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共同体

出版时间:2006-10  出版社:华东师大  作者:赵健  页数:165  字数:155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全书共分六章:在第一章(导论)中,本书从文献研究和实验研究两条途径,提出了研究所关注的问题,包括学习共同体概念和学习共同体研究中存在的诸多歧义;以及建构学习共同体的努力与学校中日常学习观念之间的冲突。这些问题都需要对学习共同体背后所隐藏的认识论、社会学和人类学的机制作进一步研究。本章还阐述了研究的视角和定位,即采用社会取向的建构主义和社会文化观对知识和学习的分析路径,着眼于中观水平的研究。在第二章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学习共同体”中的“共同体”概念的内涵是什么?主要研究学习共同体的社会学基础。分为如下几个方面来论述:共同体与社会、社区及组织,各自具有不同的社会学意义和研究脉络。共同体概念本身的意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演进。和“学习”结合的不是共同体的原始意义,共同体在当代语境下重建的意义,使之成为支撑以知识建构与意义协商为内涵的学习的平台,成为信息时代知识创生的社会基础。第三章讨论的主要问题是,知识与学习何以要依托“共同体”?主要研究学习共同体的认识论基础。依次展开的内容是:知识的社会建构性是将学习置于共同体境脉中加以考察的理论前提;知识在认识论维度和本体论维度的拓展,使得知识获得摆脱了对个人的和显性化的途径的依赖,参与到实践中成为学习的新的隐喻;知识向实践中的识知的拓展,进一步揭示:知识的获得不仅是通过实践参与而实现,而且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实践:通过建立学习共同体来创新教育,其实是要重建学习的实践。第四章的主要问题是:实践共同体中的意义协商是如何展开的,其中哪些要素界定了形态各异的实践共同体的共同特征?学习者在实践共同体中怎样成长?从两个平行的角度切入到分析中:实践的角度与身份的角度,阐述了其中意义的协商与学习者成长的机制。第五章主要探讨的问题是,为了培育实践共同体,我们能够设计什么? 运用在第四章揭示的实践共同体的内在特征,为实践共同体的培育界定了一个设计的空间,该空间包含了四个方向上的张力:参与一物化;设计一自然发生;局部一整体;认同一协商。本章通过案例观察的方法,来具体解析如何在这几个方向的张力中找到实践共同体的设计途径。 第六章试图为前面的研究寻找一个适当的定位,在一个更大的境脉中考量各种学习共同体研究的价值和任务。从实践共同体的分析及设计出发,向上、下两个方向拓展,建立一个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三水平分析模型;提出基于学习共同体研究的多元学习空间的设计观点,并在这种观点的视野中回答导论中提出的一些问题。    本书是对当代学习科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学习共同体所展开的研究。研究由学习共同体在概念、研究以及建构方面的困境所引发,从解析“学习”和“共同体”这两个基本要素出发,对学习共同体进行了社会文化视角的探索。本书力图揭示的主要问题是:“共同体”以何种内涵和特征来支持学习?“学习”和“共同体”基于何种关系结合在一起?学习共同体中学习的机制是什么?学习共同体的建构中主要设计要素是什么?本书中的研究主要从中观层面出发来进行,并可以为理解学习共同体以及有关学习共同体的研究,提供一个参考的框架。

书籍目录

铸造“学习的生命之舟”——试论学习科学与课程教学创新(代总序)本书摘要第一章 导论  1.1 追问“学习共同体”  1.2 教学实践研究中的困惑  1.3 研究的方向、主题与结构第二章 共同体的社会学意义 本章脉络  2.1 共同体与社会:两种不同的社会结构  2.2 共同体与社区:意义的融合与分化  2.3 共同体与组织:走出工具理性主义的困境  2.4 学习共同体:聚焦当代共同体意义上的知识创生第三章 知识与学习的共同体境脉 本章脉络  3.1 知识的社会建构性:一个基本的观念  3.2 显性知识与默会知识:认识论的视野  3.3 个体学习和集体学习:本体论的视野  3.4 知识与识知:实践取向的知识观拓展 本章尾声第四章 实践共同体(一):学习共同体的一个原型分析 本章脉络  4.1 实践共同体概述  4.2 实践共同体中的实践分析  4.3 实践共同体中的身份分析第五章 实践共同体(二):为了学习的设计观 本章脉络  5.1 参与与物化之间的张力  5.2 设计与自然发生之间的张力  5.3 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张力¨  5.4 认同与协商之间的张力第六章 学习共同体的分析模型与多元学习空间构建 本章脉络  6.1 学习共同体:三个水平的分析框架  6.2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多元学习空间  6.3 提问的回应结语与研究展望附录参考文献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学习共同体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很实用,对我学论文很有帮助,谢谢作者,谢谢当当网,以后我会经常上来买东西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