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3-5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乐国安 页数:437 字数:385000
Tag标签:无
前言
2000年8月19日至22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上,与会代表提出,鉴于近年来许多院校建立了应用心理学系或专业而教材却十分匮乏的实际情况,希望教学工作委员会能协助解决该问题。经我国心理学界同仁们的共同努力,由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的第一批应用心理学专业系列教材终于出版了。这套教材共12本,它们是:《应用心理学导论》(黄希庭主编);《心理学研究方法》(莫雷主编);《现代心理学理论流派》(马欣川主编);《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朱永新主编);《咨询心理学》(刘华山、江光荣主编);《公共关系心理学》(秦启文主编);《健康心理学》(郑希付主编);《旅游心理学》(游旭群主编);《消费心理学》(王莉主编);《法律心理学》(乐国安主编);《运动心理学》(张力为主编);《广告心理学》(冯江平主编)。这套教材是为大学本科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编写的,也可以作为相关实际工作者的参考用书。这套应用心理学专业系列教材既包含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基础课也包含该专业不同方向的主干课。在编写这套系列教材时我们力求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而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服务。这套教材,无论是专业基础课或专业方向主干课,都是导论性质的课程。为此我们这套教材在编写上力求体现以下特点。
内容概要
这套应用心理学专业系列教材既包含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基础课也包含该专业不同方向的主干课。在编写这套系列教材时我们力求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而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服务。 本书是全国应用心理学专业系列教材之一。法律心理学是研究社会生活中与法律有关的行为的心理学问题的学科,在中国正致力于法制建设现代化的过程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书共分5篇21章,对违法犯罪行为和司法行为中的心理学问题作了透彻的阐述,从理论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在司法领域的应用;在实践方面有助于法律制度的建设、改革和完善;有助于提高司法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有助于罪犯的改造,提高改造罪犯的效益。
书籍目录
第一篇 犯罪原因的探讨 第一章 社会学习理论 第二章 精神分析理论 第三章 挫折—侵犯理论 第四章 变态心理与犯罪 第五章 遗传与犯罪 第六章 脑功能障碍与犯罪 第七章 社会学理论 第八章 经验性多因素分析和“聚合作用论”第二篇 侦查和预审心理 第九章 侦查心理 第十章 预审心理第三篇 审判心理 第十一章 法官 第十二章 陪审团的行为 第十三章 律师 第十四章 被告 第十五章 证人第四篇 罪犯行为矫正 第十六章 监狱管理中的心理学问题 第十七章 罪犯心理 第十八章 对犯人的心理学矫正 第十九章 罪犯改造的质量和伦理第五篇 犯罪的预测和预防 第二十章 犯罪的预测 第二十一章 犯罪的心理预防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一、关于攻击性行为的获得班杜拉认为攻击性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社会学习的结果。社会学习方法包括观察学习和凭借直接经验的学习两种,此外,也与生物学因素有一定的关系(Bandura,1973;Bandura,Ross,&Ross,1963)。(一)观察学习班杜拉认为,通过学习,观察者就会获得大量的、综合性的行为模式;通过观察学习使行为的获得过程缩短。因此,行为可能付出的代价越高,危险越大,行为者也就越倾心于对成功的典范人物观察和模仿。具体说,行为者通过他人的攻击性行为,懂得了攻击性行为是怎样被完成的,那么这种象征的反应就可以作为行为者的指导。在班杜拉看来,观察学习的现象不是肆无忌惮地进行的。它被四种相互联系着的子过程控制着。一是注意过程,它控制着对榜样活动的理解和观察力,该过程受下列因素的影响,即榜样的实用价值、榜样对观察者的吸引力、观察者交往的偏好和交往的机会。二是保持过程,榜样行为要发生影响,观察者必须能够记住它,以便在指导过程中能够再现。保持过程受制于编码能力、心理复述能力,以及符号形式将反映类型储存脑中形成长时记忆的能力。三是运动的再现过程,这是一个将行为的组成部分整理成新的反应形式的过程,是一种自动的再现。这种再现依赖于观察者的行为能力和体质能力。当需要攻击对方时,警觉的注意和精细的记忆能够补偿运动机能的不足。四是刺激和动机的作用过程,它控制着观察学习反应的完成,因为正面的刺激将激励那些从未表现的东西得以表现,而类似负面后果的刺激又会阻止一些行为的表现。这四个过程决定了观察学习的水平。
后记
1985年我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任教时,开始涉足犯罪心理学,并编写了《犯罪心理学》、《侦查心理学》、《证人心理学》等教材。在此后10多年的教学和研究生涯中,我深切地体会到心理学在揭示犯罪原因、刑事案件的侦查和审理、罪犯改造以及犯罪预测和预防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并且我也欣喜地看到,国内心理学者在上述诸方面已经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书的写作,也凝聚着同行学者的心血。本书由我制定写作大纲,撰稿人分工撰写,最后由我通审定稿。各章的撰稿人是:乐国安:绪论、第9、10、1l、12、13、14、15章;管健:第1、2、5、6、7、8、20、21章;王恩界:第3、4、16、17、18、19章。感谢丛书主编黄希庭教授给予的指导和帮助,感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为编辑出版本书而付出的辛劳。在撰写过程中,我们参考和引用了大量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乘此机会我们要对这些成果的作者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