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宗教思想

出版时间:2010-3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作者:(加) 秦家懿  页数:418  译者:曹剑波  
Tag标签:无  

前言

  研究朱熹的权威、现已故的学者钱穆(Ch’ien Mu),在1970年左右时,曾告诉我:年轻时,他喜欢王阳明(Wang Yang-ming)的哲学;年长时,他更喜欢朱熹(Chu Hsi)的哲学。我想,他向很多人说过这句话,因为在日本时,我也听他向冈田武彦(Okada Takehiko)谈到过。在第一次见到钱先生,以及后来见到冈田武彦时,我三十五六岁,那时我刚完成我的王阳明研究。当时我很想去找一条通往知识与智慧的捷径。现在,我已年过六十,开始重视钱先生的评论。虽然王阳明仍旧是我的英雄,但是我已经对朱熹有更多的尊敬了。  事实上,我对朱熹感兴趣已经超过了二十年。我第一次提交的关于朱熹的论文(后来出版了)是在哥伦比亚大学的“东方思想和宗教”研讨会上(1973年)。甚至在那以前,我就意识到,如果不研究朱熹,我不可能真正理解王阳明。我也发现,尽管他们有很多分歧,但他们都有相似的精神视野以及对智慧的爱。朱熹留下的汗牛充栋的论著,非常适合对智慧充满好奇心且精力无限的人,但这种精神遗产对一个初学者而言要想迅速地了解是不容易的。因此,我花了不少时间去研究他。我主要把重点放在他的宗教思想上,集中在朱熹自己是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的。这些问题包括太极、灵魂、宗教仪式和他的人性与修身的哲学。当然,我不能忽视他与陆九渊的争论,也不能忽视他涉猎的,最后又离开的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然而,为了把我的注意力更好地放在这些中心问题上,除非所谈论的问题要求某些提及,否则我尽量不详细探讨他的生平、学问和政治理念。

内容概要

本书主要把重点放在了朱熹的宗教思想上,集中在朱熹自己是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的。这些问题包括太极、灵魂、宗教仪式和他的人性与修身的哲学。《朱熹的宗教思想》共分十一章阐述。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朱熹时代的思想界 一、引言 二、宇宙学的关注 三、精神的和伦理的关注:聚焦四书 四、宗教的关注:道教和佛教 五、太极:世界和人性 六、周敦颐的《太极图》 七、理和气的形上学 八、结论第二章 太极 一、引言:《易经》中的宇宙论 二、太极:这个概念的历史 三、作为朱熹秘学的太极 四、太极:“理”还是“气”? 五、一个象征的两个面 六、对“无极”的考察 七、结论第三章 鬼神 一、引言 二、论天 三、鬼神 四、论与鬼神交流 五、结论第四章 礼 一、引言 二、礼学家 三、一位礼仪的改革家 四、朱熹对礼仪的践行 五、乐与礼 六、结论第五章 人性与道德的完善 一、引言 二、人性论 三、理:内在性与超越性 四、情 五、自我超越的伦理学 六、仁的学说 七、结论第六章 修身 一、引言 二、天理对人欲 三、中和说 四、打坐 五、敬 六、求知:致知 七、结论第七章 与陆九渊的哲学之争 一、引言 二、道问学或尊德性:鹅湖之辩(一) 三、九卦:鹅湖之辩(二) 四、义与利:一次讲演 五、其他的争辩 六、结论第八章 朱熹与道教 一、引言 二、朱熹与道教哲学 三、朱熹与道教 四、两本特殊的道书 五、朱熹对道学的贡献 六、结论第九章 朱熹与佛教 一、引言 二、朱熹学佛 三、朱熹对佛教的认识 四、朱熹对佛教的批评 五、佛教对于朱熹哲学的影响 六、结论第十章 朱熹的批评者 一、引言 二、朱熹生时所受的批评 三、来自王阳明的批评 四、来自传教士的批评 五、清朝的批评者 六、日本的批评者伊藤仁齐和荻徂莱 七、现代的批评者 八、结论第十一章 朱熹的相关性 一、引言:正统性与相关性 二、朱熹的核心思想 三、朱熹的思维方法 四、常变说 五、结语附录一 朱熹生平和著作年表附录二 关于周敦颐《太极图》的一些争论 一、可能的道教起源主张 二、无极图 三、一种可能的佛教启示 四、质疑周敦颐的传稿 五、一些结论附录三 朱熹与怀特海:上帝和世界 一、引言 二、结构的比较 三、范畴的设计 四、关于上帝的问题 五、一种偶极的终极 六、结论附录四 关键术语的解释 一、术语解释 二、术语表 三、缩略语参考文献译后记:西方汉学界朱子学研究的里程碑

章节摘录

  对禅宗所指的人出生前的佛性,或者隐喻性的“本相”(original countenance),道家的哲学著作提供了对“有”和“无”的辩证讨论。尽管有“道本身是不能命名的”,以及“无多于有”这些主张,然而它们却认为原初的气是万物来源的最初实体。虽然这个气不是一个纯粹的唯物主义的范畴,但是它仍然不能为佛教徒所接受,因为佛教徒是忠于唯心主义的。然而,与儒家学者一样,道士和中国的佛教徒都认为,从《易经》的三线形的卦和六线形的卦中,都可以找到对各自学说的支持。  佛教一道教的遗产留下了丰富的词汇,其中的一部分被朱熹及其前辈和后继者所接受。我认为,所使用的术语“道”,可以恰当地当作儒家的道,它与“体”或“本体、“太极”和“无”一样,都是指最终的实体。在某些情况下,它也可以用来指称“理”,“理”这个字,我们后面将会有更为详细的讨论。“体”和“用”这两个词出自新道家的哲学家王弼(wang Pi,226-249),在他评注《老子》第4章中的“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时,他评论说,“体”(字面意是“身体”,引申意是“物体”)被引用来指道的本身,与“用”(字面意是“使用”或“功用”)相对。在这种语境下,这种表述有一种双重的矛盾,即取之不尽的“用”和道是空的是相矛盾的,而且取之不尽是没有意义的。。。“体”和“用”是一对并列的概念,指实在和它的表现,或者指潜在和现实。这些也具有佛教的双重真理论的色彩,僧肇和尚(Seng Chao,?一414)在他的著作中,把真和妄(或者我们可以称为更高和更低的真理,或者终极的和世俗的真理)作为体和用,并在某种程度上看作是同一的。这些并列的术语经常被朱熹和他的学派所援引。这种用法的根基是形而上的对内和外的区分。“内”被假设为是善的,而且是完满的。作为隐藏的和潜在的东西,它不能总是让自己显现。它的显现取决于外。通常,内或潜在的,被称为“体”;而外或现实的,被称为“用”。“体”经常指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更深层的实体,而“用”指它的活动的显现。因此,真理是去蔽后发现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朱熹的宗教思想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秦家懿(Julia Ching,1934--2001),秦氏,汉学界之巾帼英雄也,其研究巾帼不让须眉。精通宋明理学、兼治儒学与基督教比较研究。执鞭加拿大toronto大学二十余年。早年著有《王阳明》,已有大陆译本。于中国宗教、道教、民间宗教、儒教等研究,以及与西方基督教之比较研究,成绩斐然。

    《朱熹的宗教思想》,秦氏晚年以比较宗教学的视野下,研究朱子的宗教思想。然亦不全是朱子之宗教思想,亦涉及朱子思想之多方面。研究朱子之鬼神观、与佛道二教之关系。在全面研究之基础上,于宗教方面固有所偏重也。
  •   比预想的还要好,值得!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