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大爱

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作者:建言  页数:101  字数:18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历史的镜鉴给人一双慧眼 由厦门日报《城市副刊》与建发房产联合发起的《小城大爱》征文活动,已进入尾声。 作品集付梓之际,编辑要我写几个字,权当序言。 本次征文主题为:住在厦门,爱在厦门。 不过,据说,建发房产的意思是,要走出厦门,而不囿于厦门。 大家知道,建发房产的理念、模式、品质、形象等等,在厦门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这些年,他们已在厦门、福建之外的一些大中型城市,如上海、成都、长沙,开疆拓土,稳扎稳打,与当地的风土人情融洽无间。 据说,他们这次联手《厦门日报》,是想借助这家海峡西岸最好的主流媒体的平台,把他们的品牌延伸到全国。 我不知道“小城大爱”的调子是谁定的,但我知道,这四个字,可能恰恰是建发房产打造百年老店的宗旨与追求。 建发房产是厦门这座文明、温馨、祥和的小城自己的孩子。从呱呱落地到了今天,已走过了整整30个年头。无论是资历,还是实力,他们都可堪称是中国房地产界的翘楚。 我没有买过建发房产的一寸住宅,没必要,也没义务为他们做免费广告。但是,作为一名记者,我不能放弃任何对事件,或事实的探究。 而探究事实,有三个层次,一是真实,二是全面,三是本质。真实的,不见得是全面的;全面的,才是接近本质的。千我这一行,最忌讳从局部真实导向本质的真实,这最容易出错。所以,我素来主张,以完整报道事实为己任,尽最大可能表现事实的多面_生、复杂性和争议性,让他人得出自己的结论。 这些年来,房地产市场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良莠不分,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些年来,我所在的媒体,几乎没有接访过任何的有关建发房产的投诉,几乎没有耳闻过任何的有关建发房产的八卦。我们的媒体上,有关建发房产的新闻报道,从未有过任何的被质疑。 这引发我的好奇心。 都说,现在的社会,物欲横流。这难免以偏概全,但现实也的确存在不少荒唐现象,比如炫富现象。一些低素质的暴发户,到了国外,急于张狂,急于炫耀。结果,人家就以为中国人都是傲慢狂妄、不可一世的。 其实,这样的暴发户往往是短命的。 记得1945年7月,黄炎培与傅斯年、章伯钧、左舜生等6位国民参政员访问延安,与陪都纸醉金迷的乌烟瘴气相反,黄炎培目睹了革命根据地的一派欣欣向荣。从延安归来后,他十分兴奋。友朋纷纷来探问延安的情况,黄炎培应答不暇,遂闭门谢客,口述延安经历,由其妻姚维钧执笔整理,一连数日,合作完成《延安归来》。 “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为了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趋于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 53岁的毛泽东相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 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 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这341字的精彩问答,出于黄炎培、毛泽东之口,见于姚维钧之笔。 历史的镜鉴给人一双慧眼。 近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民众素质与经济发展水平不能同步提高,这就出现了硬实力和软实力脱节的现象。有些先富起来的人,掌握着巨大的物质财富,占有优质的社会资源,但他的素质和能力却不足以支配那么多财富。 从大的方面说,这有可能造成社会财富和社会资源的浪费;从小的方面讲,有可能造成个人自身财富的浪费。 如是,“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就必然再现。 三十而立。三十岁的建发房产,必然到了思考、探索未来之路的时候了。其实,他们已在实践。 我认识的建发房产的高层不多,我更多的是与他们的一些员工交流。建发房产的员工很骄傲,也很自豪。他们认为,在建发房产,能够很体面地劳动,有尊严地生活。而这个方面,恰恰是当下社会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钱就高人一等,没钱就一文不值。这样的社会,绝对是不健康的。健康的社会是,无论你是一个清洁工,抑或一位大老板,你都能得到同等的尊重。一些企业做不到,而建发房产做到了。 还不至于此。在资助弱势群体活动中,常常活跃着建发房产的身影。他们默默无闻地承担着与自己实力相符的责任,就像春雨,润物细无声。 当我们的经济正在向“市场”大踏步迈进的同时,我们的社会在组织和管理上,怎样才能及时跟上这种变迁? 现实在残酷地拷问着我们的政府、企业和社会。作为一家有责任的企业——建发房产,他们用自己的实践在回答:让每个人都享有尊严,每个人都体面地劳动,体面地生活。无论他们是买得起房的富人,还是买不起房的穷人。 这就是爱,小城大爱,大爱无疆。

内容概要

  在《小城大爱》之中,不仅有易中天对厦门的生活感悟,也凝萃了如著名女诗人舒婷、央视主持人陈伟鸿以及朱水涌、郑小瑛等名人名家对于厦门的情感记忆。是厦门这片土地孕育成就了这样一群优秀的子女,他们正用大爱去反哺这座小城、这块热土。 建言主编的《小城大爱》由“小城春秋”和“百幸人家”两部分组成,无论是名人名家笔下的城市魅影,还是寻常百姓心中的生活点滴,其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和真诚热爱以及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温馨”、“美丽”、 “祥和”的厦门印象,让人们看到了厦门这座小城的精神和气质。

书籍目录

小城春秋 厦门总让人想起生活 固守家园 融城共长 永不止步 厦门的美 温馨厦门 宜居生活 留住城市发展过程的点滴 寻找厦门记忆 再回鼓浪屿 厦门之路 厦门 美不胜收的海上桥城 小白鹭 厦门的光荣与梦想 阳春白雪 和者日众 白鹭翔梦蓝天 槟榔屿之光 在厦门播撒爱 营平文化符号:厦门从这里开始 让孩子沐浴在爱的阳光下 ……百幸人家

章节摘录

  厦门总让人想起生活 口述/易中天 2010年5月2日,“读城大师”易中天在上海世博会厦门案例馆妙语品厦门。 我对厦门的第一印象感觉着是一个公园而不是一个城市,推开窗户就能领略到鸟语花香。在厦门,现在听不到机器声,只有鸟叫、海涛声。 温馨厦门 我从1985年在厦门生活到现在,却不敢说我对厦门的解读是最深入的。因为,我并不懂闽南话,如果不懂一个城市的方言,就无法深入了解这个城市。但是在我的读城笔记中,对厦门的描述却是最美好的,用一个词概括,就是温馨。 1998年《新周刊》推出中国十大魅力城市排行榜,每个城市都用一个词概括。当时关于厦门的评价文章,就是我写的。 当时我想了好几个词,首先是“美丽”。 我对厦门的第一印象感觉着是一个公园而不是一个城市,推开窗户就能领略到鸟语花香。在厦门,现在听不到机器声,只有鸟叫、海涛声。 厦门有这样的景致,是因为厦门推行“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发展”的政策。 我记得以前修环岛路时,当时有一棵大榕树在道路规划范围内,为了保住这棵树,环岛路在这里优雅地拐了一个弯。 第二个词是“洁净”。厦门不像很多城市,下雨之后满是泥泞。这也是因为厦门有“不太容易脏”的先天优势。厦门市民高度的自觉性也很重要,到厦门街头去看,很少有市民随地扔烟头、果皮。而且这种习惯有一种很强大的同化力量,不管是闽南本地人,还是外来的新厦门人,定居在这里就会养成习惯。我曾经仔细地观察过,在外地开会时,从厦门来的人绝不会在会上吸烟。为什么厦门人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厦门人热爱自己的城市。 第三个词是“家园之感”。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发现厦门的一个独有现象,就是人与入之间的称谓不同于其他城市,同事、同学、师生之间,如果对方是双名的,大家之间称呼是不带姓的。如果在北京,一位异性叫你的名字,那就是有问题了,但在厦门绝无问题。所以我现在都形成习惯了,接到电话如果对方叫我“易中天”,我会吓一跳,心里想:吵架的来了! 厦门的家园之感还有一个现象,大年三十的下午,厦门街上没有人。不能回家过年的外地人去哪里了?都被厦门人接回自己家去了。 厦门真正做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正宗的厦门人绝不让自己的朋友、同事一个人在厦过年。这种时候,厦大门口就只有一种人:南普陀的和尚,出家人嘛。 通过这三个词,美丽、洁净、家园,我最后概括了一个词,那就是“温馨”。 吃喝玩乐在厦门 我在厦门生活了很长时间,有许多生活体验可以分享。 先说吃的吧,按照我接触时间顺序来讲。 我来厦门第一个爱吃的是沙茶面,然后是烧肉粽、面线糊、花生汤。我接触这些厦门小吃,其实是一个渐入佳境的过程。 我个人最爱去的是环岛路。对我来说,它最大的好处是人少。它是一个开放的公园,海阔天蓝,行人很少。 至于好玩的当属博饼了,它不仅保留了民俗文化,而且关键是传播性很强。我发现有两个现象,一是移民到了厦门之后很快就上手,另外一个是他们学会后到了外地,还会将这个带到当地。现在我女儿在上海上学,中秋节聚会的保留节目就是博饼。 还有一个最值得推荐的就是南音,非常占雅。可能许多人和我一样都不懂闽南语,但南音最重要的是体会那种韵味。这就好比洋人看书法,洋人也不懂汉字,但他能感受到书法的飘逸之美,又好比中国人听意大利歌剧。韵味是跨国界的,超越语言的,只要欣赏者感到美,感到好就行了。 厦门人还有一个最大特点——爱泡茶,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到厦门第一个月我去医院探望同事,发现墙上贴着“禁止泡茶”的告示。 厦门人泡茶之地无所不至,恨不得出差在飞机上都要随身携带“飘逸杯”。厦门人其实是将生活当成茶来品,越品越美。 固守家园 文/舒婷 紫檀老家具上的岁月之尘,园子里车前草的药味,甚至衣裳在大红樟木箱里染到的樟脑味,是他们自娘胎里就熟悉的,终生都不会忘记。 回想起来,我有幸见过的经典建筑还不少。 国外的诸如古罗马斗兽场,罗浮宫,泰姬陵,耶路撒冷大清真寺等;国内的名寺大庙,古城官邸,园林石窟,见的就更多了。平心而论,虽然对人类艺术文化里这部分最辉煌的成就,充满敬畏之意,但我更倾心的是落日下,莱茵河畔图林根小镇错落的红房子;马六甲海峡边热带风味十足的住宅群;以及我的家乡鼓浪屿岛上,这些历经沧桑内涵丰富的,人格化的老别墅群。 雨果说建筑是“用石头写成的史书”,歌德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我参加两届“建筑与文学”的研讨会,聆听过国内建筑大师与著名学者、作家关于这方面的精辟论述,这门学问越是深不可测,越是具有无穷的魅力。 人们可以不参观画展,不去音乐厅,不上歌剧院,但无法拒绝建筑,无法逃避建筑的影响。因为建筑就是你的皮肤的延伸,你的呼吸的形状,你的家庭外壳那信以为真的保护层,你的阶段性或终绪性命运。 如果我们在计算机里查询“建筑与人的关系”跳出来的目录,多半是房产集团五花八门的广告。  ……

编辑推荐

  “厦门,总让人想起生活”,这是“读城大师”易中天在上海世博会厦门案例馆上品厦门时的妙语。 建言主编的《小城大爱》邀请洪卜仁、彭一万、易中天、陈伟鸿、潘威廉等人著文,从城市建设、城市性格、城市精神、城市人文、城市生活及对未来展望出发介绍厦门城市30年来的变迁,展示30年经济特区发展的光荣与梦想,是“老厦门”的见证与故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小城大爱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在厦门看到这本书了,追忆在厦门的美好时光,买来送给男友,他很喜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