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伟保 等著 页数:273
Tag标签:无
前言
伟保教授多年来致力于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其研究范围颇广,自宋代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至清末民初的西北经济发展与国防的关系,显示出他对于中国经济发展中,当时政府相关政策所面临的瓶颈与演变方面的兴趣。现今他与赵善轩先生、罗志强博士合著的《经济与政治之间——中国经济史专题研究》即将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涵盖时间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并涉及棉纺织业、煤炭工业和烟草工业等近代中国相当重要的产业,有助于吾人进一步了解财税史、近代企业史与中外经济关系史。 现今中国的崛起是世人所重视的,其迅速的经济成长当与1970年代晚期以来的改革开放政策息息相关。我们俯首省思其经济发展历程,深觉国际化的重要性。因此在全球化现象显著的21世纪,如何以更宽广的视野来研究中国经济史实为重要的议题。 经济史的研究中数据往往是一必需的材料,而此数据应具有完整性、准确性、可比性、一致性;但是在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中,并不容易搜集到一定时段内统计方法不变的数据。在这方面,2009年初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正式提供全世界学者上网使用的“清代粮价数据库”,其价格数据是指自1736年开始,各省按月向皇帝奏报省属各府及直隶州厅的主要粮食价格。此种粮价原始文件称为“粮价单”或“粮价清单”,分别庋藏于台北的故宫博物院、北京的第一历史档案馆和北京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王业键院士自1977年即已先后在美国Kent State University、台湾中研院经济研究所与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从事搜集及建档事宜。2001年6月以后,因故未克继续。直到2008年初始再由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进行最后阶段的整理和数据库建置的工作,而于是年底完成共计约219万笔的数据库,可供学界搜寻。此“清代粮价数据库”可说是1912年以前中国历史上最丰富可靠、时间序列最长且统计方式不变的数据资料,具有高度的学术研究价值。
内容概要
本书共分14个章节,主要对中国经济史课题作了探讨和研究,具体内容包括《唐宋帝国与运河》节略、重评“大明宝钞”、传统煤炭工业的生产及其局限、郑观应“专利经营”建议及上海机器织布局的实践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作者简介
张伟保(CheungWaiPo),广东番禺人,1959年生于香港。1988年投考香港新亚研究所,随中研院院十全汉升教授研习中国经济史,获历史学硕士(1991)、博士(1994)学位。其后.再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典文献学博士(2004),曾任新亚研究所副教授兼总干事、香港树仁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现任澳门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主任、中国经济史学会近代经济史组第五届(2008-2012)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经济史、中国文学文献学、澳门教育史等,著有《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马礼逊学堂》(2010)、《书海指南:中国古籍导读》(2006)、《诗三百的形成与经典化》(2005)、《实业计划与国民政府》(2001)等;主编《澳门教育史论文集》第一辑、《近代中国经济史研讨会1999论文集》等四种;发表学术论文暨书评等二十余篇。 赵善轩,香港新亚研究所历史学硕士.现于暨南大学随张玉春教授攻读博士学位。研究兴趣为中国经济史、社会经济思想史。著有《清朝乾、嘉之后国势衰颓的经济原因》、《通识与中国文化》、《中西文化比较》、《逻辑’思生活》等;发表论文、书评十余篇。 罗志强,1967年生于香港。毕业于香港珠海书院新闻系,肄业于香港公开大学,获文学学士。1995年投考香港新亚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99)。2000年9月,随中研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刘石吉教授研究《抗战时期成都平原的农民生活》,获博士学位(2005)。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工业史、农业史、科技史等。
书籍目录
序导论 探索经济史研究的新路径序篇 第一章 《唐宋帝国与运河》节略 一 绪论 二 高宗以后的东都与运河 三 大唐帝国的极盛与运河 四 大唐帝国的中衰与运河 五 大唐帝国的中兴与运河 六 大唐帝国的崩溃与运河 七 北宋的立国与运河 八 北宋帝国的崩溃与运河 九 宋金对立与运河 十 结论上篇 第二章 宋初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调整——以赵普为中心 一 引言 二 宋太祖时期政策之制定者——赵普 三 宋初以收回地方财政权为目标之政策制定及推行 四 结论 第三章 重评“大明宝钞” 前言 一 明代的纸币发行 二 “大明宝钞”的流通问题 三 “大明宝钞”的回笼问题 四 “大明宝钞”的失败原因 结论 第四章 均徭法与里甲岁办:明代江西役法改革的初步实践 一 前言 二 明初徭役制度的多重缺陷 三 江西均徭法和银差的产生 四 里甲岁办法和里甲均平的出现 五 结论 第五章 条鞭与四差——数字管理与江西役法改革 一 前言 二 徭役的急剧膨胀和负担不均 三 四差之一:里甲银 四 四差之二:均徭银 五 四差之三:驿传银 六 四差之四:民壮银 七 江西一条鞭法的评价 八 结论中篇 第六章 从人口、物价、工资看17~18世纪的国民生活水平——《清朝乾、嘉之后国势衰颓的经济原因》导读 一 清代人口与国势衰颓之关系 二 从物价上升看人民生活水平 三 工资大幅下降下的生活水平 四 结论 第七章 传统煤炭工业的生产及其局限 一 煤矿生产技术和生产规模 二 煤炭市场运销 三 结论 第八章 上海机器织布局的官僚化现象(1878~1893) 一 织布局的筹建及草创时期的艰困 二 停滞不前:1880—1887年织布局的困境 三 正式营运:1887年的改组与投产 结论 第九章 郑观应“专利经营”建议及上海机器织布局的实践 一 郑观应“专利”思想的提出 二 上海机器织布局的设立背景 三 上海机器织布局的垄断特权 四 十年专利的影响 五 专利经营与中国近代工业化道路下篇 第十章 民族主义之经济基础——以清末民初之西北为例 一 前言 二 清末的新疆与蒙古 三 辛亥革命时期的新疆与蒙古 四 民族危机下之铁路建设与西北经济和国防 五 结语:民族主义之经济基础 第十一章 由盛转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企业个案分析(1925~1936) 前言 一 业务过度扩充 二 相对优势被市场消化 三 内部管理不善 结论 第十二章 评“十年建国”(1928~1937) 一 “十年建国”的建设成就 二 “十年建国”的局限问题 三 结论 第十三章 长江煤荒危机(1928~1932) 前言 一 南北产销不平衡现象 二 北伐战争对煤业的影响 三 抚顺煤入侵下的长江煤业 四 抵制日货与长江煤荒危机 五 救济煤荒办法 结论 第十四章 抚顺煤倾销下之关内煤矿业(1932~1936) 前言 一 抚顺煤倾销的背景 二 抚顺煤倾销的经过 三 抚顺煤倾销关内的影响 四 国民政府救济国煤的措施与其成效 结论 后记
章节摘录
事实上,要了解某一课题的学术情况,也不是太容易。以中国经济史而论,一般可先参看陈高华、陈智超等编《中国古代史史料学》(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和山根幸夫《中国史研究人门》(全二册,田人隆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然后再细看相关的专著和论文。在决定研究范围时,宜考虑是否能够掌握相关原始资料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涉猎和考察,应可逐步确定研究题目。此外,还需要细心阅读相近题目的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以便了解论文的形式和表述技巧。最后,论文需要拟订章节和撰写文献回顾,再开始逐章逐节撰写,在完成初稿后才作修订。撰写过程和进度均宜按计划进行,并需预留修改补订的时间。当然,这只是理想的说法,在实际过程中可能要出现偏差,需要随时加以调整。基本上,顺利完成的学位论文大致均能按此方式进行。而本书3/4以上的章节均可视采用此种方式呈现的结果,或可供初入门者作参考之用。 除导论外,本书共有十四章,主要揭示传统中国经济发展,与政府政策常有密切关系,故本书题为“经济与政治之间”,以反映本书的一贯研究重点。政府经济政策的制定,包括中央与政方财政、货币、赋役、公共工程、专利、农业、工矿业等,影响于国计民生至为深远。自唐宋以至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多方面的变化,为现代中国奠下基础。本书以实证分析为基本方法,命题立论坚守“论从史出”的学术传承,以专题研究为对象,充分利用各种正史、政书、实录、方志、档案、期刊、报纸、文集和中外专著为材料,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尝试为中国近代经济变迁寻求适当的解释。以上论文虽在不同阶段撰写,时段亦从唐代建立(618年)至抗战爆发(1937年),跨度达1300年以上,但采用的研究方法和主题,均有相当的一致性,且论点多从原始史料提炼出来,期望能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