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做研究

出版时间:2005-10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郑金洲  页数:24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汇总学校教育科研存在的种种误区或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求新求异。在从事教育科研活动当中,选择了研究课题以后,如果发现他人已有所研究,便搁置一边,重新选择所谓新的课题。历年的课题名录常常成为教师选择课题的重要参考,并不去深究已有的研究成果在哪些方面说明了自己的问题,解决了哪些自己所关心的困惑。结果是,课题研究中新名词、新概念迭出,这些新名词、新概念虽然引人注目,呈现出“眼球教育科研”的状态,但并不见得真正提供新的意义,对教育实践有新的解释和指向。实际上,教师所面临的许多课题是共性的,由于学校的情境不同、传统各异、办学思想有所区别等,他学校的研究常常并不能解决你学校的问题。对同样课题作深入的研究,有时是必要的。   (二)贪大求全。有些教师教育科研选择的课题常常比较宽泛,涉及因素众多,动辄就是学校的整体性变革或综合变革。在这样的课题中,并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向,甚至没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和线索。选择这样的课题以后,即使从事研究,各方面的问题的探讨也多为浅尝辄止,有欠深入。真正的研究并非“大题小做”,而多为“小题大做”;教师的智慧也并非“一鹤冲天”,而多为“积小智而成大智”。对局部的关键性问题的脚踏实地的研究,所产生的辐射、互动、连带作用,有时远胜于浮于表面的面面俱到的研究。   (三)跟风追潮。一旦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或“潮流”,常常有一些教师闻风而动,做相应的各式各样的研究。创新教育甫一出现,不少教师马上以创新为题申报这样或那样的课题,好像课题名称上没有创新,就无法实施创新人才的培养一样。多元智能教学刚一引入,有的教师马上将其作为教育科研的参照体系,进行多元智能教学的验证或推广研究。这种现象,一定程度地说明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还缺乏主体意识,缺乏对自身面临问题的捕捉能力和洞察力,缺乏应对自身独特问题的勇气和智慧。独立确定研究问题,自主开展研究,是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内在要求和规定。   (四)课题至上。科研以课题的形式来表现,可以使研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集中相当多的人力与物力解决一个突出的问题,能够使研究有明确的方向,课题研究的成果也会较为突出地体现出来。但是,课题并不是科研的代名词,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的科研,随机的、偶发的、情境的、个别的问题都可以成为研究的对象,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针对一系列具体、特殊的问题进行系统化的反思,虽然并不在预定的课题范围内,但同样是重要的有深刻价值的研究。“教师即研究者”是西方在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的一个命题,但从相关的资料看,在他们那里,中小学教师占主流地位的研究是对日常生活实践的研究。    (五)论文情结。论文是教师教育科研活动成果的一种表达方式,不是主要方式,正如同专业研究者自身的研究主要需要借助于论文这种问题表达出来一样,中小学教师的研究也有自身独特的问题表达样式。案例、叙事、日志、反思记录等,都是教师教育科研活动的重要载体。它们既可以成为教师教育科研活动过程的记录,也可以成为教育科研活动结果的体现方式。中小学教师自始至终是生活在教育教学的现实场景之中,教师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常常不是论文可以承载的。       (六)穿凿附会。一些中小学开展教育科研,有时会自觉不自觉地向专业研究者看齐,想方设法地引用大量的理论文献,先介绍国外学者怎么认识,后分析国内学者有哪些观点,最后再谈谈自己的见解。似乎只有和精深的理论携手,才能彰显出研究的力量和分量。殊不知,中小学教育科研的魅力并不在于验证某种既定的理论,其鲜活的生命力并不在于诠释这样或那样的专家的论断,它在教育科研之林中,之所以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恰恰是对教育现场的把握和判断,恰恰是对教育事件所做出的意义分析。这样的研究也恰恰是专业研究者难为或不能为的。

作者简介

郑金洲,1965年生,河北泊头人,教育学博士。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浦乐干部学院科研部主任。

书籍目录

导论:走出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误区第一章  改进实践: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指向  (一)解决学校实际问题  (二)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三)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第二章  行动研究:教师教育研究的定位  (一)教师从事研究的四种取向  (二)教师从事研究的基本特征第三章  从实际中来:研究问题的确定  (一)从教育教学的疑难中寻找问题  (二)从具体的教育教学场景中捕捉问题  (三)从阅读交流中发现问题  (四)从学校或学科发展中确定问题第四章  从计划到反思:研究的基本程序  (一)计划  (二)行动  (三)观察  (四)反思第五章  在过程中生成:研究方案的制定  (一)转换  (二)细化  (三)分化  (四)调整  (五)后发第六章  教育日志:教育研究成果表达形式之一  (一)备忘录  (二)描述性记录  (三)解释性记录第七章  教育叙事:研究成果表达形式之二第八章  教育案例:研究成果表达形式之三第九章  教育反思:研究成果表达形式之四第十章  教学课例:研究成果表达形式之五后记

章节摘录

  (一)从教育教学的疑难中寻找问题  在当今的教育教学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随着学生个体和群体变化的加剧,教师时常会感受到各种各样的疑难或困境。从目前来看,这些疑难或困境至少有以下几种类型:  其一,教师的设想、计划与实际效果之间的差距。例如,新课程要求教育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体验,引导学生在参与当中体验,在互动中生成,教师以此为基点,通过一系列新的教学设计,试图达到引发学生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热情的目的,但实施下来效果并不明显,并且学习成绩会受到一定影响。再比如,教师期望学生在学校完成家庭作业,并且在作业完成过程中给予监督,以便形成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但事与愿违,有些学生作业写得非常马虎,质量甚低。  其二,教育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目标之间或价值取向之间的冲突与对立。例如,教师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一指导思想出发,在教学中常常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课堂或家庭作业,但这种做法却造成了一些学生跟不上功课,经常伴随着一种失败感,从而导致学生厌学的情绪。  其三,教育教学中的“两难”情境。“两难”情境在教育教学中比比皆是,有时甚至贯穿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例如顾及到了单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就有可能妨碍了学生集体;关注到了学生的兴趣,规范性、一致性的要求就有可能被削弱了;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与班级生活中确立起来了,教师的引导角色就有可能无法实现了。  其四,不同的人或群体对待同一教育教学行为的不同看法。例如,有的教师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不断作出新的尝试,以改变先前课堂上灌输、传递的情形,但周围同事或学生家长却并不认同,觉得他是在出风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这些疑难或困境,是教师几乎每天都会遇到的,并且没有现成的成功模式可供借鉴,只能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逐渐找到削弱其阻碍、转化其限制力量的对策。

编辑推荐

  《教师如何做研究》是最为通俗的中小学教师科研指导用书,书中附有大量案例,是对“教师如何做研究”所进行的探索。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教师如何做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7条)

 
 

  •   相当好的一本书,针对现今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误区,提供给广大青年教师一些中肯和使用的意见和方法。即从实际中获得研究问题的确定。
  •   华东师大出版社的这本书,其实早有所闻。阅读了《教师如何做研究》有意犹未尽之感,收获颇多。充分体现了实践性、通俗性和指导性。我想教师读了这本书,就能够按步就班地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因此,这本书对一线的教师来说,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   作为一名教师必读书~!~要懂得怎么去研究教育~!~
  •   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是教师的使命。
  •   用来做课题研究,很适合!
  •   针对教师做研究说的很有道理,有利于专业发展。
  •   对于一线的教师而言,该书非常有使用价值,尤其是郑教授对常用的研究方法的介绍,读之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   本书对于中学教师来说,的确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其中对于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师研究来说有着什么重要的作用。我愿为之推荐。
  •   适用中小学教学研究
  •   一本很好的书。对提升理论水平很有帮助。推荐!而且我个人认为,大夏书系的书都很不错,可以择其所需,好好研究。
  •   对教师的讲课很有帮助。
  •   建议教师读看看
  •   感觉很好,特别适合老师读,有利于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   较为实用的指导书籍,这个系列的书籍比较严谨
  •   很满意,是需要的。
  •   书还没读,但是一看就是正版,期待中
  •   朋友推荐,还没读完,挺有用的!
  •   老师学习的工具书啊
  •   理论性较强,读读也是有益处的
  •   当老师的,看看非常好。
  •   正在读着,挺有用的。希望读完能有更大的收获。
  •   纸张挺舒服的,质量不错
  •   其实教师真正想做研究的不多,大部分都是形势所逼的,为了职称等功利性目的去做研究,实践作用能有多大呢。但不管怎样这本书对教师行业如何做研究分析的还不错,很多地方值得借鉴。
  •   读了这本书,对做研究有了更多的认识,感觉这本书挺好。
  •   支教活动时赠送给学校的,反映不错
  •   还没看完,不过对准备写论文的我来说理论方面有帮助.
  •   翻了一下,感觉会有知道意义的
  •   这是老师推荐的一本书,虽然还未看,但老师极力推荐,应该挺不错的!
  •   粗略翻看了哈,很不错!
  •   有很多可以借鉴的东西哦
  •   书是不错的书,可是买了之后才发现是关于基础教育的!刚刚翻了一下,对于高等教育的指导或者是写教育论文的参考价值都不是很大有点郁闷大家买的时候要搞清楚哦
  •   封皮有点破损内容可以,对在职教师写文章有一定启示.
  •   解答了自己的一些困惑,有收获。
  •   作为师范学生的教材比较合适
  •   这本书内容太深奥了,不适合准备当老师的我看。
  •   书的名头很大,中小学教师容易被其书名吸引,实际上真正做过课题的人知道这本书百无一用。郑金洲的这本书可能会被研究生课程中作为反面教材来进行批判。强烈不建议大家购买,买了就后悔。
  •     把教师研究当作技工手册,以衬托你们这些正牌教授的学术丰伟,用心何其毒也!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