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华东师大 作者:郑杰 页数:20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学校发展是“质量—效能—人道”这三阶段吗?而每一阶段的问题真是那么轻易可以解决吗? 学校制度与文化的作用确实很重要,但是郑杰对制度和文化的认识不存在偏颇之处吗? 学校发展战略的分类就是“系统战略”、“组织战略”和“个体战略 ”吗? 本书作者一一为您解答了这些问题。作者带领我们去领悟那份专注和悠闲之间的超然境界。今天我们要当好一个校长,不能仅仅靠理论或者经验,更不能只靠技术,而需要有点“必要的乌托邦”,需要直觉能力和灵感,以及积极向上的人格、思想、心胸、视野和人文追求。 作者在本书中竭力想传递给大家的是一个重要的思想,那就是“发展就是扩展人们真实自由的过程”。至于学校的三阶段发展理论,质量、效能与人道追求,三大战略及其选择——书中的这些内容,都是对“扩展自由”的阐发和展开。并且还对当下学校管理中的诸多难点、难处,结合自身的独特经验,融合现代管理理念,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解决方法、思路与策略,既有深入的理性思考,又有丰富的实践例证。 作为一个真诚、率性而又充满睿智的“另类校长”,近年来,郑杰把目光和精力更多地投注到学校文化、学校制度和学校发展战略的研究上,并已有《改造学校待何时》、《一套好制度才有一所好学校》等相关著作出版。在这本讲演录中,郑杰针对当下学校管理中的诸多难点、难处与难题,结合自身的独特经验,融合现代管理理念,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解决方法、思路与策略,既有深入的理性思考,又有丰富的实践例证。仿佛一个个典型而鲜活的学校管理现场,不容辩解地告诉你这样一个既简明而复杂的教育道理:“没有办不好的学校。”
作者简介
郑杰,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十佳青年校长,上海市十大教育新闻人物,上海市十大读书成材标兵,原上海市北郊学校校长。曾致力于学校制度重建,大胆尝试现代学校文化变革,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其《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改造学校待何时》、《变革时期的教
书籍目录
讲坛上,我得站稳了(自序)周一 将学校置于真实世界中理解(上午8:00~9:15) 办好学校的四个前提条件(上午9:30~10:45) 第一次互动(上午11:00~11:30) 寻找普适的价值观(下午1:30~2:45) 好学校的发展有三个阶段(下午3:00~4:15) 第二次互动(下午4:30~5:00)周二 质量及其存在着的严重问题(上午8:00~9:15) 谁是学校最大的利益相关方(上午9:30~10:45) 第三次互动(上午11:00~11:30) 质量要诀:一次就把事情做对(下午1:30~2:45) 效率是算计的结果(下午3:00~4:15) 第四次互动(下午4:30~5:00)周三 教师自治其实就是法律之治(上午8:00~9:15) 市场机制与同心圆式的治理结构(上午9:30~i0:45) 第五次互动(上午11:00~11:30) 与个体幸福高度相关的九个因素(下午1:00~1:45) 梦想中的学习共同体(下午2:45~3:45) 第六次互动(下午4:00~4:30)周四 将学生的生命质量作为关注焦点(上午8:00~9:15) 发展是扩展真实自由的过程(上午9:30~10:45) 第七次互动(上午11:00~12:00) 实实在在地务文化之虚(下午1:00~2:15) 营销,将变革动力引入学校(下午2:45~3:45) 第八次互动(下午4:00~5:00)周五 给出让家长愿意选择本校的理由(上午8:00~9:15) 体制、机构和运行规则(上午9:45~10:45) 第九次互动(上午11:00~11:45) 最大限度地开发教师的潜能(1:00~2:15) 规划第一,执行第二(下午2:30~3:45) 第十次互动(下午4:00~5:30)
章节摘录
办好学校的四个前提条件(上午9:30~10:45) 下面,我们一起来用理性和逻辑质疑“没有办不好的学校”这句话,这句话应该是有条件的。我们提出的质疑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这句话是不成立的? 第一种情况,校长不能顺应环境变化 从语文角度讲,“没有办不好的学校”是一个双重否定句,转换成肯定句的时候,这句话就变成“凡学校都能办好”。在这里,办学的主语是谁?答案很明确,是校长在办学,我国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办得好不好关键看校长的本事了。同一所学校,交到你手里办好了,交到别人手里搞砸了,这就是校长在办学过程中显现出的能力上的差别了。 大体上讲,随着时代进步和教育的变迁,对校长的能力要求也在变化,这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外行领导内行”到“内行领导内行”,再到“外行领导内行”。 第一阶段是“外行领导内行”的阶段,时间从1949年建国到1978年改革开放的开始。这个阶段的校长在学校办学过程中的作用并不十分大,可能还没有党委书记大,在一段时间里甚至还没有“工宣队长”大。那时,校长首先是政治代言人。在校内,校长所使用的话语基本上是政治性的语言,是那些紧跟形势的政治话语。校长要用政治眼光来看待教育问题,用政治方式来解决教育问题,毕竟在那时,所有的教育问题都被认为是政治问题。其次是政府的代理人。作为校长,他的日常工作主要就是开会。先是参加上级部门召开的会议,认真做好笔记;而后是召集别人开会,校长回到学校以后把会议精神层层传达,要求学校干部群众贯彻执行;接着就是出席会议迎接上级检察或者向上级汇报工作。在我看来,当时的学校可能根本就不需要什么校长,只要一个“传声筒”就够了,好校长就是“党性”强的、有原则和革命立场的那些人,至于文化程度方面则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在改革开放以前,学校校长并无多少办学自主权,我个人认为,那个时代的校长不难当。
编辑推荐
我认为,校长理应成为一个理想家,带给学校以梦想和必要的“乌托邦”,但是校长主要还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能手,……有所创造的话,也是基于问题的解决。 在什么情况下学校交通最高?我想大概有如下三个条件:一是学校有教育创新力量;二是教师能自主发展;三是学校全体人员的目标高度一致。 可能世界上最好做的是“务实”,最不好做的恰恰在“务虚”。我这里所说的“务虚”不是那种口号式的务虚,而是实实在在地务文化之虚。 如果在工作目的、工作期望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与教师进行清晰的沟通,就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感,并在一定程序上促进他们把目标调整学校所期望的目标上来。 ——郑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