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庵坝人的社会与文化

出版时间:2008-9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作者:余光弘,蒋俊,赵红梅  页数:35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庵坝又称合溪口,是闽西宁化县石壁镇南田村所辖九个自然村之一。九个自然村以前是九个生产队,现在不再称队而改称组,庵坝是其中的第七组。庵坝是个“年轻”的村落,1949年第一批居民才从南山下移住于此,以后逐渐发展成一个聚落。至今庵坝仍未自建社公(土地公)祠,初一、十五、逢年过节,或是家中举行生命仪礼,都要回到位于南山下的社公祠祭拜;同时由于村民都是来自南山下的朱姓族人,朱氏宗祠虽建于庵坝,朱氏南田开基祖的香火厅却留在南山下,因此两村仍有一体感,有些公共事务及宗教、宗族活动还是联合策划举行。本书对庵坝人的社会与文化作了深入的研究。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言第二章  庵坝的农业生产与副业 一、前言 二、农业生产资料 三、水稻的耕作 四、蔬菜的种植 五、经济作物的种植 六、烟叶的栽培 七、家禽与家畜 八、结语 附录一  农事历 附录二  各种蔬菜的生长时间表(阳历)第三章  从南田管窥中国基层的农村经济 一、前言 二、1949-1982年的南田经济 三、1982年后的南田经济 四、结语第四章  庵坝的衣食住 一、前言 二、服饰 三、饮食 四、居住 五、结语第五章  庵坝的民居建筑 一、前言 二、房屋建筑 三、建房过程中的仪式 四、结语第六章  庵坝的人口与家庭 一、前言 二、人  口 三、家庭形式 四、分家 五、赡养 六、结语第七章  庵坝宗族研究 一、前言 二、宗族的传衍 三、宗族的权力结构 四、宗族的象征 五、祭祖 六、宗族内部关系 七、结语 附录庵坝朱氏宗族系谱第八章  庵坝权力关系考察 一、前言 二、正式权威 三、非正式权威 四、结语第九章  庵坝的聚落宗教祭仪 一、前言 二、村中庙祠 三、村外寺庙 四、会期 五、神职人员 六、结语 附录  疏章  第十章  庵坝的家庭宗教祭仪 一、前言 二、家庭神明 三、岁时祭仪 四、通过仪礼及其他家庭祭仪 五、厌胜物及符咒 六、结语第十一章  南田庵坝村的婚姻 一、前言 二、嫁娶婚 三、其他婚姻形式的婚礼 四、婚姻状况调查 五、结语第十二章  南田庵坝村的生育与养育 一、前言 二、生育习俗 三、婴儿生命仪礼 四、子女养育 五、节育观念 六、结语第十三章  庵坝的丧葬仪式调查 一、前言 二、庵坝的丧葬仪式 三、丧礼中的“做功德” 四、结语 附录一  哀榜 附录二  灵宝大法司为赈济下界孤魂事第十四章  庵坝医疗体系 一、前言 二、健康的观念 三、保健措施和行为 四、疾病的观念 五、多元的治疗方法 六、结语 附录  庵坝村人常用草药配方

章节摘录

  大概在1975年左右,南田开始茶叶种植,维持了大概10年的时间。从开始种到1982年分田到户期间,茶叶的种植也属集体行为。但和水稻种植不同的是,茶叶的种植不算在生产队的收入里,种茶的工作也不是在生产队内完成,而是由生产大队统一挑选各个生产队内十五六岁的少女专门从事茶叶生产,独立组成生产队称为耕山队。在工分的分配上,采茶时由队里事先定额为每斤一工分,于得多的人可以获得更多的工分。但在平时,比如除草、施肥则按每天七个工分计算。选择这个年纪的女孩一来是因为其心灵手巧,适于采茶;二来是十五六岁的女孩还不能从事种田这样繁重的工作。采茶的时间一般在春夏之交的40多天里。采茶实行独立的工分评选,少女采茶所得有时可能超过农田种植所获工分,这些工分的所得可以算人工分粮的分配中,但是少女所得的分红必须归她所属的生产队。  南田烟叶的种植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烟叶的种植和贩卖都是以集体为单位,个人并没有参与分配,售卖所得可用于集体日常开支。土地分田到户之后,农民具有自主经营权,烟叶种植逐渐增多。1981年开始在政府的提倡之下较大面积地种植烟草。但第一年因为经验不足,烟草种植没有获得好的收益。随后政府提供一些补助,种植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大增,在1997与1998两年烟叶种植面积达到最高峰,庵坝村有90%的土地种上了烟叶。不过,随着出外打工人数的增多,农民家庭内的青壮劳力大多流向城市。而烟叶的种植需要大量的劳力投入,所以很多农民只好放弃种植烟叶。2006年时,烟叶种植面积缩减至30%。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闽西庵坝人的社会与文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条)

 
 

  •   宁化,是客家祖地;宁化庵坝,是客家人的一个聚居地。早听朋友介绍说,这本书,是研究“客家学”的好书。由于分类的关系,这本书在“客家”书目中看不到,现在,看到了。高兴!
  •   好啊 。。。。。。好啊 。。。。。。好啊 。。。。。。好啊 。。。。。。
  •     作者在前言里说,该书是作者2005年应邀访问厦门大学人类学系,开设1门人类学田野课程时,2006年1月-2月带着学生在一个叫庵坝村的福建村子里蹲着做调查。作者说了,不做什么理论上的建构,而是汇集资料,大陆农村的变化太快了,得有来自基层的资料。这个村子50户,215人,不算大,让学生们练练手。在前言里列出的学生,偶数了一下,7个研一的,生下的还是研二和博士生了。
      
      目标如此,最后汇成的作品也是基本完成目标,从农业生产生活,到家族分布,到宗族信仰,完全typical的田野志,好久没看到介么古典范儿的材料了吖。那个描述村里计生干部的部分很好玩吖,农民和计生干部对立滴情绪素少不了的。宗族信仰那部分偶看得仔细一些,具体吐槽就不在这里多说了。总之是多么滴传统滴田野志吖。
  •   其实偶是看了这本书后,对田野有了一个全新滴认识。内容可以忽略,但结构值得推荐
  •   扯一下乃滴正太刘海~~有虾米全新滴认识吖。。。
  •   真正的田野就该这样做啊,先出一份完整的田野报告,就好象自然科学的实验报告,甚至这份全面的报告就能获得学位。然后才是我们看到的,在报告基础上修改,加入社会结构,历史脉络,市场体系,虾米的对话/分析/谈论/理论模型的最终出版物。
    现在国内的人类学都光看人家的最终出版物了,想要模仿的都是介种华丽丽的大叙事啊,大结构,却连这些华丽丽是怎么出来的都不知道,更不晓得老外华丽丽之前下的苦工。
    结果都想着一口吃成胖子,结果啥也写不出来,写的东西看都不能看。。。
  •   嗯嗯,回归到早期田野报告的风格吖,那时候也是收集关于某个村落的全面内容的资料,才是理论分析吖;现在是倒过来了,先想理论,再去抓点细节来填充就是。。。好多理由说的是时间不够,介个也是才1个月吖,时间不是重点吖。。。还有就是,没有整篇整篇地上访谈材料,欣慰~~
  •   老余素密歇根还素康奈尔滴,忘记了,给偶的启发还是蛮大的。这些吐槽偶都写在新书的译序里啦~咔咔
  •   掐掐~偶要看~~
  •   老余很厉害的~~~~~~~~~
  •   老余说:“中国大陆的人类学,要从田野开始补课,更要从费老处断奶,才会真正成长”。。。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