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作者:释本性 页数:22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有一次,佛陀在说法。演说中,他见大弟子迦叶于人群中听讲,便停了下来,与迦叶打招呼,叫迦叶到他身边,他还挪了座凳之一半请迦叶上座。迦叶坚辞,但佛陀还是请他坐,并请之为众说法,此即佛陀分座迦叶的故事。分座也叫半座,比喻前辈请晚辈弘法,也比喻恭请者礼贤下士,予受请者与自己同等的地位,该公案载在《杂阿含经》中。在《法华经》中,也有类似公案,讲的是多宝如来分半座予释迦佛的事。佛陀曾经受前贤半座,自己又分半座后辈,说明了佛陀重视弘法,希望重视弘法的传统代代相传。
作者简介
释本性,本性禅师: 1965年 出生于福建霞浦县 1985年 出家于江苏常熟兴福寺,剃度恩师为悉明上人 1988年受戒于广东韶关南华寺,授戒恩师为本焕长老 1988-1996年 先后毕业于南京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北京中国佛学院、斯里兰卡科伦坡凯拉尼亚大学佛学与巴利语研究院,获文学硕士学位 1996年嗣法圆瑛大师的入室弟子明旸长老,为中国汉传佛教临济正宗第42代、曹洞正宗第48代法脉传人之一 1998年任福建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2002年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同 年作为中国大陆佛指舍利赴台湾供奉护送团成员,护送陕西西安法门寺佛指舍利赴台湾地区供奉瞻礼 2003年任福建省政协常委、省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同 年作为中国佛牙舍利赴泰国供奉护送团成员,护送北京灵光寺佛牙舍利赴泰国供奉瞻礼 2004年任福州开元寺方丈 2006年参加第一届世界佛教论坛 2007年发起组织“慈航菩萨圣像回归祖庭暨海峡两岸和平发展祈福大法会”系列活动同年创办福建省开元佛教文化研究所,任所长 2008年 兼任泰宁庆云寺住持 2009年参加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 出版专著: 中译英的《佛陀和他的十大弟子》 行脚记《孤僧万里行》 论文集《佛教的基本观点》等
书籍目录
自序:半座人生一、自己命运自己算二、六根的妙用三、自在与牵挂四、忙与闲五、禅在生活中六、古月之死七、走访“三院一馆”有感八、杂念的去除方法九、韦陀小将的故事十、修证 教育 文化 慈善十一、信仰与道德应是终身的教育十二、我梦想中的福州开元寺十三、悟性的敏钝决定修法的顿渐十四、路,倔强延伸十五、信仰 事业 职业十六、人各有其用十七、人生与工作时间有多长十八、朝圣普陀山十九、我们的传承二十、过客旅途二十一、修身与修心二十二、僧尼于佛化婚礼中应扮演什么角色二十三、学佛要从学吃饭开始二十四、人病人药治二十五、内与外二十六、宗教:社会价值观的评判标准二十七、劳作通禅
章节摘录
那么,根机的深厚或浅薄,如何分辨? 禅宗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们自己的根机如何,自己知道。自己想想,自己感受一下:我们的戒定慧修证的如何?我们的贪嗔痴息灭的如何? 我总认为,作为凡夫,我们不可能是敏锐者,我们都只是迟钝者。除非你是圣者再来记得佛教有马喻,说世上有四种马佛陀说:第一种良马,主人扬鞭,一见鞭影,便奋蹄前行;第二种好马,鞭到马尾,就知道主人意思,赶紧奋蹄前行;第三种庸马,鞭子雨点般落到身上才肯奋蹄前行;第四种驽马,主人的雨点般鞭子抽破了它的皮肉后,才勉强地奋蹄前行我们,有几个是良马、好马我们多数的都是庸马、驽马嘛良马、好马尚且要跑才能到达终点,何况庸马、驽马。梦想我们的良马、好马、庸马、驽马哪天能够飞起来,一眨眼就到,岂有那么容易的事。当然,更不现实。据此,慧能的顿悟法门,要与神秀的渐悟法门结合起来修证才行。渐悟是基础,是过程,是因,顿悟是结果。不盖二楼岂有三楼。不能因为吃第七个饼时才感觉饱,就认为是因为第七个饼使你饱的。我们不应颠倒渐悟与顿悟的先后次第,也不应该把两者割裂开来理解或实践现实中,一些学佛者,忽略了渐悟的过程,只是拿顿悟的道理为自己的疏于修持找借口。说心好就好,无须刻意去修行;说行亦禅、坐亦禅、行住坐卧体安然这是不合适的。因为我们是凡夫,不是慧能那样的圣者。这些是从本体理性上说的。而凡夫,境界还停留在事相效用上为此,我们理应渐悟、实修,脚踏实地地一步一个脚印。渐悟积累多了,顿悟便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