种权力何时结束,为何结束?最早提供答案的是天文学方面的依据,这暗示了占星术在发挥着作用。据说,公元前1953年2月的行星交汇与夏朝的开端有关。发生在公元前1576年十一二月间的另一次类似的交汇,则被视作商朝兴起的预兆。而公元前1059年5月的行星交汇则预示着周朝的兴起。这里暗含着这样一种思想,即每个朝代的建立都得到了中国人所说的“天”的同意。上天的眷顾,即统治的“天命”必然是有原因的。因此,人们认为,王朝的缔造者在上天看来是统治天下和爱护子民的最佳人选。他比任何人都更具有“德”的品质,这既使他威震天下,同时又养成温和的性情,能够善于倾听良言,虔诚供奉祖先。王朝缔造者的“德”就是整个王朝的德,代代相传,直到一定时候消失为止。在王朝的中晚期,一般会出现一次由贤臣领导的复兴;但紧接着王朝就会变得更加衰败。最后一位统治者要么不可救药地懦弱无能,要么是个在残暴统治和荒淫生活中耗尽王朝残余之德的暴君。然后,上天会发现具有“德”之品质的新典范,并赐予其缔造新王朝的“天命”。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