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伟保 页数:267 字数:24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本《艰难的腾飞——华北新式煤矿与中国现代化》由张伟保著: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西方经济的不断渗入,特别是轮船运输和军事工业的活跃,需要质量较佳的煤炭燃料,而传统煤炭工业开采技术和运输问题,无法适应这个新的环境。于是,利用新法开采煤炭的条件,便慢慢出观。《艰难的腾飞——华北新式煤矿与中国现代化》详尽阐述了
1870-1937年华北新式煤矿业的成长和发展,集中探讨华商如何在新环境下,解决其生产、运输、销售等方而的困难及其与各个时期政府的关系。以一个近代工业部门成长的典型案例阐释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艰难历程,极大充实了中国经济史学科研究的薄弱和不足。
作者简介
张伟保,广东番禺人.1959年生于香港。1988年投考香港新亚研究所,随中研院院士全汉升教授研习中国经济史,获历史学硕士(1991)、博士(1994)学位。其后,再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典文献学博士(2004),曾任新亚研究所副教授兼总干事、香港树仁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现任澳门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主任、中国经济史学会近代经济史组第五届(2008~2012)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经济史、中国文学文献学、澳门教育史等,著有《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马礼逊学堂》(2010)、《书海指南:中国古籍导读》(2006)、《诗三百的形成与经典化》(2005)、《实业计划与国民政府》(2001)等,主编《澳门教育史论文集》第一辑、《近代中国经济史研讨会1999论文集》等四种;发表学术论文暨书评等二十余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华北新式煤炭工业产生的背景
第一节 现代轮船运输业和船舶修造业的诞生
第二节 新式军工业和轮船招商局的出现
第三章 中国新式煤炭工业的崛起(1870—1894年)
第一节 中国煤炭储量、分布及华北的重要性
第二节 新式煤矿的技术特点:生产机械化
第三节 中国第一批现代化煤矿的诞生
第四节 甲午战争前新式煤矿生产的初步成绩
第四章 甲午战争后中国现代化煤矿的持续发展
第一节 外资煤矿的出现
第二节 华资煤矿的勃兴
第五章 华北煤炭运输体系的建立
第一节 煤炭生产与运输革新
第二节 开平煤炭与华北第一条铁路干线
第三节 其他华资大矿运输体系的建立
第六章 华北煤炭工业的市场经济
第一节 华北煤炭的价格构成
第二节 华北煤炭的销售量与消费结构
第三节 华北煤炭的销售形式
第四节 外煤竞争与国煤案
第七章 政府与中国新式煤矿工业
第一节 晚清及北洋政府与新式煤矿工业
第二节 国民政府与煤炭工业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表6-13反映在中国一个正在日渐扩大的市场上海中,日本煤与开滦煤的消长。以开平和滦州联合的第一年(1912年)为例,日煤凡市场占有率约为75%,开滦煤则为15.64%,其他煤则少于10%,说明当时日煤在上海市场占有绝对的优势。1918年,日煤降55.74%,开滦煤则上升至30%弱,其他煤则占15%左右。1923年,日煤再降至30%以下,开滦煤则增至47%,其他煤增至24%弱,反映日煤独占上海市场的局面结束。大体而言,开滦煤有近五成的市场占有率,其他如中兴煤、安南煤、抚顺煤等不同来源的煤也不断增加,反映各国煤矿对上海这个特大煤炭市场加强竞争的步伐。其中,因得到刘鸿生多方面的推销活动,开滦煤在上海及其附近的地方所建立的强大销售网络,使它能够取代日煤而成为该区的最大供货商。开滦在上海的成绩并不是单独现象,在武汉市场上,华资煤矿亦能把大部分的日煤排斥于市场之外。正如上文所说,19121924年是中国煤业发展比较迅速的时期。除开滦煤矿外,其余华资煤矿亦有不俗的发展。以京汉路沿线为例,六河沟、井陉、正丰、怡立等煤矿公司均在此段期间大量增产。武汉三镇煤市在民国初年间,日煤充斥,约占全市销售额的七至八成,其中尤以1916年为最盛。1917年起,华资各矿如井陉、怡立、六河沟等努力扩充生产,加上铁路运输也没有任何障碍,于是国煤的销路日广,至1923年,武汉已没有日煤的踪迹。其时,武汉三镇每年约可运销国煤约80万~90万吨。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