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作者:丁涛 页数:632
Tag标签:无
前言
随着厦门大学戏剧戏曲学博士点的成立和教育部行动计划项目的下达,出版厦门大学戏剧影视丛书不仅有了必要,而且条件日臻成熟。这套丛书包括我校教师研究戏剧和影视的学术著作,有书即出,不因为追求“体系”而作茧自缚,目的是检阅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和学科建设。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们,这就是:综合性大学如何办好戏剧戏曲学专业博士点?在这方面,大陆高校中只有南京大学能为我们提供历史经验。然而,厦门大学的情况和南京大学有所不同。我们没有陈白尘先生那样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大剧作家,也没有董健先生那样德高望重的前辈学者。我们相对年轻一些,戏剧戏曲学硕士点创办才三年,就升格为博士点,经验不足,底蕴不足,力量单薄。
内容概要
这部著作的重要价值是它全方位的理论创新。它从整体上突破这个领域的科学研究水平。这部著作妙论迭出,新人耳目,启人深省,不囿于旧说,不陈陈相因,更非那些辗转传抄、东拼西凑、低水平重复的“学术垃圾”可比拟。
书籍目录
序前言上编 悬浮在天与地间的苦闷孤独者——“曹禺现象”之谜探幽第一章 让曹禺从历史的重雾中向我们走来第一节 以你而自豪——为你而叹息第二节 20年代(“五四”)与30年代(“左翼”)——曹禺戏剧生命的孕育期与曹禺戏剧创作的鼎盛期一、曹禺与30年代(“左翼”)二、“五四”之魂——曹禺三、30年代的精神特质第二章 质疑与辨析——关于曹禺戏剧的现实主义(或社会问题剧)诸评价第一节 20世纪的曹禺戏剧批评主潮——对曹禺戏剧的现实主义(社会问题剧)的基本定评第二节 现实主义在我国的演化发展第三节 两个名同实不同的现实主义原则的辨析第四节 现实主义(社会问题剧)的本土源头——传统的现代性转化与表现第五节 质疑——曹禺戏剧是现实主义的吗?第三章 焦虑-挣扎:在激荡的时代漩流中第一节 曹禺的创作矛盾及对矛盾的调整克服一、曹禺的主观创作意图的构成及其特征二、主体创作意图在戏剧作品中的体现三、主体创作意图与剧作表现形式之间的矛盾及落差四、对自身创作矛盾的自觉调整与克服第二节 关于曹禺戏剧的总体性主题一、关于“写人”与主题的简略分析二、曹禺戏剧总主题的重新确认三、“弃绝”睛怀与“走不出去”的“宿命”四、曹禺戏剧总主题的局限性第三节 曹禺的黑暗戏剧世界是怎样形成的第四节 曹禺戏剧创作的转向及艺术生命的终结附录一 一个历经双重悲剧命运的灵魂附录二 一颗璀璨的民族诗魂中编 一位唱着忧郁的歌的唯关的游吟诗人——走进田汉早期戏剧创作世界第一章 第一节 辉煌与否弃——矛盾之谜第二节 “五四”时代之子——他是属于“五四”时期的新人第三节 一位新时代大艺术家的出世——《峨梵磷与蔷薇》如是说第四节 人生悲哀的洗礼第五节 给民众以美的享受、爱的慰温第六节 爱的获得——新生的礼赞第二章 第一节 “艺术与爱情”二重曲的变奏第二节 艺术与爱情价值方向的迷失第三节 漂泊者的哀歌——无家的孤独第四节 向社会问题的倾斜第五节 田汉的“转向”——人生价值的再度选择附录 “五四”时代的游吟诗人下编 政治主题与神性激情自我崇拜的二重奏——重读郭沫若历史剧第一章 郭沫若的“激情自我一神性自我”第一节 《屈原》——天上只有一个太阳第二节 《孔雀胆》——绕日而行的月亮第三节 《棠棣之花》——“日月合璧”第四节 “神性自我”之诞生——走向“神性自我”的绝对崇拜一、“自我神性”之诞生二、郭沫若的史剧观三、“自我神性”崇拜之表现第二章 剧作中的社会现实的政治道德意义第一节 解放前剧作中的政治道德思想第二节 《蔡文姬》、《武则天》——郭沫若社会思想及“激情自我”之变化第三章 对郭沫若历史剧的再评价第一节 艺术价值的再评价第二节 精神思想价值的再评价
章节摘录
观看《玩偶之家》,随着剧情的发展,娜拉由对“出现奇迹”的热盼,到梦幻的最终破灭,从对丈夫绝对的信赖和无条件的爱,到最后对丈夫极度的失望及对自我的觉醒,这一跌宕起伏的情感历程真切地展示在人们面前。从娜拉那种紧张情绪,甚至神经质的状态中,大家可以充分体会到娜拉内心所经历的惧怕、不安、焦虑、期待,乃至于赴死的决心;而《北京人》所展示的,则主要是氛围的层层浓聚,以及情势的节节推进,这一切,均对人形成了巨大的逼迫性合力。其三,与娜拉一直对家庭对丈夫充满着依恋之情不同,曾文清“屡次决意跳出这窄狭的门槛,离开北平到更广大的人海里与世浮沉。”瑞贞同样如此,她自从嫁到曾家来之后就非常痛苦,“在孤寂的空房中,她念起这日后漫漫的岁月,有时痛不欲生,几要自杀,既又愤怒地想定:这幽灵似的门庭必须步出,一个女人该谋寻自己的生路”然而,他(她)们却一直在徘徊,在张望,尚没有痛下最后的决心。而《北京人》所要写的,恰恰就是怎样的情势,将他(她)们逼到了尽头,逼到了不能不“出走”的地步。总之,《玩偶之家》重在揭示娜拉“出走”的内心动机,着眼于人物自身的精神历程;而《北京人》则重在揭示这个家已经让曾文清们无法再生存下去,抒写情势对男女主人公们的困扰和逼迫。首先,曾家面临着家庭衰败及经济的窘迫。想当年,在太祖爷爷辈敬德公时,曾家曾大富大贵,显赫一时。用陈奶妈的话说,曾家的大门,“不是个蓝顶子,正三品都进不来”。现如今,风光早已不再。曾家硬撑着门面,勉强维持着昔日的生活习惯,虽还未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却已囊中羞涩,处处捉襟见肘,不得不靠出租房屋和借钱来应付生活费用。家境的衰落,日益迫近的贫穷,是人人都能感受到的威胁。
编辑推荐
《戏剧三人行:重读曹禺、田汉、郭沫若》:厦门大学戏剧影视丛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