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年5月第一版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页数:175 译者:李雪涛,任仲伟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永恒的一瞥——当达·芬奇面对这张略显苍白的脸孔时,不过20几岁。 这是他承接的第一幅肖像委托作品,描绘对象是佛罗伦萨的一位富家千金— —姬尼瓦·德·彭齐,达·芬奇似乎对少女的青春活力与妩媚视而不见。姬尼瓦倒像是一面镜子,透过她素净的脸庞,尤其是眼睛折射出了达·芬奇精神风貌的蛛丝马迹。我们是不可能看到达·芬奇当年的形貌了,但姬尼瓦在 500年前却真切地看到了一切,包括达·芬奇的举手投足都尽收她的眼底。这是“永恒的一瞥”,她眼里的达·芬奇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她为什么以那样的目光注视他?忧郁淡漠,朦胧凄迷,那是姬尼瓦看到的达·芬奇吗?还是达·芬奇看到的姬尼瓦呢?
书籍目录
《达·芬奇画传——一个对童年的记忆》与心理史学编辑前言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译后记
章节摘录
但是,不管列奥纳多生活的实际情况究竟如何,我们都不能放弃对他做精神分析的努力,直到我们在其他问题上取得成就。我们必须在总体上划定精神分析在传记中的能力范围;否则,对任何一种现象未加解释就会被视作是一种失败。精神分析的资料来源于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一方面是事件的偶然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另一个方面是个体被报道后的反应。以对心理机制的认识为依据,从个体的反应中去积极研究他的本性,去发现他原始的心理动机以及他后来的转变和发展。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并对这个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以及内外力量的共同作用加以考虑,那么就可以解释这个人物的生活方式。如果这样做还不能得到任何确切的结果——可能像列奥纳多的情况那样——那么责任不在于精神分析学错误或不完善的方法,而在于流传下来的、有关这个人物资料的不准确性和不完整性。所以,该为这个失败负责的是那些传记作家们,他们迫使精神分析学在如此不充分的材料上作出了这样的鉴定。 不过,即使我们掌握的历史资料非常丰富,并且对心理机制的运用也最有把握,这在精神分析看来是最重要的两点,精神分析研究也不能解释清楚,一个人为什么必然成为这样,而不是那样的人。在列奥纳多的情况中,我们不得不持这样的一种观点:他非法出生的偶然性和他母亲的过分温柔,对他性格的形成以及后来的命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童年后出现的性压抑促使他将力比多升华为求知的欲望,并使得他以后的一生,性生活都处于静止状态。但并不是在童年的性得到满足后都要出现这种压抑。在另外一些人身上,也许就不出现这种压抑,或者只是在很小的程度上出现这种压抑。我们必须承认,这里存在着一个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无法解决的自由度。同样,人们不能将这种压抑的结果看成是一种惟一可能的结果。也许,另一个人没有成功地将受压抑的力比多升华为求知的欲望。他受到了和列奥纳多同样的影响,但却不得不承受着智力上的永久缺陷以及无法克服的强迫性精神症的倾向。精神分析的方法无法解释列奥纳多的两个特征:极其特别的压抑性欲的倾向和使原始性欲得到升华的杰出能力。 性欲及其转变是精神分析学能够认识的最后一个问题。以后的问题则由生物学研究来完成。我们必须在形成性格的生理基础上来寻找压抑倾向和升华能力的原因,因为心理结构是后来在生理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由于艺术的天赋和能力是与升华密切相关的,所以我们必须承认,艺术成就的本质对我们来说,也是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无法解答的。今天的生物学研究倾向于将一个人器官构造中的主要特征,解释为(化学)物质意义上的男女气质的相互混合。列奥纳多英俊的外表以及他的左撇子可以用来证明这个观点。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会离开纯心理研究的立足点。我们的目的是要证明在性欲活动的过程中,一个人的外部经验和他的反应之间的联系。即使心理学研究没有向我们解释清楚列奥纳多具有艺术家气质的事实,但它却使我们理解了这种艺术家气质的表现方式和局限性。好像惟有具备列奥纳多童年经历的人,才有可能画出《蒙娜丽莎》和《圣安娜与圣母子》,才能使他的作品具有如此令人悲伤的命运,才能作为一个科学家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似乎在他童年的“秃鹫幻想”中就隐藏了他所有成就和厄运的关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