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9 出版社:华东师大 作者:雷玲 页数:23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本书是要通过众多一线教师对名师经典课例的听课、思考、品悟,以及名师们自身对课例的教学反思,启发老师们真正领悟什么是通过千锤百炼磨出来的好课。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聚众人之精华,不断提升每一个参与者的自身素质。 无论您是刚入杏坛的年轻教师,还是名扬八方的优秀教师,细细品读这本书,相信您总会有收获。 上帝在细部。一句无心的话,一次不经意的行为、一种惯常的态度……课堂教学中微不足道的细末之处,往往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平,折射着教师的教学思想,表达着教师的教学风格,体现出一位教师的实力和功力。点滴的微末决定着学的成败,丝毫的细节决定着课堂效率与质量。关注细节,其实就是关注新课程的理念是否落实到位,就是关注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关注细节,就是追求教学的高品位,就是追求教学的智慧;把握细节,更是提升教师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 常言道:教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今天,我们的教育并不缺乏践行者,我们缺乏的是向更高境界“加速”的追求者。教学活动永无止境,怎样创造“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高的教学功效”的教学方法,是名师高入一筹之处。其实并没有捷径。“熟生巧,巧生华。”在教学过程中,或许我们会取得成功,或许我们会有失败,但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热爱学生,苦心寻求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教学的趣味性自然会生发出来,就能达到教学的理想境界。 成长=经验+反思。这是波斯纳(Posner)关于教师成长的经典公式。 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但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作为教师,如果只是读书、教书、不写作,不反思、不梳理自己的成败得失,就不可能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要使自己尽快地成长起来,只有不断反思。坚持写教学后记或教学随笔,这样不仅能逐渐培养起随时开展教学反思习惯,更能使我们逐渐向专家型教师靠拢。
书籍目录
第一篇 品味细节的精彩 1.在“咬文嚼字”中有效朗读——特级教师于永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赏析 2.人文关怀满课堂——特级教师贾志敏《惊弓之鸟》细节赏析 3.从三个维度求语文之“真”——北京青年名师王文丽教学片段赏析 4.表演,理解词语意义的妙招——特级教师孙建锋《巨人的花园》教学片段赏析 5.“片言只语”总关情——特级教师陈金才、王崧舟、孙建锋、靳家彦课堂语言赏析 6.细节编织的情网——特级教师孙双金“送别组诗”鉴赏 7.触摸文字的温度——听特级教师薛法根《爱如茉莉》有感 8.书不读熟不“开讲”——特级教师于永正《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赏析第二篇 教法的完美与缺憾 1.不谋而合——听两位名师教《我的战友邱少云》 2.预设决定课堂的温度、广度和深度——评特级教师窦桂梅《晏子使楚》的三次课堂预设 3.学名师上课不是简单照抄——简析“抄”课现象 4.“变声期”的儿童诗教学——谈特级教师周益民《天使的声音》的缺憾 5.因为刻意,所以遗憾——与特级教师孙建锋老师商榷 6.我们需要怎样的语文课堂?——于永正等三位特级教师课堂教学推敲 7.你与名师的差异在哪儿?——从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天鹅的故事》一课谈起 8.咀嚼名师的“本色”——听特级教师贾志敏报告及课堂教学有感 第三篇 经典课堂反思与升华 1.跳出“珍惜时间”的窠臼——特级教师闫学《匆匆》教学赏析 【名师反思】试图这样教语文 2.在对话中升华情感——湖北青年名师徐梅枝《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片段赏析 【名师反思】搭建情感的阶梯 3.用诗情召唤诗情——从江苏青年名师邬建芳老师《再别康桥》一课说起 【名师反思】以读者的心态超越文本 4.好课是这样“炼”成的——特级教师孙双金《二泉映月》教学片段赏析 【名师反思】好课像登山 5.立体的懂:阅读教学的真义——评特级教师胡明道执教的《花的话》 【名师反思】营造万花筒效应 6.匠心中的快乐教学=——北京青年名师王文丽《给予树》阅读教学赏析 【名师反思】让语文给予学生情感体验 7.情读中的想象与追问——特级教师王崧舟《长相思》教学谈 【名师反思】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寻求“和解” 8.行走在长满苇草的堤岸——优秀教师刘祥《贵在一个“新”字》教学点评 军 【名师反思】多层追问,搭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平台 9.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教坛新秀张祖庆想象作文《亚马孙河探险记》教学评析 【名师反思】生命中那条难忘的河 10.阅读课堂:有爱、有趣、有思的感觉真好——观摩江苏青年名师魏星执教《清平乐·村居》有感 【名师反思】营造幸福的语文世界 后记
章节摘录
3.从三个维度求语文之“真”——北京青年名师王文丽教学片段赏析 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的“真”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体会作者(即创作主体)写作的真实动因;(2)再现课文(即作品本体)的真实情景;(3)抒发师生(即鉴赏主体)的真实感受。 下面,我们来看年北京市青年名师王文丽老师是怎样从这三个维度求“真”的。 在《二泉映月》一课的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环节: 师:阿炳到底经历了些什么呢?他所生活的时代距离我们似乎太遥远了。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画面,通过我们自己生活中的一点积累,体会那是一种怎样的状态。请同学们看屏幕——(展示四幅图画,教师在乐曲声中叙述:可能是在某个秋雨连绵的早晨,也可能是在一个雪花飘飘的黄昏,可能是蹒跚前行的阿炳不小心撞倒了一个水果摊,也可能是贫困交加,使得阿炳最终卧倒在病床上……当然,还有很多很多的可能,请你拿出笔,结合自己的想象和对生活的感受,写一写你心目当中的阿炳经历了怎样的坎坷。)
编辑推荐
无论您是刚入杏坛的年轻教师,还是名扬八方的优秀教师,细细品读这《好课是这样炼成的:品读名师经典课堂》(语文卷),相信您总会有收获。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